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闭式整体叶盘粗加工的多通道并行加工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1262084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389263.8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闭式整体叶盘粗加工的多通道并行加工电极,属于特种加工技术领域。解决了带叶冠的闭式整体叶盘在常规电火花加工工艺中效率低下、设备占用时间长以及该类结构电弧加工电极设计难度大的问题。它包括电极基座和电极头,所述电极基座与电极头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极头数量为多个,多个电极头沿电极基座长度方向布置,每个电极头内部均开设有冲液孔,所述电极基座上部开设有第一供液孔,所述第一供液孔通过电极基座内部开设的供液通道与冲液孔相连,所述电极头插入闭式整体叶盘的通道内,所述加工电极与放电加工机床相连,通过电极头产生电弧脉冲放电对闭式整体叶盘通道进行粗加工。它主要用于闭式整体叶盘的粗加工。

    基于气囊充放气致动的模块化柔性扭转关节

    公开(公告)号:CN112338958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24253.1

    申请日:2020-1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气囊充放气致动的模块化柔性扭转关节,包括扭转关节外壳、扭转关节内壳和内置气路,扭转关节外壳和扭转关节内壳均为圆柱筒结构,扭转关节外壳与扭转关节内壳同轴安装,且所述扭转关节外壳和扭转关节内壳相对转动设置;在扭转关节外壳和扭转关节内壳之间固定若干组逆向分布的气囊组和若干组顺向分布的气囊组,内置气路安装在扭转关节内壳与扭转关节外壳的内部的通孔中,所有逆向分布的气囊和所有顺向分布的气囊分别连接一内置气路,分布方向一致的气囊同时充气产生形变,实现扭转关节内壳与扭转关节外壳之间的相对转动。本发明利用气囊充气变形触发扭转关节内外壳之间转动,具有低触发、低冲击、高柔性的特点。

    一种三自由度作动结构
    8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2326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0994858.X

    申请日:2020-09-21

    Abstract: 一种三自由度作动结构,属于柔性体机器人与集群体机器人组合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作动结构刚度不能实现实时可变,使得其刚度增强效果明显具有阶段性特征的问题。上连接基板与下连接基板之间通过集成化电/信线路联通,所述二值基胞结构包括两个端头及布置在两个端头之间的SMA驱动器,且每个端头与SMA驱动器之间均通过柔性铰链连接,通过SMA驱动器实现一个端头相对于另一个端头的靠近及远离,若干SMA驱动器动作实现上连接基板沿x轴方向的转动、沿y轴方向的转动及沿z轴方向的移动。实现对每个二值基胞结构可寻址式的编程控制,通过发挥每个二值基胞结构的主观能动性,使得由作动结构具有较高的智能性、柔顺性、苛刻环境适应性。

    锚固拖曳式攀登助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48416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11131199.6

    申请日:2018-09-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锚固拖曳式攀登助力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助力装置的防护外壳的底部安装有底板,防护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抛射筒,弹簧一端固连于抛射筒底部,另一端与锚具相接触,底板上固定有储线卷筒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储线卷筒转动及轴向移动,储线卷筒上安装有换向器,锚索缠绕在储线卷筒上并通过换向器导向后穿过抛射筒底部的通孔与锚具连接。其使用方法为:抛射出锚具,完成锚固动作,然后拖曳收回锚具,完成攀登动作。解决了现有攀登助力装置普遍较为沉重,加大使用者负载,不方便携带且操作复杂等问题,提供了一种锚固拖曳式攀登助力装置,辅助使用者攀登,配合背带固定于使用者身上,使用简便,易于携带。

    一种单刃直线切削负载特性测试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9540723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57787.9

    申请日:2018-11-30

    Abstract: 一种单刃直线切削负载特性测试平台,属于月面采样返回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对模拟月壤进行切削性能测试的测试平台的问题。它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垂直固接在底座上方的机架、固设在底座上方且位于机架一侧的六维力传感器、装设在六维力传感器上方的广义模拟月壤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进尺驱动部件、冲击驱动部件、主运动驱动部件,冲击驱动部件滑动设置在水平导轨上,主运动驱动部件固设在机架上,冲击驱动部件通过主运动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实现其沿水平方向的滑动,进尺驱动部件固设在机架上且位于水平导轨与机架之间,水平导轨通过进尺驱动部件实现其沿竖直方向的滑动,冲击驱动部件上设置有刀具。

    一种导向绳索拉力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02012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815775.4

    申请日:2014-12-24

    Abstract: 一种导向绳索拉力测量装置,涉及力学测量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测量装置在月面复杂环境、多力复合作用下无法精确测量取芯力并顺利导向样品的问题。本发明的导向绳索拉力测量装置,包括底座、回转轴、旋转块、压力传感器、预紧弹簧、预紧螺钉、导套、导向轴、导向绳索过孔;底座与旋转块的侧端通过回转轴相互配合,旋转块的上端面通过两预紧螺钉固定在底座上部,预紧弹簧设置在预紧螺钉上。本发明用于导向绳索的力学测量。

    一种对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自诱导电火花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28182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210065112.6

    申请日:2012-03-13

    Abstract: 一种对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自诱导电火花加工方法,它涉及一种对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加工方法。本发明要解决依赖于刀具强度、硬度的传统机械加工方法难以实现对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进行再加工的问题。该加工方法为:一、将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和工具电极分别与脉冲电源的正、负极相连,然后将工件浸在煤油工作液中;二、由进给机构驱动工具电极向工件接近,接通脉冲电源,逐步完成金属层、梯度层和陶瓷层的放电加工。本发明不借助辅助电极,利用材料本身的金属基作为陶瓷加工的自诱导源,保证了自诱导放电过程的稳定性及连续性,丰富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内涵,同时促进了新材料的应用。本发明用于加工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

    微型涡轮模压成形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40755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10141484.8

    申请日:2011-05-27

    Abstract: 微型涡轮模压成形装置及方法,它涉及一种微型涡轮成形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制造微型涡轮时存在材料利用率低、加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和不宜批量化生产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凸模、凹模、凹模座、顶杆、电加热元件、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仪和第一螺钉;凹模座的上端面的中部设有凹槽,凹模置于凹模座的凹槽内,凹模与凹模座可拆卸连接,凹模的上端面的中部设有成形槽,成形槽的下端面设有叶片槽,凸模置于凹模的成形槽内,凹模座置于电加热元件内,电加热元件与凹模座滑动连接,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凹模接触,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温度控制仪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温度控制仪的信号输出端与电加热元件连接。本装置用于微型涡轮的成形。

    基于静电感应给电的微细阵列电极及阵列孔的在线卧式电火花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85094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225890.8

    申请日:2010-07-14

    Abstract: 一种微细阵列电极及阵列孔的在线卧式加工方法,它是一种利用静电感应给电方法在微细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上加工微细阵列电极后直接在线卧式加工阵列孔的新方法。方法的实施步骤包括:微细阵列电极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和微细阵列孔的在线卧式电火花加工。在加工阵列电极时,电极丝(2)接静电感应单极性脉冲电源(8)的输出端子(A),用于加工阵列电极的方形棒料(5)接输出端子(B),静电感应线切割加工在方形棒料上完成第一步的沟槽阵列加工后,在阵列电极专用夹具(6)上翻转90°,进行第二步的阵列电极加工。完成阵列电极加工后,保持电极在线(电极继续夹持在夹具上)。在加工阵列孔时,阵列电极接电源输出端子(A),由专用卧式夹具(3)垂直装夹的阵列孔工件(4)接输出端子(B),阵列电极在精密数控工作台(7)的驱动下被移动到卧式打孔的工作区域,在工件上加工出阵列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