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1910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649951.1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2F1/12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水淡化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涡流管冷热驱动的便携式产水装置,该装置中的涡流管能制造即时冷空气和热空气,同时依据不同温度下空气饱和含湿量的差异,便可从海水中提取淡水。具体过程如下:涡流管产生的热气流直接进入装有海水的海水箱,形成富含水蒸气的气流,随后进入冷凝箱,由涡流管另一端产生的冷空气将热空气冷却,同时凝结出水滴。本装置启动迅速,灵活便捷,可在孤岛及野外等环境条件下提供持续可靠的淡水。
-
公开(公告)号:CN1191232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27065.7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CO2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预防结干冰的低压液态CO2储罐及方法,包括罐体,罐体的注入口设有液体进口阀门,排出口设有出口阀门,储罐侧壁设有安全阀,所述罐体内沿其轴向间隔设置若干组相变盘管,相变盘管内填充相变材料。该低压液态CO2储罐及方法使储罐内CO2温度尽可能保持稳定,从而预防液态CO2结干冰。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40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13397.4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F01K27/02 , F01K11/02 , F01K7/02 , F01K7/16 , F01K9/00 , F01D15/10 , F22B33/18 , F22B3/04 , F22B1/06 , F22B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驱动的压缩蒸汽储能循环利用方法,采用包括压缩蒸汽储能回路、储热回路和有机朗肯回路的循环系统;压缩蒸汽储能回路储能时,其低压储水罐中的低压液态水通过余热蒸发成蒸汽,蒸汽经过压缩冷凝过程后进入高压储水罐中存储,同时通过储热回路存储压缩热;压缩蒸汽储能回路释能时,其高压储水罐中的高压液态水先后被余热及压缩热蒸发成高温蒸汽,再经过膨胀再热过程回到低压储水罐中存储,同时压缩热驱动有机朗肯回路做功发电。本发明将工业余热有效输入至压缩蒸汽储能回路,有效耦合了压缩蒸汽储能循环和有机朗肯循环,使得系统效率更高,结构更加紧凑,运行更加灵活。还可采用多级压缩或多级膨胀的方式获得最优的热力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033517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11255486.X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的地热发电及冷热供应系统及运行方法。该系统以地热作为热源,包括储能系统、释能系统、热能回收系统和冷热供应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储能过程和释能过程分别采用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和分级膨胀中间再热,并且能够根据高压储罐内的压力,调整分级压缩和分级膨胀过程的级数。同时利用热能回收系统收集压缩过程产生的压缩热和透平出口尾气的余热,既可用于驱动溴化锂制冷机组提供冷量,也可接入城市供热管网供热。综上,本发明将二氧化碳应用于储能系统,并且实现冷热电联供,具有系统效率高、结构紧凑、经济环保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62792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011578173.3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结合海水淡化的灵活性动力电站及其调节方法,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结合海水淡化的一体化工艺,该系统采用新型双级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来降低热源排气温度,提升循环热效率,从而达到热动力电站输出灵活性、可调性之目的;相对应的加强低温、动态热源在海水淡化工艺的利用效能,使之成为动力电站的常备“柔性负载”,进一步提升系统整体效能和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72120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0198148.0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2F1/16 , F25B30/06 , C02F103/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数据中心的海水淡化冷热联供系统,包括数据中心、热泵循环系统、海水淡化系统和制冷机组系统;热泵循环系统包括热泵蒸发器、压缩机及第一节流元件;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海水过滤装置、第一换热器、海水淡化蒸发器及海水冷凝器;海水淡化蒸发器设于热泵循环系统的回路管道上,还分别与第一换热器、海水过滤装置和海水冷凝器连接;数据中心的高温回水管分别与第一换热器和热泵蒸发器连接,第一换热器分别与热泵蒸发器和数据中心的低温供水管连接;热泵蒸发器与低温供水管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海水冷凝器与所述制冷机组系统连接以使制冷机组系统能供冷和供热,从而具有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率高,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665214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1578241.6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储能型二氧化碳循环冷热供应、消防伺服的综合系统及其运行方法,该系统基于三级压缩、分级储能的CO2压缩制冷循环为冷端提供三个等级的常备冷量、为热端提供生活热水、采暖以及为消防端提供灭火剂CO2。系统通过新型的模块化工艺设计,实现了各级制冷循环的独立运行以及自由组合,以达到工况可调、输出灵活、能量高效利用之目的;结合液体CO2分级储能可实现系统用电的“柔性化”,并作为系统消防的常备安全模块参与到能源系统的安全运营之中,重点用于无人值守的机电设备、重要的电力电子设备以及数据机房等的安全防护以及火情的提早干预。
-
公开(公告)号:CN11404617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256812.9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二氧化碳工艺和模块化设计的煤火治理利用系统及方法,它包括用于提供热源的热源系统,所述热源系统与用于发电的移动式发电系统相连;所述热源系统包括地下煤火核心区,地下煤火核心区位于煤层的内部,煤层的内部并与地下煤火核心区相连通的位置设置有气态二氧化碳收集井,气态二氧化碳收集井的侧边设置有二氧化碳输配管;所述移动式发电系统包括移动式膨胀部、移动式升压部、移动式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和移动式电储能部四个部分。该发明充分考虑到了地下煤火自燃过程温度小于500℃时二氧化碳介质的副反应,兼具地下煤火治理、二氧化碳捕集、模块化可移动、煤火余热利用等综合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486968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910802088.1
申请日:2019-08-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O2工质的冷电联供系统,包括有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跨临界CO2循环制冷系统。本发明中超临界布雷顿循环与跨临界制冷循环的CO2在低温回热器的高温端入口混合,与高压低温的CO2换热,并在CO2冷却器中冷却至近临界区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CO2进入超临界布雷顿循环系统的压缩机升压,通过在回热器及加热器中吸收热量成高温高压的CO2,并在膨胀机中做功发电;另一部分CO2流入跨临界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却器继续冷却至临界温度以下的液态,通过膨胀阀的降温降压,在蒸发器中蒸发制冷。本发明通过低温回热器及CO2冷却器将超临界CO2循环与跨临界CO2循环耦合,实现了发电系统及制冷系统的热量回收及冷却排热。
-
公开(公告)号:CN110685757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959976.4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NG的燃气轮机-超临界CO2-ORC循环并联发电系统,包括有LNG的燃气轮机发电系统、超临界CO2循环发电系统和ORC循环发电系统。本发明中LNG先后与ORC循环、超临界CO2循环充分换热,与空气混合燃烧,经燃气轮机系统做功,并依次为超临界CO2循环及ORC循环提供烟气热源。超临界CO2循环及ORC循环分别以LNG作为冷源,增大了循环温差,提高了循环的系统效率。本发明的循环并联发电系统以天然气燃烧形成的高温高压产物作为循环并联系统的热源,以LNG冷能作为循环并联系统的冷源,实现了LNG消费过程的温度对口、能源梯级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