-
公开(公告)号:CN103278128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185152.9
申请日:2013-05-1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西南科技大学
IPC: G01B2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的KDP晶体最佳匹配角精确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单点调谐曲线的快速测量;A2、晶体全口径的最佳匹配角计算方法;采用快速搜索策略,在最佳匹配角附近获取该测量点在不同角度下的相对转换效率,从而拟合该点的调谐曲线。采用各单点的相对转换效率总和最大规则求取晶体全口径的最佳匹配角。本发明的方法针对现有测量系统存在测量速度慢、计算晶体最佳匹配角存在误差等问题,实现了对KDP晶体最佳匹配角的快速、准确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245303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183511.7
申请日:2013-05-1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西南科技大学
IPC: G01B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姿态大口径平面光学元件面形检测装置和方法,包括光学系统(1)、三维精密运动平台(2)和面形检测控制与处理系统(3);三维精密运动平台(2)包括垂直运动导轨(4)、水平运动导轨(5)和旋转运动平台(6);三维精密运动平台(2)用于实现对不同姿态下光学元件的面形测量过程中的二维扫描运动;面形检测控制与处理系统(3)实现对三维精密运动平台(2)的运动控制、光学系统(1)的姿态调整、光斑信息采集、面形重构、面形绘制功能;本发明提升了系统的测量精度,采用高精度测角仪、猫步法测量方法和光学系统姿态自动校正等技术,检测精度能达1/6波长。
-
公开(公告)号:CN103278128B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310185152.9
申请日:2013-05-1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西南科技大学
IPC: G01B2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的KDP晶体最佳匹配角精确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单点调谐曲线的快速测量;A2、晶体全口径的最佳匹配角计算方法;采用快速搜索策略,在最佳匹配角附近获取该测量点在不同角度下的相对转换效率,从而拟合该点的调谐曲线。采用各单点的相对转换效率总和最大规则求取晶体全口径的最佳匹配角。本发明的方法针对现有测量系统存在测量速度慢、计算晶体最佳匹配角存在误差等问题,实现了对KDP晶体最佳匹配角的快速、准确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245303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183511.7
申请日:2013-05-1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西南科技大学
IPC: G01B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姿态大口径平面光学元件面形检测装置和方法,包括光学系统(1)、三维精密运动平台(2)和面形检测控制与处理系统(3);三维精密运动平台(2)包括垂直运动导轨(4)、水平运动导轨(5)和旋转运动平台(6);三维精密运动平台(2)用于实现对不同姿态下光学元件的面形测量过程中的二维扫描运动;面形检测控制与处理系统(3)实现对三维精密运动平台(2)的运动控制、光学系统(1)的姿态调整、光斑信息采集、面形重构、面形绘制功能;本发明提升了系统的测量精度,采用高精度测角仪、猫步法测量方法和光学系统姿态自动校正等技术,检测精度能达1/6波长。
-
公开(公告)号:CN115574716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80010.9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B11/0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测量与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学检测的结构件对接用位姿测量系统,包括平行设置的两导轨和测量用基准板,导轨上滑动设置有光学平台,光学平台前后两端设置第一调整架和第二调整架,第一调整架和第二调整架上分别设置第一、第二内调焦望远镜,第一、第二内调焦望远镜与测量系统连接,第一调整架、第二调整架在光学平台进行上、下、左、右位移以及偏摆、俯仰动作,测量用基准板用于与基准结构件、待对接结构件连接,其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二测量十字标。通过内调焦望远镜对焦测量用基准板上的第一、二测量十字标,分别对基准结构件和待对接结构件精准定位,实现基准结构件和待对接结构件高精度对接,提高产品组装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02122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332917.1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B25B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大口径平面反射镜的周圈少点夹持框及夹持方法,属于精密光机技术领域,夹持框包括框体、定位元件、压框和夹持元件,框体用于安装和夹持反射镜,定位元件的末端与反射镜相抵以定位反射镜,压框用于限制反射镜自框体内脱出,通过改变夹持元件与反射镜之间的间距,对反射镜的侧面及正面进行夹持,本发明借助夹持元件和定位元件,对反射镜的正面和侧面分别进行夹持,采用侧面中心线点夹持方式,降低夹持力对反射镜面形附加畸变的影响,从受力原理上保证夹持对反射镜面形的低应力性,结构可靠,夹持便捷,能够满足反射镜夹持附加面形畸变和夹持稳定性要求,有利于工程的批量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9940606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1910084066.6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点云数据的机器人引导系统及方法,通过视觉分析机构将深度相机的数据转化为装配点位的位置信息,从而得到实时的准确位置关系,不论待装配工件是否改变位置,都能为后续机器人动作提供精准的位置信息,再通过手眼关系处理机构标定该位置,令装配机器人控制机构能够准确制定动作,实现快速准确的装配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02122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32917.1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B25B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大口径平面反射镜的周圈少点夹持框及夹持方法,属于精密光机技术领域,夹持框包括框体、定位元件、压框和夹持元件,框体用于安装和夹持反射镜,定位元件的末端与反射镜相抵以定位反射镜,压框用于限制反射镜自框体内脱出,通过改变夹持元件与反射镜之间的间距,对反射镜的侧面及正面进行夹持,本发明借助夹持元件和定位元件,对反射镜的正面和侧面分别进行夹持,采用侧面中心线点夹持方式,降低夹持力对反射镜面形附加畸变的影响,从受力原理上保证夹持对反射镜面形的低应力性,结构可靠,夹持便捷,能够满足反射镜夹持附加面形畸变和夹持稳定性要求,有利于工程的批量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033290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62390.1
申请日:2019-07-22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B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任意姿态光学元件在位面形检测装置及方法,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结构灵活,用工业机器人取代了干涉仪的各种支撑调节平台和装置,使干涉仪的位置姿态调整更方便,同时简化了光学元件支撑机构,使其可以不用具有自由度调节功能;方法新颖,将动态干涉仪与工业机器人相结合,解决了重力倾斜姿态下的在位面形测量问题;应用范围广,可以同时满足各种姿态下的面形测量问题;环境适应性好,使用动态干涉仪,能够将干涉测量扩展到各种测量环境中,同时保证其测量精度和重复性;测量简单高效,引入了干涉条纹监控系统,实现了干涉条纹的自动调整,提高了测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940605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084045.4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融合三维视觉与接触力分析的柔顺装配系统及方法,建立了融合三维视觉、六维力传感器、六自由度机器人系统在内的柔顺装配平台,视觉分析机构将深度相机的数据转化为装配点位的位置信息,再通过手眼关系处理机构标定该位置,令装配机器人控制机构能够准确制定动作,动作执行过程中,通过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继而通过收集的数据对参数进行求解,将采集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对用来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并建立其映射关系,实现精确预测力与力矩,并在预测后通过装配过程中大长径比轴的受力情况准确分析其装配是否有偏差,从而为精确控制装配动作提供分析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