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51688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754320.0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nventor: 梁宇
IPC: A47G25/80
Abstract: 一种护理辅助装置及操作方法,包括上盖、驱动座、底座、滑块、曲柄、撑开装置,撑开装置包括立柱、连接杆、后撑板、前撑板,所述底座后侧板中间具有中心孔,中心孔外侧具有电机板,底座底板后侧中间具有垂直方向的滑槽,滑块后侧具有腰槽,滑块前侧具有滑槽,曲柄中间具有曲柄轴,曲柄端面具有偏心轴,曲柄轴穿过中心孔,曲柄在中心孔中转动,电机下部固定连接电机板上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曲柄轴,滑块滑动连接滑槽,滑块在滑槽中滑动,偏心轴滑动连接腰槽。
-
公开(公告)号:CN111317629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168972.7
申请日:2020-03-12
Applicant: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nventor: 高茜 , 刘丽秀 , 李惠艳 , 刘文佳 , 侯伯 , 安旭姝 , 马洪连 , 朱洪霞 , 邹媛 , 苑冬鹤 , 付瑶 , 宋佳 , 邹芮 , 郭芮 , 赵秀丽 , 刘莹莹 , 王玉霞 , 王举 , 张圆圆 , 邢凤洋 , 李萧祎 , 纪红梅 , 李乔 , 潘春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护理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临床护理的具有助翻身功能的护理床,包括床框、中心床板和两个翻身支架,中心床板设于床框内框,并将内框等分为两个安装开口,两个翻身支架分别设于一个安装开口内,两个翻身支架相向的一侧均与中心床板铰接配合,每个翻身支架的下方分别设有一个与之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两个翻身支架上均设有一个翻身结构,翻身结构包括沿翻身支架长边方向排列、并依次铰接配合的起身板、第一上顶板、第二上顶板和活动板,起身板远离第一上顶板的一端悬置在翻身支架内,且该一端下方设有第二驱动机构,活动板的底部设有与其传动连接的第三驱动机构,本发明可满足病人的左、右翻身、坐起和腿部曲伸动作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053553A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710055413.X
申请日:2007-03-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A61K9/14 , A61K9/50 , A61K47/34 , A61K31/513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可降解氟尿嘧啶(Fu)聚酯载药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包覆材料为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或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首先,将共聚物充分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在超声震荡下,将氟尿嘧啶NaOH溶液注入到二氯甲烷溶液中,均匀分散,形成W/O的初乳液,将该初乳液在高速搅拌下注入含5wt%的聚乙烯醇(PVA)的氟尿嘧啶饱和水溶液中,经乳化形成W/O/W乳液,搅拌至二氯甲烷全部挥发,使微球固化;经冻干后于冰箱中保存。载药纳米球中药物含量占微球质量的10~25%,而且微球表面光滑,不粘连,微球尺寸为100~1000nm,直径分布均匀,并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095818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141612.8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G16H50/30 , G16H20/40 , G06F18/24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学诊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放化疗对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方法,解决了肺癌患者放化疗时产生的心脏毒性的检测方法问题。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肺癌患者进行初次的心脏功能指标检查,建立肺癌患者的检查指数模型N1,所述心脏功能指标检查的结果包括心电图检查、Tn I检测、NT‑proBNP检测、D二聚体检测、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查;按照诊疗规范对该肺癌患者进行放化疗治疗,并在每次放化疗治疗后对肺癌患者进行心脏功能指标检查,并分别建立该肺癌对应的检查指数模型;基于检查指数模型对该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该肺癌患者的风险诊断分数,并基于该风险诊断分数对该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进行评价和医嘱。
-
公开(公告)号:CN11589264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77722.X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nventor: 陈艳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采样试管封口机,包括:工作台、机构控制终端、塑料薄膜上料机构、塑料薄膜剪切机构、试管密封机构和试管架上料机构;本发明通过工作台、机构控制终端、塑料薄膜上料机构、塑料薄膜剪切机构、试管密封机构和试管架上料机构对多支试管同时进行密封,提高了工作效率,设备工作简单,运行稳定,设备后期维护简单,维护成本低,设备制造成本低,降低支出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25168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754320.0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nventor: 梁宇
IPC: A47G25/80
Abstract: 一种护理辅助装置及操作方法,包括上盖、驱动座、底座、滑块、曲柄、撑开装置,撑开装置包括立柱、连接杆、后撑板、前撑板,所述底座后侧板中间具有中心孔,中心孔外侧具有电机板,底座底板后侧中间具有垂直方向的滑槽,滑块后侧具有腰槽,滑块前侧具有滑槽,曲柄中间具有曲柄轴,曲柄端面具有偏心轴,曲柄轴穿过中心孔,曲柄在中心孔中转动,电机下部固定连接电机板上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曲柄轴,滑块滑动连接滑槽,滑块在滑槽中滑动,偏心轴滑动连接腰槽。
-
公开(公告)号:CN11419675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222835.8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C12Q1/6886 , C12Q1/02 , G01N33/574 , G01N33/68 , G01N33/573 , G01N1/30 , A61K45/06 , A61P35/00 , A61P1/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判断胆管癌恶性肿瘤的新型标志物,所述判断胆管癌恶性肿瘤的新型标志物是Gankyrin。本发明提供的判断胆管癌恶性肿瘤的新型标志物,评估了Gankyrin在人CCA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分别在体内、外检测了Gankyrin对CCA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本发明发现Gankyrin可作为CCA的重要预后标志物,同时通过探究其作用机制,对未来CCA的治疗具有重要启示。本发明发现Gankyrin对于评价CCA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其通过下调Rb蛋白激活IL‑6/STAT3信号通路,对CCA的发生和转移起关键作用,未来可针对这一影响CCA发生和转移的重要途径进行靶向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898718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33587.5
申请日:2024-07-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增强CAR‑T细胞抗实体瘤效果的细菌外膜囊泡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将aPD‑L1抗体表达在细菌上,利用该细菌制备表达aPD‑L1抗体的细菌外膜囊泡,将编码CAR‑T细胞靶标抗原的质粒加载到细菌外膜囊泡中,进而内化到肿瘤细胞中,使肿瘤细胞表达特异性的CAR靶标,激活CAR‑T细胞并避免因肿瘤抗原表达的异质性而导致CAR‑T出现耐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治疗体系将细菌外膜囊泡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与CAR‑T疗法在实体肿瘤中的治疗困境互补结合,有望成为CAR‑T疗法的一种新的配套药物,扩大CAR‑T疗法治疗的范围,为其治疗实体瘤提供一种新的策略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816161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605213.0
申请日:2024-05-16
IPC: A61K45/06 , A61K35/17 , A61K39/39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继细胞治疗产品和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的药物组合及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改善了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单药治疗肿瘤响应率较低,仅对部分患者有效,治疗耐药性及过继细胞治疗产品存在局限性的问题。所述药物组合包括含有效治疗剂量的CD160+CD8+T细胞群的过继细胞治疗产品和免疫检查点阻断剂PD‑1抗体。本发明构建小鼠MC38细胞皮下移植瘤和AOM/DSS诱导的自发结直肠癌模型,验证了过继细胞治疗产品CD160+CD8+T细胞群可以抑制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有重要临床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04506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436974.8
申请日:2024-04-12
Abstract: 一种由巨噬细胞负载的纳米载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药物靶向载体技术领域。为解决乐伐替尼等药物对微创消融后HCC的治疗效果受到其在体内非特异性积累和分布限制的问题,本发明制备的负载LEN的MΦs是通过天然M1型MΦs吞噬大肠杆菌膜包被的负载LEN纳米颗粒构建的,其中大肠杆菌膜伪装增强了MΦs的吞噬效率,阻止了MΦs内部LEN的泄漏,并维持LEN@MΦs在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内的M1型。利用消融诱导的自然炎症梯度引导装载LEN的巨噬细胞靶向肿瘤,使LEN在术后HCC体内递送效率提高10倍,该方法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生成,且这种增强的LEN递送刺激了全身免疫反应并诱导了持久的免疫记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