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9473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617373.7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126 , G06Q10/04 , G06Q50/0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模具的智能排版双目标优化方法,首先构建生产所需数据集;然后基于资源约束和时间约束,构建智能排版双目标优化模型;再提取生产所需数据集中的构件数据和模台数据,采用最大剩余空间法将构件模具在模台上组合放置,得到构件模具的排版方案,每个构件模具的排版方案作为一个个体;最后将多个个体构建得到初始种群,设置适应度函数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初始种群进行迭代优化,得到满足优化目标的全局最优解。本发明构建智能排版双目标优化模型,以最大模台利用率与产线负载均衡为优化目标,得到最优的构件模具排版方案,提高排版效率和生产效率,为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
-
公开(公告)号:CN11675758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1055812.1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G06Q10/083 , G06Q10/0835 , G06K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无人机和无人车协同配送方法,首先根据订单业务请求整合站点资源,生成能耗优先的静态配送服务方案,无人机执行静态配送服务方案中的前半段飞行配送任务,将包裹运送到指定的无人车交接站点;当无人机到达指定的无人车交接站点时,进行服务冲突检测,当不存在服务冲突时,则将包裹交给指定无人车交接站点中合适的无人车;当存在服务冲突时,给出替代方案;最后无人车执行后半段车载配送任务,将包裹运行至目的地。本发明选择能耗优先的静态配送服务方案,采用无人机和无人车接驳进行包裹的连续配送,能够有效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在智慧物流包裹配送场景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72332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1030075.0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工装缺陷检测系统。该工装缺陷检测系统包括:视频获取组件,光电感应器,类型信息识别组件,以及处理模块。视频获取组件用于获取缺陷检测区内的实时视频流数据。光电感应器用于获取模台中各个模具的位置。类型信息识别组件用于获取生产的预制构件的类型信息。处理模块包括位置获取单元、标准参数获取单元、视频处理单元,特征提取单元,以及特征对比单元。处理模块可以获取工装的数量、位置信息的检测值和标准值,并判断二者是否完全相符,确定预制构件是否存在缺陷。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制构件人工检测效率低,自动化检测的效果不足,检测精度和实时性较差,难以满足要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66263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524305.1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安徽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UF和可撤销生物特征的认证方法及其应用。认证方法包括如下过程:S1:云服务器与边缘服务器间通过内网通信连接。S2:用户端向云服务器提出注册请求并完成身份注册。S3:用户端与云服务器相互认证并协商出用于通信的会话秘钥。S4:云服务器将会话秘钥与认证结果、用户端的身份信息、设备响应值和受保护的生物特征发送到边缘服务器。S5:用户端向边缘服务器主动请求设备认证,各个边缘服务器接连与用户端设备相互认证并协商出会话秘钥。本发明的无人配送系统中,云边端三方采用上述方法完成相互认证。本发明解决了无人配送场景中传统多次验证协议安全性不足,计算开销过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0094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577533.7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CN)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件工厂的物料管理系统。其用于对装配式预制件工厂中物料的出入库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该物料管理系统包括:电子标签、净重测量设备,云服务器,以及手持终端。其中,电子标签包括安装各个运输车辆上的第一标签和第二标签。净重测量设备包括称重机构和一个电子标签写入模块。云服务器内运行有一个库存数据库和一个基于机器视觉的离散物料检测计数模型。手持终端与云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并在二者间进行数据交互。手持终端内包含一个图像采集模块、一个电子标签读写模块,以及一个显示模块。解决现有装配式预制件工厂的物料管理依赖人工,库存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容易发生错误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0077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600382.2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CN)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产线的多目标生产调度优化方法、系统与装置。该多目标生产调度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企业的订单数据、产线数据、生产资料数据和工艺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构成企业运营数据集。S2:以均衡各条产线的负载为目标,生成若干个可行的调度网络图。S3:对调度网络图进行解析获得生产工序图。S4:构建用于评价生产工序图效能的优化函数。S5:采用遗传算法对初始化种群进行迭代优化,得到最佳调度网络图。S6:根据最佳调度网络图解析出当前订单的最佳排产方案。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方案无法有根据企业产能的变化对产线进行合理调度,进而导致订单加工时长延长、产品生产成本升高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97494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609954.3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CN)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质量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点云的预制构件预留孔的精度检测方法、系统、设备。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深度相机对待测预制构件的各个结构面进行扫描。S2:生成预制构件对应结构面的单面点云。S3:对单面点云进行投影和像素优化,得到对应的二值化图。S4:识别预留孔。S5:将二值化图逆投影回点云进行点云降维度。S6:根据降维后的点云计算出每个预留孔的半径,再根据投影矩阵的逆反投影得出圆心;S7:将计算结果与BIM模型中的标准参数进行比对,进而判断预制构件是否合格。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预制构件中预留孔的精度检测依赖人工,检测效率低,测结果误差较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3071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54729.7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虚实融合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智能质检方法及系统,首先通过增强现实设备结合深度相机获取预制构件的图像,并对获取的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图像转换技术将获取的图像转换为若干个点云后再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拼接生成完整的点云三维模型;再提取预制构件BIM设计模型的点云数据作为质量检测的参考点云;最后对预制构件进行质量检测。本发明基于待测预制构件的二维图像和三维重建技术获取相应的三维点云数据,通过AR设备沉浸式进行质检过程并通过手势交互进行操作,能够感知场景中物体以及物体的尺寸大小、预留孔尺寸有无和平整度,让质量检测无纸化、智能化、可视化,检测精确度较高,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533017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54727.8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资源受限的装配式建筑生产调度优化方法,先以均衡各条生产线生产负载为前提,基于启发式算法,获得若干个初始化生产方案;然后以生产资源受限和构件生产约束为前提,对不同的生产方案进行解析,获得详细的生产工序图;再以不同生产需求的优化指标为工序图的评估指标,对不同生产方案的生产工序图进行评估;最后基于进化环境的遗传算法模型,对初始化生产方案进行迭代式的筛选与修改,在不同的生产需求下,得到最优的生产调度方案。本发明构件排产优化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应对突发状况时对生产的影响,保证生产的连续性、高效性和低成本,解决了构件排产时,资源冲突,生产成本高,订单交付不及时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