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02007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1117958.4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转向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确定驾驶环境数据库,并获取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在所述驾驶环境数据库中确定所述车辆的驾驶环境;基于预先配置的第一功能逻辑集,确定所述驾驶环境对应的第一控制策略;基于所述第一控制策略控制所述车辆运行,并获取所述车辆在执行所述第一控制策略之后的第一车辆数据;根据所述第一车辆数据,在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基础上确定目标控制策略,其中,所述目标控制策略用于对所述车辆进行转向控制。采用本方法能够解决自动驾驶车辆的转向控制不精确的问题,保证驾驶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39210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82462.3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IPC: A61B5/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足底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足底压力传感器包括:压阻薄膜层、多个第一导线、多个第二导线、两层绝缘胶粘剂层和两层绝缘层;压阻薄膜层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设置;多个第一导线设置在压阻薄膜层的第一表面,第一导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多个第一导线以第一预设间距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设置;多个第二导线设置在压阻薄膜层的第二表面,第二导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多个第二导线以第二预设间距沿第一方向排列,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交叉点处,第一导线、压阻薄膜层和第二导线形成一个压力敏感单元。本发明可以提高足底压力传感器的分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8546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63961.8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道线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车道图像;对所述车道图像进行阈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化图像;利用预设成像模型对所述二值化图像进行线扫描,得到线扫描结果;其中,所述成像模型是根据车道线特征生成的模型;基于预设霍夫变换对所述线扫描结果进行检测直线处理,得到车道线。本技术方案,利用成像模型和霍夫变换对车道线进行检测,能够提升车道线检测效果以及提升检测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4761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402371.3
申请日:2022-11-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根据当前车辆的历史运行数据与至少一个相邻车辆的历史运行数据确定当前车辆的目标车辆;根据当前车辆在当前时刻的状态量、当前车辆在当前时刻的控制量确定当前车辆在未来预设时间段内至少一个时刻的预测状态量;基于当前车辆在未来预设时间段内的运动路径与预设路径之间的差值最小构造目标函数;根据目标函数以及各预测状态量确定在当前车辆与目标车辆之间的碰撞约束条件约束下的当前车辆在至少一个时刻的目标控制量。通过执行本方案,可以实现灵活地控制自动驾驶车辆的个性化的行驶,使控制结果更加符合驾驶员的个性化需求,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的协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36691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926045.6
申请日:2022-08-03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自动驾驶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自动驾驶车辆控制方法,包括利用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对所述模型预测控制的约束条件进行优化的步骤,该步骤包括:S101、计算目标驾驶员的个性化驾驶操作特征的概率分布;S102、根据所述概率分布及置信度,构建个性化约束条件。本发明能够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的轨迹跟踪控制的个性化约束,能够体现出驾驶员的操作个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1371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0674681.5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仿生抗爆吸能板,包括沿所述吸能板的厚度方向顺序间隔设置的多层基板、设置在每相邻两层基板之间的多个吸能晶胞以及填充在吸能晶胞和相邻两层基板之间所形成的空腔内的填充物,每个吸能晶胞均包括第一轮廓线和第二轮廓线,每个吸能晶胞均具有中心平面,第一轮廓线相对中心平面对称设置,第二轮廓线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中心平面的相对两侧,吸能晶胞还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第二轮廓线和第一轮廓线的端部之间的过渡曲线,第一轮廓线满足曲线方程y=‑0.021x2+0.113x+25.31,第二轮廓线满足曲线方程y=‑2.315x2+3.722x+6.398。该耦合仿生抗爆吸能板结构简单,该吸能晶胞截面轮廓类似松塔的外形结构,具有良好的缓冲吸能作用,从而可确保被保护的车辆、车内设备以及乘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47556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93776.4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IPC: B60W10/184 , B60W10/20 , B60W10/04 , B60W10/30 , B60W30/09 , B60W30/0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紧急应对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实时获取车辆环境数据,其中,车辆环境数据包括车内环境数据和车外环境数据,车内环境数据包括通过车内麦克风采集的车内音频数据和通过面向驾驶员的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车辆在确定满足预设激活条件的情况下,激活紧急应对模式,其中,预设激活条件包括根据车内环境数据确定驾驶员处于异常驾驶状态;车辆在紧急应对模式处于激活状态的情况下,根据车辆环境数据和/或车辆行驶数据利用车内线控系统对车辆进行自动控制。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因车辆内部人员遭遇突发状况,而造成的车辆失控问题,降低了车辆事故发生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861583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068290.X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苏州清泰汽车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中国人的碰撞测试假人头部皮肤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按配方称取头部皮肤材料的各原料,混匀,将模具升温至175‑185℃,然后将混匀的各原料倒入加热后的模具中,烘烤,冷却,制成;其中,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头部皮肤材料的原料包括:聚氯乙烯树脂37.5‑40.5%、碳酸钙0.1‑2%、对苯二甲酸二辛酯47.5‑50.5%、环氧大豆油4‑7%、抗氧稳定剂0.5‑3%、色油3‑6%;本发明制成的皮肤能够模拟中国人的头部皮肤特征,性能稳定,能够准确地测试出符合中国人的碰撞测试性能数据,提升中国人在车辆意外事故的碰撞过程中头部的安全保护性能,且可多次使用,耐久性较佳。
-
公开(公告)号:CN11250469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294659.4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苏州清泰汽车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侧面碰撞试验的假人上肢结构,包括骨骼,所述骨骼包括大臂骨和小臂骨,所述大臂骨和所述小臂骨通过肘关节相转动连接,所述大臂骨和所述小臂骨均包括位于内层的内骨骼和包覆在所述内骨骼的外部的外骨骼,所述内骨骼和所述外骨骼均采用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外骨骼的材料强度及密度均大于所述内骨骼的材料强度及密度。该用于侧面碰撞试验的假人上肢结构结构简单,可以更加真实的模拟人体上肢情况,从而在侧面碰撞环境中能够充分体现上肢损伤情况,进而能够为设计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护装置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1993718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674647.8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夹芯板,包括从上向下顺序设置的顶板、芯层组件及底板,芯层组件包括多个沿夹芯板的长度延伸方向顺序设置的芯管,芯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管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两个部件中至少一个部件相对顶板和底板倾斜设置,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的一端部相交形成V型结构,第一管体还包括连接在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的另一端部之间的第一弧形管壁,第一弧形管壁与顶板和底板两个部件中承受冲击载荷的一个部件相抵触并与其相固定连接。该复合夹芯板结构简单,与壁厚、间隔,高度等尺寸一致的六边形蜂窝夹芯板相比,单位质量夹芯板的吸能效果显著提高,质量减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