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灵芝菌三萜化合物的光生物反应器及藻菌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05017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0229131.7

    申请日:2021-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灵芝菌三萜化合物的光生物反应器及藻菌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所述光生物反应器内设置隔挡膜,隔挡膜将光生物反应器分为第一培养箱和第二培养箱,第一培养箱用于培养蛋白核小球藻,第二培养箱用于培养灵芝菌,隔挡膜用于防止蛋白核小球藻细胞体和灵芝菌细胞体产生黏连和胶黏。采用光生物反应器构建藻菌共生体系的方法包括S1:将蛋白核小球藻细胞接种于第一培养箱内的PDB培养基;S2:将灵芝菌细胞接种于第二培养箱内的PDB培养基;S3:将蛋白核小球藻细菌和灵芝菌细胞接种后的光生物反应器置于恒温恒光的无菌室,温度设置为28‑30℃,光照强度设置为130μmol/m2/2s‑150μmol/m/s,培养10‑15天。本发明的藻菌共生体系对灵芝菌的三萜化合物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

    一种去除水体中ARGs的藻菌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1880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0229849.6

    申请日:2021-03-02

    Abstract: 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水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藻菌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普通小球藻细胞和地衣芽孢杆菌接种于已灭菌的BG11‑LB培养基中;S2:将接种了普通小球藻细胞和地衣芽孢杆菌细胞的混合培养基置于恒温、恒定光照的无菌室内培养;S3:配置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质粒的人工污;S4:将步骤S2中混合培养基与步骤S3的人工污水混合,形成藻菌共生体系;S5:取S4中的1‑2mL藻菌混合液,采用细胞电穿孔法对取出的藻菌混合液进行细胞穿孔,冷却后重新置于步骤S4中的藻菌共生体系

    香果树脱落酸合成基因、分解基因、信号元件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73871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310020660.5

    申请日:2023-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香果树脱落酸脱落酸合成基因、分解基因、信号元件与应用,所述香果树脱落酸合成基因选自如下基因中的任一种:NCED1,NCED3,BGLU11,BGLU46,BGLU23,BGLU24,BGLU34。所述香果树脱落酸分解基因为CYP707A。所述香果树脱落酸信号元件选自如下基因中的任一种:PYR/PYL,PP2C51和SnRK2C。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转录组测序成功挖掘到11个参与香果树脱落酸代谢或信号转导的关键候选基因,为进一步阐述香果树高光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开发有效的香果树保育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种自动化污泥比阻测定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8028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24989.4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污泥比阻测定装置及方法,真空泵上设有真空压力表,调压瓶上设有压力调节旋钮,调压瓶内设有压力传感器,真空泵与调压瓶的内圈通过第一导管相连通;过滤器上端设有所述布氏漏斗,质量传感器水平放置于过滤器内腔内,量筒放置于质量传感器的测量面上;布氏漏斗的输出端伸入至过滤器的内腔并与量筒的上端开口相对应;调压瓶与过滤器的内圈通过第二导管相连通;PLC控制器分别与压力调节旋钮、压力传感器和质量传感器信号连接,分别用于控制压力调节旋钮的开关程度、获取压力传感器上的实时压力值和质量传感器上的实时滤液质量值。本发明通过PLC控制器编程自动计算输出污泥比阻结果,简便、快速、准确、高效地测定污泥比阻。

    提升灵芝菌三萜化合物的光生物反应器及藻菌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0501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29131.7

    申请日:2021-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灵芝菌三萜化合物的光生物反应器及藻菌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所述光生物反应器内设置隔挡膜,隔挡膜将光生物反应器分为第一培养箱和第二培养箱,第一培养箱用于培养蛋白核小球藻,第二培养箱用于培养灵芝菌,隔挡膜用于防止蛋白核小球藻细胞体和灵芝菌细胞体产生黏连和胶黏。采用光生物反应器构建藻菌共生体系的方法包括S1:将蛋白核小球藻细胞接种于第一培养箱内的PDB培养基;S2:将灵芝菌细胞接种于第二培养箱内的PDB培养基;S3:将蛋白核小球藻细菌和灵芝菌细胞接种后的光生物反应器置于恒温恒光的无菌室,温度设置为28‑30℃,光照强度设置为130μmol/m2/s‑150μmol/m2/s,培养10‑15天。本发明的藻菌共生体系对灵芝菌的三萜化合物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

    一种去除水体中ARGs的藻菌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188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229849.6

    申请日:2021-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水体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藻菌共生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普通小球藻细胞和地衣芽孢杆菌接种于已灭菌的BG11‑LB培养基中;S2:将接种了普通小球藻细胞和地衣芽孢杆菌细胞的混合培养基置于恒温、恒定光照的无菌室内培养;S3:配置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质粒的人工污;S4:将步骤S2中混合培养基与步骤S3的人工污水混合,形成藻菌共生体系;S5:取S4中的1‑2mL藻菌混合液,采用细胞电穿孔法对取出的藻菌混合液进行细胞穿孔,冷却后重新置于步骤S4中的藻菌共生体系中,继续在恒温、恒定光照的无菌室内培养。本发明中涉及的藻菌共生体对自然水体中的sul1、sul2、tetM、tetQ、tetW等ARGs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