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0667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1810902095.4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A01K6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栖息地生境模拟技术领域的一种长江江豚野化驯养的栖息地生境构建设施。技术方案为:包括栖息地构建区,所述栖息地构建区至少包括水域部分和陆地部分的修复区;所述水域部分与自然水域连通;所述水域部分至少包括深潭区、浅水区和浅滩区;所述深潭区和所述浅水区之间采用水位升降构件实现分离;所述浅滩区沿所述水域部分的四周岸线设置,所述修复区内设置进水和排水泵闸系统,控制所述水域部分的水位高低及与所述自然水域的连通;所述修复区与所述水域部分的接壤处设置若干投食区。采用此技术方案构建的长江江豚栖息地可近似模拟长江江豚自然栖息生境,为长江江豚放流提供良好的野化驯养生境。
-
公开(公告)号:CN106884411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710209043.4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库滨带生态防护系统,包括:在水库的消落带上由外向内依次建造的一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一级缓冲带护坡、二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和二级缓冲带护坡;一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的高程高于二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的高程;一级缓冲带护坡和二级缓冲带护坡均为向下倾斜设置;一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上种植既耐水又耐旱的植物,二级库滨生态隔离缓冲平台上种植挺水植物。本发明可以有效削弱库边面源污染入库,净化库周水质,并构建道路突发污染事故处理空间,能够减少消落带岸坡崩塌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通过建设适宜消落带水位变化的生态浮床能够对库区丰水期及枯水期全阶段提供植物净化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02446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901693.X
申请日:2018-08-09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3/0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的生态集泥清淤的构造及其实施方法。技术方案为:集泥槽位于入湖河流流向方向的底泥沉积层处,且与入湖河流流向垂直角度布置;导流体设置在集泥槽的前端靠近入湖河流的河道入口两侧;导流体与入湖河流流向倾斜角度布置,导流体的高度范围为湖河正常低水位和湖河正常高水位之间;阻流体位于集泥槽后端;阻流体与入湖河流流向垂直角度布置;阻流体的高度范围为湖河正常低水位和湖河正常高水位之间;集泥槽的槽内顶部设置封体,集泥槽内设置可监控测量集泥槽内底泥沉积情况的观测设施。通过该技术及实施方法可将需清除的底泥有控制的约束在某一个设定范围内进行沉积,有效控制底泥污染,可实施定期重复清淤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897947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41120.6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7/02 , E02B7/20 , E02B8/02 , E02B3/02 , C02F3/30 , C02F3/32 , C02F1/00 , C02F103/00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生态滤水坝结构,包括拦截组件、通航组件和拍门,拦截组件上设有多个过滤孔,过滤孔适于阻拦河道中悬浮物,拦截组件上设有通航口,通航组件设置在通航口上,通航组件和拦截组件上设有过水口,过水口高度不小于河道常水位,拍门铰接设置在过水口上,本发明通过设置通航组件,便于船只在河道中通行,在拦截组件和通航组件上设置拍门,当河道内拦截组件两侧水位相同时,拍门在重力作用下保持关闭,通过拦截组件可将河道内的悬浮物质进行拦截,避免悬浮物质随河道流入下游河道中,保证了下游河道水体的洁净程度,当遇到汛期内河水位较高时,拍门在水压力的作用下自动开启,向外河排水,不影响内河排涝。
-
公开(公告)号:CN11726609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70844.5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滨岸带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的一种兼具风浪防治和生态景观的滨岸带结构及施工方法,该滨岸带结构包括消浪潜堤,消浪潜堤的顶部设有第一石笼网箱和第一挺水植物,第一石笼网箱的顶高程高于常水位;护坡,护坡固定设置在消浪潜堤的迎水侧;浅水滩面,浅水滩面设置在消浪潜堤的背水侧并设有第三挺水植物;深水沟渠,深水沟渠设置在浅水滩面和消浪潜堤之间并设有沉水植物;植生平台,多个植生平台散布在深水沟渠内,植生平台设有第二挺水植物。本发明通过消浪潜堤消减波浪对岸坡的冲击,植生平台点缀性的布置在深水沟渠中,能够营造深浅水交替变化的湿地生境,既能消减风浪又能营造近岸滨水湿地环境,达到净化和维持湖
-
公开(公告)号:CN116965363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1086010.7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装配式幼鱼栖息堰及施工方法,包括:基质层,基质层成型于河道的河床上;为幼鱼提供庇护场所的围堰,围堰成型于基质层上,围堰包括多条堰体,每条堰体由多个挡流石笼高低错落地堆叠而成,并且相邻抵接的两个挡流石笼相互连接,挡流石笼内填充有第二石料;围堰的迎流部和背流部均具有开口,迎流部的开口用于将河流分为多股束流;扰流结构,扰流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扰流体和多个第二扰流体,第一扰流体布置于沿河流方向逐渐靠近河道中心线的堰体的外侧处,第二扰流体布置于由围堰包围限定的庇护场所内以形成水下迷宫结构。本发明装配方式多样,施工方便快捷,为幼鱼提供庇护场所,为多样化水下生境创造条件,促进鱼类繁殖。
-
公开(公告)号:CN11676273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1009971.8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A01K61/1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位波动大的多生境鱼类人工产卵场及施工方法,布置在主河槽内,包括呈条带状布置在所述主河槽的边滩上的保滩堤,所述保滩堤的下游间隔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底部设有预设高度的保水坎;由铺设在所述保滩堤所环绕的边滩区域的底质层构成的滩面,自上游至下游所述滩面的滩面坡比为1‰~2‰;呈一字型布置在所述保滩堤的上游的分水堤,所述分水堤堤身的轴线与水流方向呈15°~30°夹角,所述分水堤的堤顶略高于预设水位,用于将所述主河槽的水流引导进入所述保滩堤内;呈鱼鳞状平面分布在所述滩面上的多个跌水堰,布置在所述滩面的中上游的深潭,布置在所述滩面的下游的堆岛。本申请滩面易维持、水位适应性强且生境多样化。
-
公开(公告)号:CN106894386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1710244928.8
申请日:2017-04-14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固河道驳岸的施工系统与施工方法,由于在加固区域上面堆填有压重堆体,自压重堆体顶面向下设有注浆孔,注浆孔的下端延伸至加固区域处的河道底面以下,这样,压重堆体可将加固区域处的土体表面淤泥挤出。同时,在通过注浆孔向加固区域处的河道底面以下部分的河床中注入浆液时,注入浆液所产生的压力挤压河道底面的土体时,压重堆体能够将河道底面的土体压住而使河道底面的土体不能产生变形,这样,驳岸及驳岸上的建筑就不会因为河道底面的土体变形而遭到破坏,由于河道底面的加固区域被注入的浆液加固,驳岸的建筑基础就更坚固,驳岸也就被加固。
-
公开(公告)号:CN11296254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363309.7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8/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鱼道的可拆卸式隔板结构,包括:鱼道包括底座、第一边墙和第二边墙,第一边墙和第二边墙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边墙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边墙的底部均与所述底座连接;可拆卸式隔板结构,包括:多个可拆卸式隔板组件;沿着所述鱼道的长度方向,所有的所述可拆卸式隔板组件依次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可拆卸式隔板组件包括第一隔板件、第二隔板件、第一顶部安装件、两个第一顶部固定组件、两个第一底部安装件、第二顶部安装件、第二顶部固定组件和两个第二底部安装件。本发明能够满足不同试验需求;可拆卸式隔板组件能够方便地安装在鱼道中,在鱼道需要清淤时,可拆卸式隔板组件能够方便地进行拆卸。
-
公开(公告)号:CN116965363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311086010.7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装配式幼鱼栖息堰及施工方法,包括:基质层,基质层成型于河道的河床上;为幼鱼提供庇护场所的围堰,围堰成型于基质层上,围堰包括多条堰体,每条堰体由多个挡流石笼高低错落地堆叠而成,并且相邻抵接的两个挡流石笼相互连接,挡流石笼内填充有第二石料;围堰的迎流部和背流部均具有开口,迎流部的开口用于将河流分为多股束流;扰流结构,扰流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扰流体和多个第二扰流体,第一扰流体布置于沿河流方向逐渐靠近河道中心线的堰体的外侧处,第二扰流体布置于由围堰包围限定的庇护场所内以形成水下迷宫结构。本发明装配方式多样,施工方便快捷,为幼鱼提供庇护场所,为多样化水下生境创造条件,促进鱼类繁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