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96306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29020.0

    申请日:2018-07-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14/00 B22F1/0003 B22F3/14 B22F2998/10 C22C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包括金属钛和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与钛粉的质量比为0.01~0.05:1。制备方法为:利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获得氧化石墨烯溶液,利用无水乙醇稀释到一定的浓度;将钛粉和稀释后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在超声分散的作用下制备获得含钛粉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将其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获得钛粉和氧化石墨烯的复合粉体;将复合粉体置入热压烧结炉的石墨模具中,在氩气保护环境中保温保压烧结获得氧化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氧化石墨烯作为增强体,能有效改善增强体在基体中的团聚问题,提高增强体在基体中的百分比含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基体的力学性能。

    含钛高炉渣提钛的方法
    7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77025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765662.6

    申请日:2018-07-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B7/002 C22B7/04 C22B34/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钛高炉渣提钛的方法,将含钛高炉渣破碎、球磨处理成粉末状原料;将粉末状原料放置于加热炉内,在NH3体积浓度不小于10%的气氛中,并在800~1200℃的温度下反应0.5~10h,得到含有氮化钛的氮化渣;将氮化渣冷却后置于沸腾氯化炉中,向其内通入体积浓度不小于10%的Cl2并处于此气氛中,在250~600℃的反应温度下进行低温氯化反应0.5~2h,产生的蒸汽通过除尘、冷凝和分离后得到粗四氯化钛产物。本发明具有流程简单、易操作、氮化效率高等特点,与高温碳化相比,采用氮化的方法可明显降低反应温度,而且氮化钛可在更低的温度下进行氯化,从而显著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含钛高炉渣的附加值,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高纯纳米氮化钛粉末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57783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668849.4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纯纳米氮化钛粉末的制备方法,将二氧化钛进行预处理成粉末状,然后配入氮化促进剂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其中氮化促进剂质量占混合物质量的0.01%~1%;将混合物置于氨气气氛下,并在800~1200℃的温度下反应0.5~10h,得到还原产物,接着将还原产物置于氩气或氮气气氛下冷却至室温,得到高纯纳米氮化钛粉末。本发明所用原料适应范围广,工艺灵活,可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时间和氨气流速等来调节产品的粒径和形貌,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有望为高纯纳米氮化钛粉末的制备提供新的技术思路,同时对于其他氮化物的制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种提高铁酸钙还原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98150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611088982.X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铁酸钙还原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混合,将碳酸钙、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硅均匀混合,其中,碳酸钙、三氧化二铁的摩尔比为1:1,二氧化硅的占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7%‑9%;S2:压块,将S1均匀混合后的试样运用压样机压制成圆柱体块状样品;S3:焙烧,将S2制成的圆柱体块状样品放置在高温硅钼炉中加热,空气气氛,从室温升至900℃,保温1小时,使得碳酸钙充分分解成氧化钙;继续升温至1200℃,恒温8‑10小时,然后冷却,振磨成粉状。相比于温度提高等增强铁酸钙还原度的外部因素的方法,控制二氧化硅含量是从根本上提高其还原性,既易于生产操作,也节约能源,缩减成本。

    一种提高烧结矿制粒均匀度的混料机

    公开(公告)号:CN108114626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810013840.X

    申请日:2018-01-0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7/00158 B01F7/00233 B01F7/02 B01J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烧结矿制粒均匀度的混料机,包括混料机壳体、转动轴、多个连接柄和搅拌刀;混料机壳体包括混料机上盖、混料机下盖和混料机侧壁,混料机上盖、混料机下盖和混料机侧壁形成一个封闭的混料机内腔;转动轴位于混料机内腔中,且沿混料机壳体的轴向方向设置,转动轴的设置位置位于混料机壳体的中心轴处;连接柄的一端与转动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连接柄的另一端连接搅拌刀;多个连接柄沿转动轴的轴向分布,且相邻两个连接柄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多个连接柄在混料机上盖或混料机下盖上的投影中,相邻两个投影之间的夹角为α,30°≤α<360°。该混料机结构简单,混匀效果好,可以适用于烧结矿的一次混料过程,适用性强。

    一种丙醇还原制备碳化钼粉末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58669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238001.X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醇还原制备碳化钼粉末的方法,其利用成本价格低廉的丙醇作为还原原料,以氩气作为载体的丙醇蒸汽在温度较低的800~1150℃下直接与氧化钼粉末接触反应,生产碳化钼粉末产品,极大的提高了还原的效率,同时进行碳化,与传统工艺相比,本发明方法碳化温度低,而且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了工艺流程,也降低了原料和能耗成本,达到了高效低成本生产碳化钼粉末的目的,很好的解决了现有碳化钼粉生产工艺中制备温度高,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昂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一种金属化焙烧过程中的球团包衣料和防粘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86689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610282949.4

    申请日:2016-05-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化焙烧过程中的球团包衣料和防粘结方法,该工艺包括球团表面粘接剂涂覆、包衣料制备、包衣料包裹球团、球团干燥处理4个工艺单元。在球团表面涂覆无机和有机粘结剂,方便包裹包衣料;包衣料制备主要包括包衣料的种类和配比两大部分;包衣料包裹球团,将包衣料包裹在球团表面;最后对表面包裹有包衣料的球团进行干燥。本发明方法是通过粘接剂将球团和包衣料紧密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防止球团高温粘接的目的。该球团包衣料和包衣方法能够有效的防止球团高温粘接,促进还原,缩短球团金属化时间,降低能耗,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操作难度。

    一种纳米TiN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19270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610802051.5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TiN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通过在钛粉球磨时通入一定压强的高纯氮气,利用球磨后所得到的纳米级钛粉的高比表面积吸附气体形成增强体预备体,为原位合成纳米级增强体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且减少了高温条件下增强体生成的反应环节,有助于节省能源;而后通过热压烧结,利用粉末冶金原位合成法合成纳米TiN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粒度小、分散均匀、界面结合强度高,提高了所制得纳米TiN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的材料性能,降低了成本,避免了使用外加法带来的缺陷;本发明方法有效克服了现有TiN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所存在的增强体粒度粗大、界面结合强度低、材料性能差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的烧结料层温度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3686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544724.6

    申请日:2017-07-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B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的烧结料层温度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烧结废气温度和料层温度分布数学建模;S2:建立映射关系;S3:将烧结废气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带入烧结废气温度随时间分布的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模型,得到烧结废气对应的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特征值,再将烧结废气对应的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特征值输入上述对应的映射关系中,得到预测的烧结料层对应的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特征值,最后将预测的烧结料层对应的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特征值带入烧结料层温度随时间分布的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模型,即得到预测烧结料层温度曲线。该方法可以预测烧结料层温度变化规律,预测精度高,在工业应用上操作简单,适用型强,极易实施推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