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内燃发动机的气缸盖用的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967641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041099.X

    申请日:2014-01-28

    Inventor: 多田和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40 F01P2003/028 F02F1/2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发动机(1)的气缸盖4)用的冷却结构,所述气缸盖的内部设置有排气汇合部分(17),这样可以在实现对包围排气汇合部分的部分进行均匀和有效的冷却的同时,防止气缸盖变得尺寸过大。从上方覆盖燃烧室(6)的主水套(51)与下部排气水套(53)直接连通,所述下部排气水套又经由竖向通道(55)与上部排气水套(54)连通,该竖向通道被限定在上部排气水套相对于气缸阵列方向的一端上。冷却水从上部排气水套的另一端排出,上部排气水套在其位于对应于排气出口的部分的下游的部分中包括从排气汇合部分的外轮廓向外突出的部分。

    并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气缸头水套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224118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788204.5

    申请日:2016-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气缸头水套结构,其包括有设于并列双缸的左、右气缸头上的水套本体,该水套本体与所述左气缸头、右气缸头相对应,且在水套本体上具有进水口,水套本体内包括有相对独立的左、右气缸头冷却水路,该左、右气缸头冷却水路分别与左、右气缸的气缸头相对;左、右气缸头冷却水路具有同一主出水口;处于左、右气缸头相同排气侧所对应的水套本体上的进水口数量多于处于左、右气缸头相同进气侧所对应的水套本体上的进水口;在左、右气缸头冷却水路上均分别具有对左、右气缸的燃烧室、火花塞呈旋流冷却的环流水道。该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增强了水套各区域的湍流,提高了冷却效率。

    包括冷却剂通道的发动机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5927411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108452.0

    申请日:2016-02-26

    Inventor: A.R.扎德

    Abstract: 发动机组件包括涡轮增压器和流体导管,所述流体导管热联接到涡轮增压器,使得流经流体导管的冷却剂可从涡轮增压器吸收热量。发动机组件进一步包括排气再循环(EGR)系统和第二流体导管,所述第二流体导管热联接到EGR系统,使得流经第二流体导管的冷却剂可从EGR系统吸收热量。发动机组件还包括发动机盖,所述发动机盖限定穿过其延伸的冷却剂通道。冷却剂通道与第一流体导管和第二流体导管流体连通。进一步地,发动机组件包括与发动机盖一体的排气歧管。冷却剂通道热联接到排气歧管,使得流经冷却剂通道的冷却剂可从排气歧管吸收热量。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967577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039866.3

    申请日:2014-0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40 F01P2003/028 F02F1/2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在具有内部限定排气汇合部分(17)的气缸盖(4)的内燃发动机中,在不增加冷却水的所需量或气缸盖的尺寸的情况下,包围排气出口(18)的区域被适当地冷却,排气出口在气缸盖的排气侧上被限定在纵向中点处。气缸盖的内部设置有从上方覆盖燃烧室的主水套(51)、分别从下方和上方覆盖排气汇合部分的下部排气水套(53)和上部排气水套(54),主水套设置有围绕各气缸孔设置的多个冷却水入口(50a),并且主水套与下部排气水套连通。将上部排气水套和下部排气水套连通的竖向通道(55)设置在另一个排气水套的从其对应于排气出口的位置沿气缸阵列方向朝一侧偏移的部分中。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汽缸盖的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756797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511027330.0

    申请日:2015-12-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14 F01P3/02 F01P3/16 F02F1/40 F02F1/4214

    Abstract: 一种用于各汽缸至少两个排气门和至少一个进气门的内燃机汽缸盖的冷却结构,至少一个排气门桥在两相邻排气门之间,至少两个进气-排气门桥在排气门与相邻进气门之间,冷却结构包括邻近过火甲板的下部第一冷却水套和邻近中间甲板的上部第二冷却水套,两冷却水套通过中间甲板的转移开口连接,第一冷却水套包括中心冷却室和有第一外冷却室的外冷却室装置,外冷却室和中心冷却室通过在排气门桥的区域中延伸的第一径向通道和与之并联的第二径向通道连接。第一冷却水套的外冷却室装置包括第一外冷却室和通过流动限制通道与之分开的第二外冷却室,第二外冷却室通过进气径向通道与在进气门桥的区域中和/或在进气-排气门桥的区域中延伸的中心冷却室连接。

    分层冷却的气缸盖
    7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97180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222144.0

    申请日:2016-04-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40 F02F1/14 F02F1/16 F02F220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冷却的气缸盖。该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水套;布水道,其进口端用于引入冷却液,该布水道的出口端通过气缸盖主上水孔与所述气缸盖水套保持连通;以及气缸体水套,其进口端通过气缸体水套进水孔与所述布水道的出口端保持连通;该气缸体水套的出口端通过气缸盖副上水孔与所述气缸盖水套保持连通。该气缸盖使进入气缸体水套的冷却液温度保持在有利于发动机运行的最佳温度,同时又能保证进入气缸套水套的冷却液温度较低,能够充分对鼻梁区、气门及气门座圈、气缸盖底板等部位进行必要的冷却。

    包含气缸盖冷却的发动机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02691560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210075494.0

    申请日:2012-03-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40 F01P2003/028 F02F200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含气缸盖冷却的发动机总成。具体地,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发动机缸体、连接到该发动机缸体的气缸盖,有冷却系统贯穿这两者。该发动机缸体限定出第一气缸孔和在该第一气缸孔的外周边的第一气缸冷却套管。该气缸盖限定出用于与该第一气缸孔相通的第一组气道的第一气道冷却套管。该冷却剂源与该第一气缸冷却套管和该第一气道冷却套管相通。该第一气道冷却套管限定出第一气缸盖冷却剂流动路径,其流动布置的方式平行于该第一气缸冷却套管限定出的冷却剂流动路径。

    气缸盖的水套结构
    8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775234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310470700.2

    申请日:2013-10-10

    Abstract: 提供一种气缸盖的水套结构,能够抑制流过各个水套内部的冷却液的流速下降。气缸盖的水套结构具有:多个燃烧室顶部(21);多个排气口(23);使多个排气口(23)汇集的废气汇集部(24);冷却燃烧室顶部(21)的燃烧室用水套(60);相对于废气汇集部(24)配置在上侧的上侧排气用水套(80);相对于废气汇集部(24)配置在下侧的下侧排气用水套(90);以及出水口(100),其将从作为冷却液的出口的出口开口部(63、83、93)排出的冷却液提供给其它部件。出水口(100)具有:与出口开口部(83、93)对应地设置的第1空间部(111);与出口开口部(63)对应地设置的第2空间部(112);以及与出口开口部(83、93)和出口开口部(63)之间对应地设置的收缩部(11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