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95172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714710.5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凝土结构冬期养护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采集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并计算出内外的温度差,若内外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则继续执行步骤2;步骤2:按相应公式计算出用于调节加热部件工作电流的电流调节装置的滑动距离所对应的电流,该电流为加热部件的最小工作电流;步骤3:以最小工作电流进行加热,继续检测内部温度,若内部温度>预设温度峰值,则执行步骤4;步骤4:停止加热,并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冷却降温,并持续检测混凝土结构内外的温度差,直至内外温度差≤预设温度阈值K,结束处理。本发明可以最小工作电流进行工作,能够有效节约能源且提高加热部件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09517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14710.5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凝土结构冬期养护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采集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并计算出内外的温度差,若内外温度差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则继续执行步骤2;步骤2:按相应公式计算出用于调节加热部件工作电流的电流调节装置的滑动距离所对应的电流,该电流为加热部件的最小工作电流;步骤3:以最小工作电流进行加热,继续检测内部温度,若内部温度>预设温度峰值,则执行步骤4;步骤4:停止加热,并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冷却降温,并持续检测混凝土结构内外的温度差,直至内外温度差≤预设温度阈值K,结束处理。本发明可以最小工作电流进行工作,能够有效节约能源且提高加热部件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52925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12564.0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IPC: G06Q10/04 , G06F17/18 , G06F30/20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氯离子浓度监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寿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埋设在被测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预设埋设深度的氯离子浓度传感器在不同监测时间监测得到的氯离子浓度,得到氯离子浓度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得到的氯离子浓度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菲克第二定律计算出被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临界使用年限;获取被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已使用年限,基于得到的临界使用年限和已使用年限,得到被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剩余使用年限。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基于氯离子浓度监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寿命预测方法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2529255B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011312564.0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IPC: G06Q10/04 , G06F17/18 , G06F30/20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氯离子浓度监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寿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埋设在被测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预设埋设深度的氯离子浓度传感器在不同监测时间监测得到的氯离子浓度,得到氯离子浓度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得到的氯离子浓度时间序列数据,利用菲克第二定律计算出被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临界使用年限;获取被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已使用年限,基于得到的临界使用年限和已使用年限,得到被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剩余使用年限。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基于氯离子浓度监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寿命预测方法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516621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98768.5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IPC: G01N3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密实混凝土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成型步骤:在六自由度运动的条件下,将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成型为模拟试件;芯样检测步骤:对模拟试件进行钻芯取得芯样,观察芯样的骨料分布情况和对芯样进行抗压强度检测;立方体检测步骤:对模拟试件的立方体进行抗压强度检测;该质量检测方法新建立了对于振动、摆动等运动状态下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评价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298241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59406.1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IPC: E02D15/02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断面钢壳自密实混凝土管节浮态浇筑工艺,该工艺通过将大断面钢壳管节系泊在码头边上,在大断面钢壳管节上安装下料管和排气管,并通过布料机进行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最后得到钢壳自密实混凝土管节;在浇筑过程以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温度和应变、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测试。本发明将自密实混凝土浮态浇筑以及质量验证结合于一体,通过采用浮态浇筑直接在半潜驳上对钢壳管节进行浇筑,很好地节约场地,且在浇筑过程中,同时对管节内混凝土的温度和应变进行监测,浇筑完成后检测硬化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等性能,保证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2001247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11897541.9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混凝土的配合比,获取由配合比制成的混凝土砂浆的氯离子扩散系数;S2、基于配合比,利用有限元软件构建混凝土的二维三相几何模型;S3、基于构建的二维三相几何模型,建立氯离子扩散系数模型。本发明考虑大骨料分布的影响,能更准确地模拟混凝土侵蚀,为大粒径骨料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82450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19352.X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电化学再碱化的钢筋耐蚀涂层原位制备方法,属于钢筋混凝土修复技术领域,本基于电化学再碱化的钢筋耐蚀涂层原位制备方法包括S1:制备富氧水溶液;S2:制备富含二价金属盐、三价金属盐的混合液;S3:分别将钛网和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连接到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通过电化学再碱化在确认发生锈蚀的钢筋表面形成碱性环境;S4:将富氧水溶液更换为混合液,在静电场的作用下,钢筋混凝土中确认发生锈蚀的钢筋表面原位生成的金属氢氧化物涂层。本发明能够在钢筋的锈蚀表面原位生成具有较强耐腐蚀性的金属氢氧化物涂层,从而修复钢筋表面的锈蚀部分,提高钢筋混凝土的耐腐蚀性能,实现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使用寿命的原位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737342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058642.7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紧密堆积理论的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设计方法及混凝土产品。包括:基于Dinger‑Funk模型对胶凝核心材料组合体系的比例优化,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出不同配比的级配数据,并比较每种级配分布与理论最紧密堆积分布的接近程度,确定优化的胶凝材料配比;基于Aim‑Goff模型对于两种混掺骨料完成级配优化,对比模拟的不同混掺骨料二元体系下的实际堆积密实度,找到其最优比例;基于两种理论模型优化各组分配比,设计得到了密实度、抗压等力学性能优异的混凝土。本发明不仅为寻找不同原材料组合实现最接近最紧密堆积密实度的比例提供可行的方法,也降低了胶凝材料生产成本、同时确保混凝土产品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11860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17742.7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顾维广 , 张俊源 , 杨双弟 , 刘良合 , 占中华 , 邓桥 , 梁惠来 , 丘环宇 , 陈俊杰 , 田力 , 薄荣锦 , 王朝洋 , 龚中梁 , 范志宏 , 丁平祥 , 黄国忠 , 冯光华 , 曹玉红 , 黄泉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掺表面改性钢纤维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其原料组成包括水泥300‑750份,粉煤灰60‑100份,硅灰80‑200份,矿粉40‑100份,粗骨料300‑600份,细骨料400‑800份,氧化锌晶须10‑60份,改性钢纤维50‑200份,自来水150‑200份,减水剂8‑25份。所用改性钢纤维经过表面矿化处理引入CaCO3颗粒,一方面提供了大量固定位点,另一方面又赋予纤维表面粗糙度、亲水性及与水泥砂浆的亲和性,旨在改善钢纤维与水泥基体的界面相容性以及结合力,以克服钢纤维的重力效应;同时,低密度的氧化锌晶须取代部分钢纤维,也削减了重力效应。此外,氧化锌晶须的密实填充效应进一步改善了混凝土内部微结构,减少了空隙的产生,提高了混凝土致密性。本发明获得了纤维均匀分散及增强增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