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坝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53525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010486406.0

    申请日:2020-06-01

    Inventor: 程南宁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堰坝结构,包括:横跨河道的堰坝本体,堰坝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沿水流方向贯穿堰坝本体的凹槽;以及设于凹槽下游的多级拦水坎,多级拦水坎沿河道的上游至下游依次间隔设置,最上一级拦水坎与凹槽的槽底壁之间、相邻的上下两级拦水坎之间均具有高度落差,且最上一级拦水坎与堰坝本体之间、相邻的上下两级拦水坎之间均形成水流调节池。通过在堰坝本体的上表面开设凹槽实现了堰坝本体的过鱼功能,同时,通过在堰坝本体上的凹槽的下游布置多级拦水坎形成多级沿河道的上游至下游依次呈阶梯形落差布置的水流调节池,为鱼类提供了溯河洄游及上下游自由迁徙的路径。设计简单、后期运行维护和管理方便。

    长江江豚野化驯养的栖息地生境构建设施

    公开(公告)号:CN10900667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1810902095.4

    申请日:2018-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栖息地生境模拟技术领域的一种长江江豚野化驯养的栖息地生境构建设施。技术方案为:包括栖息地构建区,所述栖息地构建区至少包括水域部分和陆地部分的修复区;所述水域部分与自然水域连通;所述水域部分至少包括深潭区、浅水区和浅滩区;所述深潭区和所述浅水区之间采用水位升降构件实现分离;所述浅滩区沿所述水域部分的四周岸线设置,所述修复区内设置进水和排水泵闸系统,控制所述水域部分的水位高低及与所述自然水域的连通;所述修复区与所述水域部分的接壤处设置若干投食区。采用此技术方案构建的长江江豚栖息地可近似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生境,为长江江豚放流提供良好的野化驯养生境。

    库滨带生态防护系统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884411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710209043.4

    申请日:2017-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库滨带生态防护系统,包括:在水库的消落带上由外向内依次建造的一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一级缓冲带护坡、二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和二级缓冲带护坡;一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的高程高于二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的高程;一级缓冲带护坡和二级缓冲带护坡均为向下倾斜设置;一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上种植既耐水又耐旱的植物,二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上种植挺水植物。本发明可以有效削弱库边面源污染入库,净化库周水质,并构建道路突发污染事故处理空间,能够减少消落带岸坡崩塌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通过建设适宜消落带水位变化的生态浮床能够对库区丰水期及枯水期全阶段提供植物净化功能。

    潮汐湿地的栖息地修复构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72318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407752.5

    申请日:2020-05-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境修复技术的一种潮汐湿地的栖息地修复构造,技术方案为:该构造包括外坝、内坝、出口涵洞和入口涵洞;内坝的内侧为修复区,外侧为潮汐水流;外坝和内坝之间为修复区;外坝的高度高于内坝的高度;内坝高处设有入口涵洞;内坝低处设有出口涵洞,入口涵洞的底高程高于潮汐水流的平均潮位,顶高程低于潮汐水流的平均高潮位;出口涵洞的底高程高于潮汐水流的平均低潮位,顶高程低于潮汐水流的平均潮位;出口涵洞的外侧出口设置水闸,使修复区内的水体可通过出口涵洞流出,但不能通过出口涵洞流入。其运用简单的涵洞结构削减潮汐,恢复潮汐湿地的潮汐演替规律,进而修复潮汐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集泥清淤的构造及其实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2446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901693.X

    申请日:2018-08-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3/0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的生态集泥清淤的构造及其实施方法。技术方案为:集泥槽位于入湖河流流向方向的底泥沉积层处,且与入湖河流流向垂直角度布置;导流体设置在集泥槽的前端靠近入湖河流的河道入口两侧;导流体与入湖河流流向倾斜角度布置,导流体的高度范围为湖河正常低水位和湖河正常高水位之间;阻流体位于集泥槽后端;阻流体与入湖河流流向垂直角度布置;阻流体的高度范围为湖河正常低水位和湖河正常高水位之间;集泥槽的槽内顶部设置封体,集泥槽内设置可监控测量集泥槽内底泥沉积情况的观测设施。通过该技术及实施方法可将需清除的底泥有控制的约束在某一个设定范围内进行沉积,有效控制底泥污染,可实施定期重复清淤施工。

    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

    公开(公告)号:CN105366818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856318.4

    申请日:2015-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包括引水模块、进水渠、出水渠和净化模块组件;所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分别位于所述净化模块组件两侧;所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的一端均与引水模块相连通;所述的进水渠和出水渠分别包括一过水腔,所述过水腔外平行设有多个各自独立的透水腔,每个所述透水腔均与所述过水腔分别通过第一共墙相连,且所述第一共墙设有至少一个过水开关;所述净化模块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净化模块,每个所述净化模块至少部分与相应所述透水腔通过第二共墙相连,且所述第二共墙为透水墙;所述净化模块由多条通风沟和多条配水沟分隔成多个湿地单元;本复合型净水表流湿地系统布局能提高净化效果,且能够降低植物倒伏率。

    可装配式幼鱼栖息堰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65363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311086010.7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装配式幼鱼栖息堰及施工方法,包括:基质层,基质层成型于河道的河床上;为幼鱼提供庇护场所的围堰,围堰成型于基质层上,围堰包括多条堰体,每条堰体由多个挡流石笼高低错落地堆叠而成,并且相邻抵接的两个挡流石笼相互连接,挡流石笼内填充有第二石料;围堰的迎流部和背流部均具有开口,迎流部的开口用于将河流分为多股束流;扰流结构,扰流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扰流体和多个第二扰流体,第一扰流体布置于沿河流方向逐渐靠近河道中心线的堰体的外侧处,第二扰流体布置于由围堰包围限定的庇护场所内以形成水下迷宫结构。本发明装配方式多样,施工方便快捷,为幼鱼提供庇护场所,为多样化水下生境创造条件,促进鱼类繁殖。

    河流边滩鱼类栖息地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49723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85345.6

    申请日:2020-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境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流边滩鱼类栖息地结构,包括对废弃采砂迹地的采砂坑进行修复形成的修复采砂坑、设于修复采砂坑上游侧的透水堰、对废弃采砂迹地的采砂区进行底质改善形成的底质改善区、设于底质改善区上游侧和靠近河流中心的一侧的保底质顺堤以及设于河流边滩靠近河流中心的一侧的挑砂潜堤。还涉及一种河流边滩鱼类栖息地结构的构建方法,包括对废弃采砂迹地的采砂坑进行修复形成修复采砂坑并在其上游侧设置透水堰、对废弃采砂迹地的采砂区进行底质改善形成底质改善区并在其上游侧和靠近河流中心的一侧设置保底质顺堤以及在河流边滩靠近河流中心的一侧设置挑砂潜堤。可修复废弃采砂迹地、为鱼类提供栖息生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