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726313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710901270.3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柴油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可拆卸式可控排气组分的预混柴油燃烧器,包括进气段、前固定段、涡流板、后固定段、混合段、喷油器组、火花塞组、燃烧腔,通过装满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弯管的涡流板产生空气旋流,与喷油器喷出的柴油油雾在混合段进行混合,形成油气混合物;下游的火花塞就行点火,火焰在不断进入的空气作用下,进入燃烧腔燃烧。本发明中,在喷油器沿后固定段上的插孔周向布置,可对称布置多个喷油器,其中一个或两个喷油器可以喷射含氮燃料进行燃烧,以产生所需浓度NOx,另一个或两个喷油器可以喷射机油进行燃烧,以产生所需浓度的PM颗粒。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可调整燃烧排气。
-
公开(公告)号:CN107727402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901260.X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技术领域的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耐久可靠性测试装置,包括:变频主风机、柴油供给系统、机油供给系统、油气混合系统、燃烧室、补气进气段、涡轮进气段、混合腔、稳流段、旁通管路、涡轮增压器等,本发明通过调节喷油量可以调节进入涡轮的排气的温度,通过调节补气量和旁通管段排气量可以调节进入涡轮的流量,通过喷射机油燃烧,可以测试颗粒对涡轮增压器的影响;且流经涡流增压器的温度、流量、排气颗粒等参数可独立控制,线性调节。本发明由于不需对外输出做功,可高效利用柴油能量来对涡轮增压器进行测试,同时具有更宽可调范围的排气温度来进行高低温循环热冲击实验。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增压器耐久装置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3225550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131993.1
申请日:2013-04-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F02D19/06 , F02D41/30 , F02D41/06 , F02M31/087 , F02M31/083 , F02M61/14
Abstract: 一种新型汽油均质压燃发动机燃烧控制方法及其实施装置,包括废气换热系统、发动机、连接管、流量控制阀和双喷油系统,排气换热器废气入口与第一排气换热支管的出气口连接在一起,排气换热器进气入口与第一进气换热支管的出气口连接在一起。在工作过程中,应用排气换热支管流量控制阀、排气旁通支管流量控制阀、进气换热支管流量控制阀以及进气旁通支管流量控制阀调节流量,控制发动机进气温度;同时控制辅助喷油器和主喷油器,调节两种燃料喷射比例,实现发动机在低负荷工况、过渡工况的均质压燃燃烧,拓展汽油均质压燃发动机高负荷运行范围,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污染物排放。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汽油均质压燃发动机。
-
公开(公告)号:CN107727402B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710901260.X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技术领域的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耐久可靠性测试装置,包括:变频主风机、柴油供给系统、机油供给系统、油气混合系统、燃烧室、补气进气段、涡轮进气段、混合腔、稳流段、旁通管路、涡轮增压器等,本发明通过调节喷油量可以调节进入涡轮的排气的温度,通过调节补气量和旁通管段排气量可以调节进入涡轮的流量,通过喷射机油燃烧,可以测试颗粒对涡轮增压器的影响;且流经涡流增压器的温度、流量、排气颗粒等参数可独立控制,线性调节。本发明由于不需对外输出做功,可高效利用柴油能量来对涡轮增压器进行测试,同时具有更宽可调范围的排气温度来进行高低温循环热冲击实验。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增压器耐久装置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7806636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0899956.3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D11/28 , F23D11/36 , F23D11/383 , F23D11/402 , F23N1/022 , F23N5/00 , G01N33/0004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技术领域的尾气模拟发生装置,包括空气过滤器、变频风机、孔板流量计、喷油器、涡流装置、导流装置、火花塞组件、燃烧段、稀释冷却组件、旁通管等,这种新型的柴油机尾气模拟发生装置可以实现在宽范围内对尾气的温度、流量、尾气组分浓度等参数的线性稳定调节,进而模拟柴油机运行时的真实尾气排放效果。在本发明中,基于此柴油机尾气模拟发生装置,可以进行对柴油机后处理系统装置进行测试,包括:氧化催化转化器DOC,选择催化还原器SCR、颗粒过滤器DPF等。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柴油机尾部模拟装置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7748191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0939725.0
申请日:2017-10-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N2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27
Abstract: 一种车用氮氧化物氨气集成传感器,包括:多孔层、致密层以及若干测量池,多孔层与致密层平行设置,多孔层与致密层之间充填有氧化锆电解质,若干测量池依次相连且设置于多孔层和致密层之间,多孔层的与致密层相对侧表面设有NH3测量负电极和泵氧正电极,测量池内设有NH3测量正电极,第二测量池中设有主泵氧电极,第三测量池中设有附加泵氧电极和氮氧化物测量电极,本发明结构大大精简,重量和体积较小,安装方便,易于与不同车辆匹配,能够实现氮氧化物与氨气的同时测量,并且氮氧化物与氨气的测量互不干扰,保证了两者测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满足了SCR系统控制和车载诊断的要求,与现有的独立的NOx传感器与NH3传感器相比成本大大降低,具有经济上的优越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26313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901270.3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D11/24 , F23D11/38 , F23D11/402
Abstract: 一种柴油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可拆卸式可控排气组分的预混柴油燃烧器,包括进气段、前固定段、涡流板、后固定段、混合段、喷油器组、火花塞组、燃烧腔,通过装满不同高度不同角度弯管的涡流板产生空气旋流,与喷油器喷出的柴油油雾在混合段进行混合,形成油气混合物;下游的火花塞就行点火,火焰在不断进入的空气作用下,进入燃烧腔燃烧。本发明中,在喷油器沿后固定段上的插孔周向布置,可对称布置多个喷油器,其中一个或两个喷油器可以喷射含氮燃料进行燃烧,以产生所需浓度NOx,另一个或两个喷油器可以喷射机油进行燃烧,以产生所需浓度的PM颗粒。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可调整燃烧排气。
-
公开(公告)号:CN103291469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199253.1
申请日:2013-05-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F02D21/08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旋转式气阀控制机构,包括压气机、发动机、涡轮、连接管、阀座、阀体、旋转轴、容积腔、旋转体和弹性部件,旋转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旋转体的下壁面通过弹性部件与容积腔的下壁面相连接,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容积室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三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容积腔的上壁面相连通。当发动机排气管压力较高时,旋转体带动阀体顺时针旋转,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率较大,发动机爆压较低;当发动机排气管压力较低时,旋转体带动阀体逆时针旋转,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率较小,发动机油耗较低。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增压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3233831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33920.6
申请日:2013-04-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36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技术领域的发动机进气充量形成系统,包括进气歧管、加热管路、汽油供油系统和正庚烷供油系统等四个部分,进气歧管一侧与发动机相连,另一侧连接加热管路,汽油供油系统的喷油器与第一喷油器座相连,正庚烷供油系统的喷油器与第二喷油器座相连。在工作过程中,应用加热系统调节进气温度;在加热装置之后的管路及进气歧管内外壁面均喷涂氧化锆保温层,可以有效地减少热量损失,降低了发动机对加热器的要求;两组喷油器对称分布于进气歧管末端,油束可以直接喷入温度较高的进气道,有利于实现燃油和空气的均匀混合;两套供油系统实时控制汽油和正庚烷的比例,调节燃料性质。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新型发动机进气充量形成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3291469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310199253.1
申请日:2013-05-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F02D21/08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旋转式气阀控制机构,包括压气机、发动机、涡轮、连接管、阀座、阀体、旋转轴、容积腔、旋转体和弹性部件,旋转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旋转体的下壁面通过弹性部件与容积腔的下壁面相连接,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容积室的进气口相连通,第三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容积腔的上壁面相连通。当发动机排气管压力较高时,旋转体带动阀体顺时针旋转,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率较大,发动机爆压较低;当发动机排气管压力较低时,旋转体带动阀体逆时针旋转,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率较小,发动机油耗较低。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增压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