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矩阵显示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90125A

    公开(公告)日:2007-12-19

    申请号:CN200710110028.0

    申请日:2007-0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LTPS TFT的构图步骤数的有源矩阵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有源矩阵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形成在绝缘衬底(1)上的源极区域(2a)、漏极区域(2c)及沟道区域(2b)的多晶硅层(2);形成在多晶硅层(2)上的栅极绝缘层(4);形成在栅极绝缘层(4)上的栅电极(5);形成在栅电极(5)上的层间绝缘层(7);通过设置在层间绝缘层(7)上的接触孔(12)与源极区域(2a)及漏极区域(2c)连接的布线层(9)。而且,由形成在绝缘衬底(1)上的第一像素电极(3a)、栅极绝缘层(4)及形成在与栅电极(5)相同层上的电容器上部电极(6)构成电容器。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18913A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710141925.8

    申请日:2007-08-03

    Abstract: 以简易的结构提供抑制了以晶体硅层作为沟道活性层的薄膜晶体管的特性偏差的显示装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设有:形成在绝缘基板(1)上的多晶硅层(2);在绝缘基板(1)上的多晶硅层(2)的源区(2a)及漏区(2c)上形成的包含源线的布线层(3);在多晶硅层(2)及布线层(3)上形成的栅绝缘层(4);包含栅线、对应于多晶硅层(2)的沟道区(2b)形成的栅电极(5)及对应于布线层(3)的一部分形成的电容器电极(6)的在栅绝缘层(4)上形成的栅电极层(11);在栅电极层(11)上形成的层间绝缘层(7);在层间绝缘层(7)上形成的、通过设在栅绝缘层(4)及层间绝缘层(7)的接触孔(9)连接至漏区(2c)的包含像素电极的像素电极层(8)。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18913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710141925.8

    申请日:2007-08-03

    Abstract: 以简易的结构提供抑制了以晶体硅层作为沟道活性层的薄膜晶体管的特性偏差的显示装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设有:形成在绝缘基板(1)上的多晶硅层(2);在绝缘基板(1)上的多晶硅层(2)的源区(2a)及漏区(2c)上形成的包含源线的布线层(3);在多晶硅层(2)及布线层(3)上形成的栅绝缘层(4);包含栅线、对应于多晶硅层(2)的沟道区(2b)形成的栅电极(5)及对应于布线层(3)的一部分形成的电容器电极(6)的在栅绝缘层(4)上形成的栅电极层(11);在栅电极层(11)上形成的层间绝缘层(7);在层间绝缘层(7)上形成的、通过设在栅绝缘层(4)及层间绝缘层(7)的接触孔(9)连接至漏区(2c)的包含像素电极的像素电极层(8)。

    薄膜晶体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34718A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710085728.9

    申请日:2007-0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4908 H01L27/1248 H01L29/66757 H01L29/786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降低薄膜晶体管的性能分散的薄膜晶体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装置具有:薄膜晶体管,在绝缘衬底(1)上具有包括源极区域(2a)、漏极区域(2b)以及沟道区域(2c)的硅层(2)、栅极绝缘层(3)、栅电极(4);层间绝缘层(5),覆盖薄膜晶体管;布线(7),通过设置在所述层间绝缘层(5)上的接触孔(6)与所述源极区域(2a)、漏极区域(2b)以及栅电极(4)电连接。具有覆盖布线(7)以及层间绝缘层(5)、用于缓和布线(7)以及层间绝缘层(5)的表面凹凸的第一上部绝缘层(8a)和覆盖第一上部绝缘层(8a)的第二上部绝缘层(8b),第二上部绝缘层(8b)的氢扩散系数比第一上部绝缘层(8a)的氢扩散系数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