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2015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35084.7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消息进行录屏关键帧截取的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当新窗口出现或者窗口内容出现变化并满足预设要求时,利用窗口消息捕获子系统捕获消息,将捕获消息中的相应事件和发生时间戳通过socket发送到电脑端或者设备端设备录屏子系统中;步骤S2:利用设备录屏子系统与窗口消息捕获子系统通信并对被测软件屏幕进行录制;步骤S3:关键帧截取子系统通过消息时间戳对视频进行关键帧的定位和抽取。
-
公开(公告)号:CN11744036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386897.1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4W12/03 , H04W12/069 , H04W4/44 , H04W12/00 , H04L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车联网批量认证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建立车联网认证系统和系统参数;所述车联网认证系统包括管理平台、路边单元和车载单元;所述管理平台使用椭圆曲线加密技术创建系统参数;步骤S2:路边单元接收车载单元发送的注册请求并验证其是否合法;步骤S3:路边单元根据车载单元收到的证书及系统参数生成伪身份;经过签名后,预设范围内的其他车载单元和所述路边单元进行信息传输;步骤S4:进行单次操作或批量认证操作。本发明采用了基于椭圆曲线密码学的安全和匿名批量认证方法,在RSU中生成车辆的伪身份和独特签名,无需安全通道和可信机构即可进行安全通信,降低了计算和通信开销,节省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39072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225485.X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12 , G01M17/007 , G06F30/15 , G06F30/20 , H04L67/02 , H04L69/16 , G06F1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参数化的自动生成测试场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自动驾驶仿真软件搭建逻辑场景,得到用于表征所述逻辑场景的参数集,在前端展示用于显示和设定所述参数集的页面,建立所述页面与位于后端的所述自动驾驶仿真软件的关联;通过所述页面获取设定的目标参数,利用基于C++编程语言的参数设置程序对自动驾驶仿真软件进行参数配置,将测试场景生成结果输出至所述页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简化测试场景、前端页面更加直观、易于集成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03724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28541.X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V40/16 , G06V10/44 , G06V10/62 , G06V10/25 , G06V10/764 , G06V10/766 , G06V10/82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面部关键点及时序特征编码的人员状态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采集自动驾驶BRT人员的图像信号并进行预处理;S2,基于预处理后的图像信号,利用MTCNN检测并截取人员的面部图像;S3,针对所述面部图像,采用PFLD检测面部关键点;S4,将多帧图像的面部关键点输入预训练好的基于GRU的时序特征编码分类模型,获取人员的状态;S6:实时监测自动驾驶BRT人员状态,当出现疲劳、注意力分散等危险状态时发出危险警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面部关键点时序特征进行编码,考虑了历史信息,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与召回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7349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867247.8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测感知设备及其感知方法,涉及车路协同系统技术领域。该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测感知设备及其感知方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内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连接盒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测感知设备及其感知方法,该车路协同系统的路测感知设备及其感知方法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节能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提前向过往的司机提供道路的多种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535853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884617.9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路协同感知路侧测试数据质量评价方法,涉及车路协同技术领域。该车路协同感知路侧测试数据质量评价方法,包括自适应融合回归的轨迹质量评估模型,自适应融合回归模型由评估与修正2个网络组成,包括如下执行步骤:S1.对路侧车辆轨迹数据计算轨迹合理性、波动性的相关指标,输人评估网络中融合回归计算,得出质量评估结果。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路协同感知路侧测试数据质量评价方法,能够有效表征轨迹数据质量,对于多车交互场景,尽管车辆交互合理性指标与轨迹质量之间相关性较弱且指标适用范围有限,但可考虑将其作为其余评估指标的补充,实现更好的车路协同感知路侧测试数据质量评估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65843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944171.X
申请日:2021-08-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车辆通行优先级博弈的无信号灯交叉口通行优化方法,当存在碰撞冲突时,每辆车各自计算本车的通行时间,然后将通行时间广播给其他车辆;在优先级博弈阶段,本车通过通行时间进行纳什均衡,在已求得的纳什均衡解集中搜寻符合条件的帕累托最优解后更新所有车辆通行时间并广播给其他车辆;当所有车辆的通行时间为最小通行时间时,进行优先级分配和广播,并将本车状态量和控制指令发送给其他车辆以便执行控制指令;本发明在无信号灯、无集中式控制器的交叉口场景下,利用车与车之间的通信,使车辆之间直接进行博弈,能够有效突出车辆之间的交互特征,加强车辆之间针对性博弈,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6012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1658456.3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三维导热的对流换热系数的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测固体置于均匀流动的流体中,获取流体温度、待测固体的表面初始温度、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测量待测固体的表面达到的某一温度以及达到该温度所消耗的时间,并分别记为测量温度和测量时间;计算在测量时间内的某一时刻下待测固体的表面温度,构建温度代价函数和对流换热系数测量的拉格朗日函数;预估初对流换热系数,分别获取在测量时间内的所有时刻下固体表面的温度分布和伴随算子,获取对流换热系数变化梯度;通过牛顿迭代法,获取最佳对流换热系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精确的获取考虑待测固件三维导热影响的换热系数,且对待测固体表面的形状没有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33275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02505.7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交通监控摄像的目标检测和跟踪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地面坐标系到图像坐标系的单应矩阵;步骤2:获取目标的2D包围框和目标类别;步骤3:根据目标在图像坐标系下的图像坐标和单应矩阵获取目标在地面坐标系下的地面坐标以及在俯瞰图中的位置;步骤4:提取每个2D包围框中的图像,进行目标的关联匹配和跟踪;步骤5:根据同一目标在不同帧的图像中的地面坐标获得目标的速度;步骤6:通过多任务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回归观察朝向角和三维尺寸;步骤7:根据观察朝向角和观察角获取目标的朝向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通过交通监控相机实现对交通参与者的三维检测和跟踪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660269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944172.4
申请日:2021-08-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面向集中式网联云控平台的信息可信度识别处理方法,在信息获取阶段,分别通过车载传感器和路侧传感器获取作为可信度判断辅助的车端感知信息和路端感知信息,并通过网联云平台获取作为核心信息的平台信息;在可信度判断阶段,通过辅助信息计算平台信息的虚假信息入侵指标,并在入侵指标可接受时发送远程决策指令,否则向智能车辆端发送入侵警告和自主智能驾驶接管指令,设置智能车辆端执行其本地决策后向网联运控平台反馈入侵警告以及自主智能驾驶接管的执行情况。本发明从云控平台的角度出发,通过判断更新信息的可信度,来弥补高可信度虚假信息带来的技术漏洞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