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下背门拉索机构的防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1437703U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323525974.5

    申请日:2023-12-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下背门拉索机构的防水结构,包括外筒、拉索及用于连接下背门外壳的固定件,拉索穿设于外筒,外筒与拉索之间设置有复位结构,复位结构用于驱使拉索往外筒内收缩;固定件与外筒固定连接,固定件设置有与外筒对接的安装通道,拉索穿设于安装通道并从安装通道的出口伸出,固定件与外筒之间设置有挡水结构,拉索穿设于挡水结构,挡水结构用于阻挡水沿拉索进入外筒;其中,安装通道被配置为:在下背门处于关门状态时,安装通道的下侧壁沿从靠近外筒处水平地或逐渐下降地延伸至安装通道的出口。本实用新型提出提供的汽车下背门拉索机构的防水结构,能够有效防范雨水进入外筒内导致拉索机构损坏的情况。

    一种套管组件及电动撑杆

    公开(公告)号:CN220184919U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20203191.6

    申请日:2023-02-10

    Inventor: 翟旺 邓军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管组件及电动撑杆,该套管组件包括:包括:内套管,设有安装通道;一体注塑成型的塑胶件,包括螺母部和嵌套体,所述螺母部内置于所述安装通道并用于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嵌套体嵌合于所述内套管,所述嵌套体与所述内套管之间设有阻止二者轴向相对移动的轴向防脱结构。以上结构的套管组件,通过设置的轴向防脱结构,使得嵌套体能够形成阻碍内管套脱离螺母部的轴向限位,加强了塑胶件与内套管的结合力,从而使得内套管能够承受的轴向载荷,进而避免内套管脱离于螺母部。该电动撑杆包括上述的套管组件,该电动撑杆的螺母部和内套管之间结合力好,能够防止螺母部与内套管之间相互分离,从而保证电动撑杆的正常使用。

    一种双腔阻尼器及电动撑杆

    公开(公告)号:CN219712182U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21290213.3

    申请日:2023-05-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腔阻尼器及电动撑杆,该双腔阻尼器包括:箱体、弹性摩擦组件、转动件和端盖,箱体设有容腔和分隔部,分隔部将容腔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分隔部的两侧具有摩擦面,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均设有至少一个弹性摩擦组件,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均转动设有至少一个转动件,转动件抵接于相应的摩擦面与弹性摩擦组件之间,端盖设有两个并分别用于封闭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端盖能够推动弹性摩擦组件压紧对应的转动件。以上结构的双腔阻尼器,利用双腔结构以简化产品结构和组装难度,且阻尼调节范围较大。该电动撑杆包括上述的双腔阻尼器,该电动撑杆的双腔阻尼器,组装简单,且阻尼调节的范围较大。

    门闩装置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530181U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20098029.7

    申请日:2017-01-25

    Inventor: 赤木伸哉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闩装置,该门闩装置(20)具备形成有插通槽(27)的防护块(22)、能够卡合撞击器(5)的拨叉(55)、能够将拨叉(55)保持为与撞击器(5)卡合的状态的卡爪杆(62)、将卡爪杆(62)朝向卡合位置施力的卡爪弹簧(68)、以及与卡爪杆(62)一体旋转的打开杆(70)。门闩装置(20)具备承接撞击器(5)的第一限位器(80)、承接卡爪杆(62)的第二限位器(83)、以及承接打开杆(70)的第三限位器(87)。第三限位器(87)形成于第一限位器(80),该第三限位器(87)穿过形成于防护块(22)的贯通孔(38)而从防护块(22)的外表面(23)向内表面(24)配置。

    一种电动侧开门执行器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810656U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21427221.2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动侧开门执行器,包括安装壳、电机、传动轮、丝杆及传动件,传动轮转动安装于安装壳,传动轮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内壁开设有至少两个传动槽;丝杆穿设于安装腔;传动件套设于丝杆并与丝杆螺接,传动件设置于安装腔,传动件外周上凸出设置有至少两个传动齿,所有的传动齿一一对应地插设于所有的传动槽,每个传动齿的外侧壁与对应的传动槽的底壁贴合,传动齿与对应的传动槽的侧壁两者能够相互抵接且两者其中至少之一具有弹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侧开门执行器,其传动轮与传动件之间传动配合更可靠,且可以对传动轮与传动件之间的振动、冲击形成缓冲作用,工作可靠性及传动稳定性更好。

    一种下背门电驱动结构和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20551001U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21971274.6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背门电驱动结构,包括:安装架,用于固接于汽车的下背门;驱动电机,设于安装架;减速装置,设于安装架,减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摆臂,摆臂的一端连接于减速装置的输出端;连杆,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一球副转动连接于摆臂的另一端,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球副转动连接于汽车主体;驱动电机经过减速装置后带动摆臂转动,当摆臂远离连杆转动时,摆臂通过连杆拉动下背门相对汽车主体转动至关闭位置;摆臂朝向连杆转动时,摆臂推动拉杆运动推动下背门相对汽车主体转动至打开位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输出的转动运动通过减速装置的增力作用,能够轻松的开启下背门,减小驱动电机输出轴受到的扭矩。

    方向盘锁装置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842890U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721592616.8

    申请日:2017-1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向盘锁装置(1)。包括:锁芯(6);凸轮(27),与锁芯连结;以及锁定螺栓(29),能通过与锁芯的旋转联动的凸轮的运动而被拉入。锁身(2)容纳锁芯、凸轮、锁定螺栓。锁身包括:安装部(23),设置有容纳转向柱(4)的容纳槽(23a);锁身对接部(24A、24B),被设置在容纳槽(23a)的两侧。盖(3)包括:紧固部(31),将被容纳在容纳槽(23a)中的转向柱(4)覆盖并与安装部(23)一起紧固转向柱(4);以及盖对接部(32A、32B),被设置在紧固部(31)的两端,分别与锁身对接部(24A、24B)扣紧。盖(3)是树脂制的,能够实现方向盘锁装置的轻量化和制造成本降低。

    车载音响推出机构、车载音响安装结构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22271954U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21077477.5

    申请日:2024-05-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音响推出机构、车载音响安装结构及车辆,车载音响推出机构包括安装架、感应装置、驱动装置、推板、辅助件及复位结构;驱动装置能够驱使推板向前移动至第一位置或向后移动至第二位置,推板上设置有第一被测部,推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感应装置与第一被测部对应;辅助件可前后滑动地安装于安装架,辅助件上设置有被推部及用于供感应装置检测的第二被测部,辅助件处于第四位置时,第二被测部与感应装置对应,推板能够推动辅助件从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音响推出机构,为厂家提供一种只需一个感应装置即可完成推板位置检测的检测方式,该检测方式的成本更低,可以更有利于厂家把控成本。

    一种汽车拉索降噪结构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990148U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323515608.1

    申请日:2023-12-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拉索降噪结构,包括外管、底座、索头、拉索及可弹性形变的防撞缓冲件,底座设置于外管的一端并遮盖外管的一端的出口;索头可滑动地安装于外管,索头与外管之间设置有复位结构,复位结构用于驱使索头向底座移动复位;拉索与索头连接并从外管远离底座的一端伸出;防撞缓冲件设置于外管的一端并位于底座与索头之间,防撞缓冲件上设置有朝向索头的定位孔;其中,定位孔小于索头的最大外轮廓,索头复位时,索头的一部分插设于定位孔,且索头与定位孔的侧壁相互抵接挤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拉索降噪结构,能够降低拉索复位时产生的异响。

    开关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411032U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20499194.X

    申请日:2021-03-09

    Inventor: 有松优志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实现在避免底切结构的同时抑制了成本上升的防水结构。在开关主体的面板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孔,贯通孔在前后方向上与连结轴相对配置。因此,能够通过贯通孔避免面板部和连结轴在前后方向上相对配置的情况。另外,在贯通孔的下侧形成有使贯通孔的前侧开口部向下侧扩大的开口扩大部,开口扩大部的下表面构成为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随着朝向前侧而向下侧倾斜的倾斜面。由此,即使在附着于面板部的前表面的液体浸入到贯通孔内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倾斜面使该液体向贯通孔的前侧排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