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52972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064947.0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
IPC: E21B7/04 , E21B7/06 , E21B25/00 , E21B25/16 , E21B4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偏心环式水平定向取心钻具控向装置,包括岩心外管和岩心内管,所述岩心内管置于所述岩心外管中,所述岩心外管外壁上设置有偏心机构,所述偏心机构包括内、外偏心环及控制电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上述控向装置的偏心环式水平定向取心钻具,包括外壳、外壳卡固装置、以及在外壳内部的外管总成和内管总成,所述内管总成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绳索打捞装置、弹卡机构、单动机构、定向测量装置和岩心内管。本发明提供的控向装置可实现对取心钻具的导向控制,使其轴迹得到精准控制;本发明提供的取心钻具能结合水平定向钻机进行各种造斜段和水平段的连续取心。
-
公开(公告)号:CN112252972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011064947.0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
IPC: E21B7/04 , E21B7/06 , E21B25/00 , E21B25/16 , E21B47/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偏心环式水平定向取心钻具控向装置,包括岩心外管和岩心内管,所述岩心内管置于所述岩心外管中,所述岩心外管外壁上设置有偏心机构,所述偏心机构包括内、外偏心环及控制电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上述控向装置的偏心环式水平定向取心钻具,包括外壳、外壳卡固装置、以及在外壳内部的外管总成和内管总成,所述内管总成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绳索打捞装置、弹卡机构、单动机构、定向测量装置和岩心内管。本发明提供的控向装置可实现对取心钻具的导向控制,使其轴迹得到精准控制;本发明提供的取心钻具能结合水平定向钻机进行各种造斜段和水平段的连续取心。
-
公开(公告)号:CN111005759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1911229834.9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的超长隧道清污分离排水结构,包括洞口段排水结构和洞身段排水结构以及洞外清水沟、洞外深埋水沟、洞外污水沟和净水池,洞口段排水结构包括中心水沟和侧式污水沟A,中心水沟深埋于主洞洞口段低于冻结深度处,主洞洞口段两侧均设置侧式污水沟A,洞身段排水结构包括侧式清水沟和侧式污水沟B,主洞洞身段两侧均设置侧式清水沟和侧式污水沟B。其优点在于,实现了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间清水与污水的分离排放处理,满足高环境要求;洞口段与洞身段分开布置排水结构,满足寒冷地区排水的保温要求,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渗入洞内发生冰冻肇灾;利用服务隧道辅助增强主洞排水能力,实现超长隧道的超大水量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730719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44740.8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止字形隧道装配式沟槽结构及其紧固方法,沟槽结构包括:沟槽一和沟槽二,沟槽一的一侧顶部设有L型槽,另一侧壁待预制沟槽安装后现浇;中隔壁,位于沟槽一与沟槽二之间,沟槽一和沟槽二共用中隔壁;沟槽结构的底板两端沿宽度方向均设有水平向的第三梯形槽,中隔壁两端在竖向均设有第一梯形槽,沟槽二的侧壁两端在竖向均设有第二梯形槽;中隔壁的壁身设有混凝土肋,混凝土肋上设有槽钢孔;沟槽结构在中隔壁上预留牵拉孔;沟槽结构的底板、沟槽二和中隔壁形成止字形结构。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提高隧道预制安装沟槽的标准化水平,并减少相邻预制构件之间存在错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48348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979566.6
申请日:2019-10-15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服务隧道辅助主洞超前预加固的隧道施工方法,在分离式隧道的两个主洞间设置平行导洞作为服务隧道,主洞采用钻爆法施工,服务隧道采用TBM掘进机施工,利用TBM掘进机施工的速度优势,将服务隧道作为主洞开挖的“先行洞”,结合服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开挖实际揭示的地质情况,了解主洞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带的特征,为下一步实施处置加固措施提供准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信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贯彻了“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理念,充分利用服务隧道开展主洞超前地质预报及超前预加固工作,有效地发挥了服务隧道的辅助施工功能,在施工工程中对不良地质的处治方案更有针对性,为隧道施工安全性及结构稳定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748348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10979566.6
申请日:2019-10-15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服务隧道辅助主洞超前预加固的隧道施工方法,在分离式隧道的两个主洞间设置平行导洞作为服务隧道,主洞采用钻爆法施工,服务隧道采用TBM掘进机施工,利用TBM掘进机施工的速度优势,将服务隧道作为主洞开挖的“先行洞”,结合服务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开挖实际揭示的地质情况,了解主洞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带的特征,为下一步实施处置加固措施提供准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信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贯彻了“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理念,充分利用服务隧道开展主洞超前地质预报及超前预加固工作,有效地发挥了服务隧道的辅助施工功能,在施工工程中对不良地质的处治方案更有针对性,为隧道施工安全性及结构稳定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792473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0991571.9
申请日:2019-10-18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服务隧道集中排水的三洞隧道排水系统,包括两个主洞以及服务隧道;所述服务隧道位于所述两个主洞之间,且与所述两个主洞呈平行设置,所述服务隧道分别和两个所述主洞之间通过若干个横洞相连通;所述主洞设有纵向的排水沟,所述主洞和横洞均设有横向的导水沟,所述服务隧道设有纵向的且与外界连通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排水通道通过所述导水沟连通,以使所述主洞内的水导流至所述服务隧道的排水通道排出洞外。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解决主洞排水困难的问题,使服务隧道兼具辅助施工、防灾救援以及辅助排水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529180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18807.9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满足高环境要求的隧道清污分离排水沟,包括若干第一预制件和第二预制件以及若干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预制件为U型,若干第一预制件沿隧道纵向拼接形成污水暗沟,第二预制件为L型,若干第二预制件沿隧道纵向拼接后与隧道衬砌结构之间形成电缆沟,第一预制件左侧壁与第二预制件侧壁以及隧道衬砌结构之间形成清水暗沟,第一盖板沿隧道纵向依次设置在污水暗沟和清水暗沟上,第二盖板沿隧道纵向依次设置电缆沟上,相比于现有技术,其隧道清污分离排水沟能够满足隧道施工与运营阶段清污分离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污水量极大地特长及超长隧道施工,单独排出污水后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水可以重复利用,满足高环境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374481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39895.3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先钻后支的钻井法凿井工艺,包括:S1:采用自上而下钻进形成井筒,在钻进的同时向井筒内填充用以满足不稳定段临时稳定需求的泥浆,并利用泵吸泥浆进行反循环排渣,将钻进过程产生的碎渣利用泥浆从井筒上方排出;S2:待井筒钻进完成后,将井筒内的泥浆采用分段排出,对不稳定段围岩自上而下进行加固,即按照泥浆排出一段、加固一段的方式自上而下进行加固;S3:在不稳定段围岩加固完成后,对井筒的内壁自下而上施作永久支护。本发明具备钻井凿井法掘进快速、安全的优势,同时具备普通凿井法支护简单、经济性好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0924958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1023970.2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服务隧道对主洞关门塌方的处置方法,包括以下阶段:第一阶段、在主洞关门区间与TBM服务隧道之间开凿钻孔,作为被困人员所需氧气及救援物资的补给通道,后期施加防护措施后作为被困人员逃生的救援横通道;第二阶段、对救援横通道进行扩孔和防护作业,将救援横通道作为对塌方段落处置加固的辅助施工通道,在塌方段落前后分别布置处置作业工作面,从两侧对塌方段落进行对向加固处理。本发明有效利用TBM服务隧道快速掘进的特性,将TBM服务隧道作为“先行洞”,快速开展施工人员救援和逃生脱困工作;在塌方段落前后两侧设置处置作业工作面,可以形成较大范围的加固带,避免出现加固“盲区”,保障了后续对塌方堆积体开挖清理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