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9055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1810085213.7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 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B65G67/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料抛投装置,包括抛投装置本体,在所述的抛投装置本体上设有进料口,物料经设在物料通道上的分料体分成三个方向的分物料,其中两个方向的分物料分别落在设于所述的物料通道两侧的抛投机构上,经所述的抛投机构加速实现物料远近距离抛投,另一个方向的分物料垂直落于舱内。本发明可实现三口同时出料,大大减小了对船横摇的影响;结合旋转结构并调节输送带的速度,可实现全方位远近的抛投,保证了连续作业;以及在入料口尺寸一定的情况下,还可通过调整“V”型挡板中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角度及“V”型挡板在料道的设置位置,以调整左右和下三向出料的比例,满足不同方位需要不同堆积量的要求,达到设计船舱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53942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1710754136.5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稳定鳍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包括彼此相连的船体一和船体二,船体一和船体二的船首和船尾分别设置n个稳定鳍,n大于等于1;稳定鳍位于船体的内侧,并与水线呈一定的夹角。在船体一和船体二的船首和船尾分别设置1个稳定鳍。其中鳍为固定形式,剖面为流线型。稳定鳍与水线的夹角为‑20°~20°。且船体一和船体二设置的稳定鳍左右对称,船尾设置的稳定鳍的面积大于船首所设置的稳定鳍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7120118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1710565600.6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IPC: E21C5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系统,包括水下矿物采集子系统、矿物转运子系统、水面支持子系统、水下控制子系统和配套保障子系统,水下矿物采集子系统包括采矿潜水器群;矿物转运子系统包括提升潜水器;水下控制子系统包括深潜器,深潜器内设有核电站;配套保障子系统包括维护保障潜水器和通信导航定位装置;深潜器通过脐带缆分别与采矿潜水器群、维护保障潜水器连接,深潜器为采矿潜水器群、维护保障潜水器提供能源和控制信号。本发明的在水下的子系统不需要由在水上的子系统提供能量,工作时若遇到大风浪等海上恶劣天气,可将在水上的子系统移动到别处躲避风浪,而在水下的子系统可继续正常作业,作业要求不高,对海上风浪天气不敏感。
-
公开(公告)号:CN106494569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611021227.X
申请日:2016-11-15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内河大型节能绿色集装箱船,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首部型线为直首,尾部型线为双尾鳍型,所述船体上表面设置主甲板,所述主甲板下方从船首部至船尾依次为第一空舱兼首尖舱、辅助机械舱、货舱、机舱、燃油舱和尾压载舱,所述燃油舱设置在尾压载舱中部,所述主甲板尾部布置有舵机舱,所述货舱从机舱前壁向首部伸至辅助机械舱后壁,所述货舱下方设有管弄,所述船体使用的螺旋桨加装了节能装置。本发明在总体布置上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货舱与甲板面积,使装箱率达到最大化,装箱量大于500TEU。
-
公开(公告)号:CN104401866B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410648264.8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IPC: B66C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机器人用起吊缆索自动连接装置,包括挂钩装置、基座、吊耳装置,上行限位块及下行限位装置。基座内部竖直轴向开有可供挂钩装置插入的脐带缆通道,水下机器人的脐带缆也穿过此通道;基座上部设有与机座同竖直轴的上行限位块,上行限位块下部开有一个圆锥台形孔,该圆锥台形孔与挂钩装置的蘑菇头圆锥台上表面及外表面相配合可以限制挂钩装置的上行;所述下行限位装置包括滑块机构、弹性定位机构;所述滑块机构在弹性定位机构的带动下进行开关动作。本发明通过拉栓缆在远端控制两个滑块,两个滑块的平移使挂钩锁住或是解锁。无需操作人员下水参与,为水下机器人的布放和回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0819055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085213.7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 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B65G67/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料抛投装置,包括抛投装置本体,在所述的抛投装置本体上设有进料口,物料经设在物料通道上的分料体分成三个方向的分物料,其中两个方向的分物料分别落在设于所述的物料通道两侧的抛投机构上,经所述的抛投机构加速实现物料远近距离抛投,另一个方向的分物料垂直落于舱内。本发明可实现三口同时出料,大大减小了对船横摇的影响;结合旋转结构并调节输送带的速度,可实现全方位远近的抛投,保证了连续作业;以及在入料口尺寸一定的情况下,还可通过调整“V”型挡板中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角度及“V”型挡板在料道的设置位置,以调整左右和下三向出料的比例,满足不同方位需要不同堆积量的要求,达到设计船舱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539424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722123.X
申请日:2017-08-22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交通艇,由玻璃钢制成。包括左右对称的船体,底部滑行面分成左右片体,中间为凹形槽道,船体设有三道水密舱壁,推进器采用双表面桨推进,表面桨上方有挡浪板。交通艇的干舷甲板以下分为四个水密舱室,分别为机舱,燃油/淡水舱、储物仓、首尖舱。燃油/淡水舱里面布置有燃油柜,污水柜,淡水柜。干舷甲板以上为客舱和驾驶室。交通艇采用双机。
-
公开(公告)号:CN107448364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421190.8
申请日:2017-06-07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IPC: F03D80/00 , F03D9/32 , F16H3/70 , F16H57/0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2 , Y02E10/728 , F03D80/00 , F03D9/32 , F16H3/70 , F16H57/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桁架结构的风力助推转子系统基于,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m个肋条的转筒、顶部支撑盘、底部支撑台和电机,m≥2,所述转筒内部安装塔式支撑架,所述顶部支撑盘和底部支撑台均通过深沟球轴承和推力轴承固定安装在转筒上,所述顶部支撑盘顶部安装动力增强盘,所述底部支撑台上方安装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通过变速箱连接驱动电机,涡轮减速器、甲板安装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甲板安装架上,所述转筒内部安装扭矩传感器,所述动力增强盘上安装风速风向传感器。本发明能够提高船舶航行综合性能、达到船舶节能减排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667703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12936.5
申请日:2016-01-09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1/06 , B63B35/083 , B63B22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破冰船艏部结构,艏部线型前倾艏柱(4)横剖面呈“V”型,站线与中纵剖面线夹角(a)的范围为40°~70°,艏部底端设有楔形前踵(5),高度(h)为75%~125%冰层厚度,楔形前踵前端轮廓(6)与竖直方向夹角(c)的范围为1°~8°,前踵船体光顺相连。本发明破冰船艏部结构通过改进极地破冰船艏部线型,艏柱前倾、横剖面呈“V”型、艏部底端通过一折角线设置有楔形前踵的新型艏部线型,使船舶具有破冰能力强、破冰阻力低、易于排冰、可降低冰块进入船后螺旋桨工作区域的风险和防止极地船舶发生搁浅事故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401866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48264.8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
IPC: B66C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C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机器人用起吊缆索自动连接装置,包括挂钩装置、基座、吊耳装置,上行限位块及下行限位装置。基座内部竖直轴向开有可供挂钩装置插入的脐带缆通道,水下机器人的脐带缆也穿过此通道;基座上部设有与机座同竖直轴的上行限位块,上行限位块下部开有一个圆锥台形孔,该圆锥台形孔与挂钩装置的蘑菇头圆锥台上表面及外表面相配合可以限制挂钩装置的上行;所述下行限位装置包括滑块机构、弹性定位机构;所述滑块机构在弹性定位机构的带动下进行开关动作。本发明通过拉栓缆在远端控制两个滑块,两个滑块的平移使挂钩锁住或是解锁。无需操作人员下水参与,为水下机器人的布放和回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