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8665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58690.0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大隧道洞内污水站洞室群结构及方法。现有国内隧道废水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为在洞口附近建设废水处理厂。本发明洞室群结构设置于辅助坑道内;在沉砂洞室起止位置靠近洞室侧沿辅助坑道纵向设置污水收集水沟,至旋流沉砂洞室截止;沉砂洞室流出的污水通过重力流的方式由污水收集沟进入旋流沉砂洞室;旋流沉砂洞室与调节沉淀洞室连接,调节沉淀洞室与涡流沉淀洞室连接;涡流沉淀洞室与过滤洞室连接、涡流沉淀洞室与污泥浓缩洞室相连;过滤洞室与污泥浓缩洞室连接,污泥浓缩洞室与压滤洞室连接。本发明采用较少的支护措施可建成废水处理洞室,避免洞外建厂征用林(牧)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222457514U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21348072.0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大隧道洞内污水站洞室群结构。现有国内隧道废水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为在洞口附近建设废水处理厂。本实用新型洞室群结构设置于辅助坑道内;在沉砂洞室起止位置靠近洞室侧沿辅助坑道纵向设置污水收集水沟,至旋流沉砂洞室截止;沉砂洞室流出的污水通过重力流的方式由污水收集沟进入旋流沉砂洞室;旋流沉砂洞室与调节沉淀洞室连接,调节沉淀洞室与涡流沉淀洞室连接;涡流沉淀洞室与过滤洞室连接、涡流沉淀洞室与污泥浓缩洞室相连;过滤洞室与污泥浓缩洞室连接,污泥浓缩洞室与压滤洞室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较少的支护措施可建成废水处理洞室,避免洞外建厂征用林(牧)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82239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40786.5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宇豪 , 向亮 , 刘陆拓 , 朵生君 , 靳宝成 , 刘国庆 , 陈敬军 , 吴宇辉 , 周泽华 , 陈花顺 , 张威 , 王博达 , 任晨宁 , 鄢豪杰 , 许宇 , 周黎明 , 刘艺玮 , 张鹏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下隧道支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TBM隧道组装洞室衬砌系统及施工方法,包括初期支护结构、小断面混凝土构件、弧形混凝土构件和土石回填层。小断面混凝土构件呈弧形拱结构体,小断面混凝土构件的内径D1大于TBM的刀盘直径D2且12cm≥D1‑D2≥8cm。弧形混凝土构件,与小断面混凝土构件同心设置且贴合于小断面混凝土构件的顶部的外周面上,沿竖直方向,小断面混凝土构件在地面上的投影位于弧形混凝土构件在地面上的投影内,小断面混凝土构件和弧形混凝土构件与初期支护结构之间设有土石回填层。列车通过整个组装洞时空气动力学效应不显著、旅客舒适性更佳。衬砌施工方便,超(欠)挖易控制。整个组装洞开挖过程和衬砌过程的进度也加快了,缩短了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1541955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053260.6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隧道防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防冻害系统,包括多个风机装置,还包括多个水轮装置,风能装置和水轮装置的设置,能够利用隧道内部的风能和水能转换为机械能。每个风机装置和每个水轮装置的一侧均连接有能量转换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用于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隧道内壁上设有导电线和环向盲管,环向盲管中设有多个电热丝,导电线与环向盲管贴合设置,并且导电线与能量转换装置电连接,导电线还与电热丝电连接,通过电热丝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电热丝用于为环向盲管供热。通过电热丝的供热,能够防止隧道内冻害产生流水不畅,进而达到避免破坏衬砌结构的目的。此外本公开能够充分利用隧道内自有能源,无需后期费用投入,能够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467706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061786.9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水量平衡系统,隧道水沟中的水流流往横向矩形涵,再流向纵向矩形涵。由于纵向矩形涵与两侧第一排水管道的交叉口高程及第一排水管道内截面大小均一致,所以纵向矩形涵中的水流可以通过第一排水管道均匀分配至两侧的第二排水管道。在第二排水管道中的水流流动一段距离高于隧道水沟高程后,再次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匀分配至单管隧道左右两侧的隧道水沟,通过以上过程将隧道中的水流均分为四等分流向四个隧道水沟,能够保证每个隧道水沟内的水量均衡,防止某一侧水沟中的水量过大威胁隧道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83542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288343.7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4B24/12 , C04B22/14 , C04B1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无碱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现有无碱速凝剂含大量氟离子、早期无强度、后期强度低、掺量较大、凝结时间较长、对钢筋骨架腐蚀性强,阻碍了喷射混凝土施工。本发明包括十八水合硫酸铝35‑50重量份、稳定剂3‑7重量份、表面活性剂0.5‑1.5重量份、早强剂3‑7重量份,余量为水;将稳定剂、早强剂溶于水中;再将十八水合硫酸铝加入,加热溶解;将混合液降温后,将表面活性剂和剩余水加入,搅拌反应,冷却至室温,得到液态无碱速凝剂。本发明所得的液态速凝剂中无氯无碱无氟,对混凝土后期强度无损失、腐蚀性小,不会污染环境,且不影响速凝剂对混凝土的凝结效果和剪切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0827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27684.7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TBM隧道通风系统及TBM隧道。该通风系统包括送风管、抽风装置、送风装置、排风横通道和送风横通道;TBM隧道包括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送风管设置在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内,送风管其中一个出风口朝第一隧道的掌子面出风,另一个出风口朝第二隧道的掌子面出风,送风装置设置在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中一者内且靠近对应掌子面,送风装置与进风口连通以分别向两个掌子面送风;第一隧道和第二隧道通过排风横通道连通,抽风装置设置在排风横通道内以抽取污风并汇聚至另一隧道内排出。使得送风管内新风直接吹向两个掌子面,缩短隧道内压入通风距离以保证通风效果,无需为了满足长距离送风需求设置功率较高的风机,降低能耗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675302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29556.3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寒区隧道冻害防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抽吸式加热的全多年冻土隧道排水系统。其包括两条保温水沟,保温水沟沿隧道两侧全长设置,且保温水沟四壁均设有保温层;多个排水系统,其中环向盲管沿隧道拱墙环向设置,底部通过纵向盲管、横向导水管与保温水沟连通,用于引导并排出围岩渗水,且多个排水系统分布于隧道的设定位置;多个加热装置,部分加热装置设于隧道顶部,用于加热环向盲管,其余部分加热装置设于保温水沟一侧,用于加热保温水沟的设定位置,换言之,多个排水系统和多个加热装置配合,对隧道洞内的多年冻土段、多年冻土层上限处以及洞口背阴处的排水进行定点集中加热,以保证隧道排水系统通畅、不易结冰。
-
公开(公告)号:CN11541955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53260.6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隧道防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防冻害系统,包括多个风机装置,还包括多个水轮装置,风能装置和水轮装置的设置,能够利用隧道内部的风能和水能转换为机械能。每个风机装置和每个水轮装置的一侧均连接有能量转换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用于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隧道内壁上设有导电线和环向盲管,环向盲管中设有多个电热丝,导电线与环向盲管贴合设置,并且导电线与能量转换装置电连接,导电线还与电热丝电连接,通过电热丝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电热丝用于为环向盲管供热。通过电热丝的供热,能够防止隧道内冻害产生流水不畅,进而达到避免破坏衬砌结构的目的。此外本公开能够充分利用隧道内自有能源,无需后期费用投入,能够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46770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61786.9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水量平衡系统,隧道水沟中的水流流往横向矩形涵,再流向纵向矩形涵。由于纵向矩形涵与两侧第一排水管道的交叉口高程及第一排水管道内截面大小均一致,所以纵向矩形涵中的水流可以通过第一排水管道均匀分配至两侧的第二排水管道。在第二排水管道中的水流流动一段距离高于隧道水沟高程后,再次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匀分配至单管隧道左右两侧的隧道水沟,通过以上过程将隧道中的水流均分为四等分流向四个隧道水沟,能够保证每个隧道水沟内的水量均衡,防止某一侧水沟中的水量过大威胁隧道运营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