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3486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24928.2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武汉航科物流有限公司
IPC: G01N19/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沉井减阻材料测试系统,包括测试平台,测试平台上设有盛土装置,盛土装置用于放置土体试样,还设有可贴住土体试样移动的试件块,还设有减阻材料,减阻材料用于设置在试件块和土体试样的接触面处,构建近似现场工况的试验系统可辅助测定并选择出减阻性能最优秀的减阻材料;采用多个测试槽道,可同时测试多种不同的材料,提高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701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42345.4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工程质量安全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沉井施工的水刀切土模拟试验架体装置,包括基架,基架上设有多个射水管架体,射水管架体上设有用于套接高压射水管体的管套,管套可转动,高压射水管体上端接高压进水,高压射水管体下端设有喷嘴,解决了沉井下沉施工前切土模拟的问题,准确评估高压射水技术对于硬质土体的冲切效果,从而确保沉井能够顺利、安全地下沉。
-
公开(公告)号:CN112376599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011277432.9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提供双层回字形复合地连墙锚碇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其中,双层回字形复合地连墙锚碇基础包括地连墙基础以及锚体,所述地连墙基础包括外墙和内部格构式地连墙,外墙包括两层回字形地连墙,内部格构式地连墙将外墙内部区域分隔为至少两个隔舱,两层回字形地连墙之间以及各隔舱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地基加固层、封底层和干浇底板,两层回字形地连墙之间还设置有实体钢筋混凝土,实体钢筋混凝土位于干浇底板上方,内部格构式地连墙顶部设置有顶板,达到了提高加固土体的摩擦系数及地基承载力、在隔舱内水下吸泥取土,坑内外采用无水头差施工作业、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整体稳定性及竖向承载力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408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395709.X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激光扫描隧道仰拱变形的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包括两个轨道,轨道上设有监测车,监测车两侧设有测量装置,测量装置一侧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上设有清理装置,监测车上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设有转动机构。通过控制气缸的伸缩量,以控制监测车的固定,监测车能够移动,同时控制清理装置是否抵靠在轨道上清理,避免三维激光扫描仪发生晃动或者测量结果不准确的现象发生。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经过计算机处理后,获取标志点的空间坐标,根据前后空间坐标的对比,可获得隧道中该区域的变形量,当变形量超过设定的阈值,报警装置将自动报警,能够实现对隧道变形的实时监测,适合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35258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232779.X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武汉航科物流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入式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沉入式基础下沉涌砂风险识别与控制方法。包括,在沉入式基础下沉过程中,基于沉入式基础的内外水位标高以及沉入式基础内部土体特性,计算刃脚临界埋深;基于当前刃脚实际埋深与刃脚临界埋深,识别是否存在涌砂风险;在识别出存在涌砂风险时,向沉入式基础内插打钢板桩以此控制涌砂发生。本申请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沉入式基础结构,可计算出考虑沉入式基础内外水头差影响的刃脚临界埋深,实现了涌砂风险的定量化识别及预警;通过向沉入式基础内打设钢板桩,起到增加刃脚埋深的效果,很好的控制了沉入式基础涌砂风险;能够适用沉井、围堰、管桩等取土下沉众多工程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376599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277432.9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提供双层回字形复合地连墙锚碇基础及其施工方法,其中,双层回字形复合地连墙锚碇基础包括地连墙基础以及锚体,所述地连墙基础包括外墙和内部格构式地连墙,外墙包括两层回字形地连墙,内部格构式地连墙将外墙内部区域分隔为至少两个隔舱,两层回字形地连墙之间以及各隔舱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地基加固层、封底层和干浇底板,两层回字形地连墙之间还设置有实体钢筋混凝土,实体钢筋混凝土位于干浇底板上方,内部格构式地连墙顶部设置有顶板,达到了提高加固土体的摩擦系数及地基承载力、在隔舱内水下吸泥取土,坑内外采用无水头差施工作业、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整体稳定性及竖向承载力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95838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20126.4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探测地基承载力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地基承载力探测方法及探测装置。包括在监测点安装微型探测装置,通过微型探测装置对监测点进行分级加载,记录加载过程中活塞杆的伸出位移、活塞杆施加的均布荷载;基于活塞杆的伸出位移、活塞杆施加的均布荷载以及活塞杆与监测点接触尺寸计算监测点的标准极限承载力;在考虑基础尺寸情况下,基于标准极限承载力计算第一极限承载力;在同时考虑地基基础尺寸以及地基基础对地基变形的要求的情况下,计算第二极限承载力;基于第一极限承载力和第二极限承载力获得考虑基础尺寸效应的地基承载力。本申请地基承载力探测方法操作简单,使用的微型探测装置结构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585293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68684.9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仁贵 , 蒋振雄 , 魏乐永 , 冯良平 , 阮静 , 朱其敏 , 韩冬冬 , 郭亚唯 , 梁振有 , 王通 , 钟永新 , 陈锐 , 朱尧于 , 付佰勇 , 夏欢 , 周宴平 , 关健 , 李琦 , 刘建波 , 冯清海 , 郭昊天 , 林惠文 , 董香港 , 吴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础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地下连续墙搭接接头及施工方法,地下连续墙搭接接头包括钢箱和钢筋笼,钢箱与钢筋笼通过搭接组件连接,搭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搭接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搭接件,第一搭接件和第二搭接件中的一个设置于钢箱,第一搭接件和第二搭接件中的另一个设置于钢筋笼,各第二搭接件与各第一搭接件交错设置,且一个第二搭接件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搭接件之间。利用搭接组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作用力,起到在拉伸方向上传递拉力的作用,弯矩可通过搭接组件与混凝土的作用力转化为接头区域的拉力进行传递,剪力可通过交替搭接的组件本身传递,实现地下连续墙在接头区域具备可传递拉力、剪力和弯矩复合工况作用的性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73455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60258.5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T17/00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井下沉自动化分析系统,包括:土层参数模块,其可根据土地物理力学指标自动计算地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土体‑混凝土结构间的侧阻力特征值;沉井模型构建模块,其用于搭建沉井结构模型,并生成可视化图像,其可赋予沉井结构模型相应的物理参数;沉井接高下沉组合模块,其可根据不同工况设置相应的施工工况参数;沉井下沉及接高计算模块,其计算沉井下沉系数和接高稳定性系数,本发明可以自动计算土体力学参数、沉井结构参数,并可以自动识别沉井与土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和接触条件,根据开挖及接高组合,计算沉井的下沉系数和接高稳定性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221193518U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22881395.8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辅助沉井下沉的快速取土破碎装置,包括轨道,轨道上设置可转动的智能取土车,智能取土车可沿轨道运动,智能取土车上设置向井内延伸的竖直布置的中空管,中空管远离智能取土车的一端设置俯仰臂,俯仰臂的第一端与中空管连接,俯仰臂的第二端向井壁延伸并设置第一破碎装置或第二破碎装置,俯仰臂内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破碎装置或第二破碎装置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破碎装置破碎土体,或驱动第二破碎装置破碎岩石,第二破碎装置包括钻杆和气体输送管,气体输送管用于向岩石中注入气体破碎剂。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对沉井侧壁产生破坏,并且适用于水下作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