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3740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891893.3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碟簧式减振器,其采用碟簧式构型,且包括侧壁、上端面及下端面,其中侧壁为非球面曲面,上端面设置于侧壁的第一端,且为环形平面,下端面设置于侧壁的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且为环形平面,其中下端面的直径大于上端面。采用碟簧式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减振器的横向刚度,进而可实现精确轴线定向的减振效果,解决常规减振器非定向吸能带来的无指向能力的问题,提高减振系统的指向精度及横向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56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213426.9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1/0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对低多星观测任务规划设计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明确低对低多星观测任务系统中目标星座轨道部署相关参数,所述目标星座轨道部署相关参数具体包括:目标星座轨道高度HTar,目标星座轨道倾角iTar,目标星座轨道面数PTar和目标星座同一轨道面卫星颗数NTar值;步骤2)参考目标星座轨道高度分布特点确定监测卫星的轨道高度;步骤3)结合目标星座轨道部署相关参数和任务时间要求确定监测卫星系统需要部署的轨道面数以及每面监测卫星数量;步骤4)根据给出的特定任务,分析任务需求,提出单颗卫星对多颗卫星的任务规划策略;步骤5)完成多颗卫星对多目标仿真分析,给出低对低多星观测任务结果。该方法将机动变轨和自然交会两种技术相结合,成功解决了单对单目标异面掠飞自主任务规划算法在工程实际使用中存在成像窗口窄的问题,且最终实现了低耗、高效的多目标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958064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710345816.1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姿态导引律误差判断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设定伴随航天器和参考航天器在轨道面内的相对运动轨迹为参考航天器的LVLH坐标系中长半轴为短半轴两倍的横向漂移椭圆,根据C‑W方程获取姿态导引律参数与相对位置的关系式;设定伴随航天器相对参考航天器的相对运动轨迹为自前向后的准直线和横向漂移椭圆,并获取两组运动轨迹对应的伴随航天器的仿真相对运动数据;分别根据两组无误差、有误差仿真相对运动数据以及相对轨道预报数据,估计姿态导引律参数,并计算期望俯仰角与仿真俯仰角的误差。本发明的姿态导引律误差判断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通过计算期望俯仰角误差进行,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068846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59774.6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星载GNSS接收机在星上自主确定轨道平根数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由星载GNSS接收机提供卫星在t0时刻在J2000系下的位置和速度rJ2000,vJ2000;将位置rJ2000和速度vJ2000进行单位无量纲化以获得无量纲化的位置和速度r0,v0;根据无量纲化的位置和速度r0,v0确定t0时刻的吻切根数σ0;以及根据t0时刻的吻切根数σ0确定t0时刻的平根数通过该方法,既能在GNSS数据中断时利用星上成熟的外推算法提供满足卫星相关分系统需求的轨道数据,又能满足星务系统的计算能力约束,降低地面上注的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958064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710345816.1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5B1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姿态导引律误差判断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设定伴随航天器和参考航天器在轨道面内的相对运动轨迹为参考航天器的LVLH坐标系中长半轴为短半轴两倍的横向漂移椭圆,根据C‑W方程获取姿态导引律参数与相对位置的关系式;设定伴随航天器相对参考航天器的相对运动轨迹为自前向后的准直线和横向漂移椭圆,并获取两组运动轨迹对应的伴随航天器的仿真相对运动数据;分别根据两组无误差、有误差仿真相对运动数据以及相对轨道预报数据,估计姿态导引律参数,并计算期望俯仰角与仿真俯仰角的误差。本发明的姿态导引律误差判断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通过计算期望俯仰角误差进行,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82585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90533.9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金属蜂窝结构的环形减振器,其包括缓冲模块以及金属板,其中缓冲模块为环形,且包括蜂窝结构,该蜂窝结构沿环形减振器的中心轴方向设置,且其密度根据环形减振器所需的低通滤波阈值及压溃空间确定,金属板设置于缓冲模块的两端,且覆盖蜂窝结构的端面。环形结构可减小局部应力,优化系统的受力均匀度,而蜂窝结构,一方面可以降低减振器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其仅在指定冲击能量阈值以上才会发生压溃变形产生作用,极大地保留了初始动能,进而可提高整体系统效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66485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951411.9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二级减振的抗大冲击飞行器结构,包括:飞行器结构本体,其内部设置有多个星内单机;多个第一级减振器,其套设在所述飞行器结构本体上,且被配置为通过自身压缩形变来削减所述飞行器结构本体受到的冲击过载力;多个第二级减振器,其设置在所述多个星内单机与所述飞行器结构本体之间,进一步削减所述星内单机受到的冲击过载力;以及驱动部件,其与所述第一级减振器紧密接触,且被配置为承受冲击过载力,并将冲击过载力传递给所述第一级减振器。本发明的抗大冲击飞行器结构中设置有第一级减振器和第二级减振器,通过二级复合减振可实现时域近万g级冲击的大衰减比减振,保护飞行器单机的正常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9918761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1910155922.2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6F30/20 , G06F40/174 ,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星座的覆盖性能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星座的覆盖性能指标的分类和定义;利用Matlab调用STK以便根据所述定义为各分类的覆盖性能指标生成数据;与用户交互以接收用户输入;以及根据所述用户输入和所生成的数据计算覆盖性能。通过本发明,可在星座任务设计前期进行多个星座构型覆盖性能计算分析,并针对用户需求,提出多种不同的星座构型建议,并可利用Matlab调用STK的方式快速计算出相应的覆盖性能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0068846B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1910359774.6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星载GNSS接收机在星上自主确定轨道平根数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由星载GNSS接收机提供卫星在t0时刻在J2000系下的位置和速度rJ2000,vJ2000;将位置rJ2000和速度vJ2000进行单位无量纲化以获得无量纲化的位置和速度r0,v0;根据无量纲化的位置和速度r0,v0确定t0时刻的吻切根数σ0;以及根据t0时刻的吻切根数σ0确定t0时刻的平根数通过该方法,既能在GNSS数据中断时利用星上成熟的外推算法提供满足卫星相关分系统需求的轨道数据,又能满足星务系统的计算能力约束,降低地面上注的压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