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耦合仿生抗爆吸能板及人体防护装置或汽车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1201371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674681.5

    申请日:2020-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仿生抗爆吸能板,包括沿所述吸能板的厚度方向顺序间隔设置的多层基板、设置在每相邻两层基板之间的多个吸能晶胞以及填充在吸能晶胞和相邻两层基板之间所形成的空腔内的填充物,每个吸能晶胞均包括第一轮廓线和第二轮廓线,每个吸能晶胞均具有中心平面,第一轮廓线相对中心平面对称设置,第二轮廓线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中心平面的相对两侧,吸能晶胞还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第二轮廓线和第一轮廓线的端部之间的过渡曲线,第一轮廓线满足曲线方程y=-0.021x2+0.113x+25.31,第二轮廓线满足曲线方程y=-2.315x2+3.722x+6.398。该耦合仿生抗爆吸能板结构简单,该吸能晶胞截面轮廓类似松塔的外形结构,具有良好的缓冲吸能作用,从而可确保被保护的车辆、车内设备以及乘员的安全。

    一种军用仿生防护头盔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013717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0861965.5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军用仿生防护头盔,包括盔壳和设置在所述盔壳内的内衬,所述内衬具有与所述盔壳的内表面相配合的外轮廓和位于所述外轮廓的内侧并与人的头部相接触的内轮廓,所述外轮廓满足曲线方程y=‑0.0054x2‑0.0091x+161.91,所述内轮廓满足曲线方程y=‑0.0042x2‑0.0378x+103.54,所述外轮廓和所述内轮廓沿曲线y=‑0.0108x2+1.831x+12.272从左向右延伸形成所述内衬。该军用仿生防护头盔结构简单,把具有缓冲吸能效果的生物体结构的特征应用到头盔的内衬的设计中去,从而可把受到的冲击载荷大部分进行分解,达到保护头部的作用。

    一种军用仿生防护头盔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1371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861965.5

    申请日:2020-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军用仿生防护头盔,包括盔壳和设置在所述盔壳内的内衬,所述内衬具有与所述盔壳的内表面相配合的外轮廓和位于所述外轮廓的内侧并与人的头部相接触的内轮廓,所述外轮廓满足曲线方程y=-0.0054x2-0.0091x+161.91,所述内轮廓满足曲线方程y=-0.0042x2-0.0378x+103.54,所述外轮廓和所述内轮廓沿曲线y=-0.0108x2+1.831x+12.272从左向右延伸形成所述内衬。该军用仿生防护头盔结构简单,把具有缓冲吸能效果的生物体结构的特征应用到头盔的内衬的设计中去,从而可把受到的冲击载荷大部分进行分解,达到保护头部的作用。

    一种耦合仿生抗爆吸能板及人体防护装置或汽车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1201371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0674681.5

    申请日:2020-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仿生抗爆吸能板,包括沿所述吸能板的厚度方向顺序间隔设置的多层基板、设置在每相邻两层基板之间的多个吸能晶胞以及填充在吸能晶胞和相邻两层基板之间所形成的空腔内的填充物,每个吸能晶胞均包括第一轮廓线和第二轮廓线,每个吸能晶胞均具有中心平面,第一轮廓线相对中心平面对称设置,第二轮廓线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中心平面的相对两侧,吸能晶胞还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第二轮廓线和第一轮廓线的端部之间的过渡曲线,第一轮廓线满足曲线方程y=‑0.021x2+0.113x+25.31,第二轮廓线满足曲线方程y=‑2.315x2+3.722x+6.398。该耦合仿生抗爆吸能板结构简单,该吸能晶胞截面轮廓类似松塔的外形结构,具有良好的缓冲吸能作用,从而可确保被保护的车辆、车内设备以及乘员的安全。

    一种复合夹芯板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93718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674647.8

    申请日:2020-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夹芯板,包括从上向下顺序设置的顶板、芯层组件及底板,芯层组件包括多个沿夹芯板的长度延伸方向顺序设置的芯管,芯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管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两个部件中至少一个部件相对顶板和底板倾斜设置,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的一端部相交形成V型结构,第一管体还包括连接在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的另一端部之间的第一弧形管壁,第一弧形管壁与顶板和底板两个部件中承受冲击载荷的一个部件相抵触并与其相固定连接。该复合夹芯板结构简单,与壁厚、间隔,高度等尺寸一致的六边形蜂窝夹芯板相比,单位质量夹芯板的吸能效果显著提高,质量减小。

    一种复合夹芯板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93718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010674647.8

    申请日:2020-0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夹芯板,包括从上向下顺序设置的顶板、芯层组件及底板,芯层组件包括多个沿夹芯板的长度延伸方向顺序设置的芯管,芯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管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两个部件中至少一个部件相对顶板和底板倾斜设置,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的一端部相交形成V型结构,第一管体还包括连接在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的另一端部之间的第一弧形管壁,第一弧形管壁与顶板和底板两个部件中承受冲击载荷的一个部件相抵触并与其相固定连接。该复合夹芯板结构简单,与壁厚、间隔,高度等尺寸一致的六边形蜂窝夹芯板相比,单位质量夹芯板的吸能效果显著提高,质量减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