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08386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011120575.9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价格与激励需求响应下电动汽车负荷聚集商调度方法,通过分时电价以及激励折扣两种需求响应方式,分别建立包括以负荷聚集商收益最大化、联络线功率最小化的固定签约策略,以及以负荷聚集商收益最大化、联络线功率最小化、电动汽车充电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灵活签约策略在内的负荷聚集商调度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参与激励调度电动汽车数量对负荷聚集商的影响,以及不同激励折扣对固定签约策略及灵活签约策略的影响。最后,通过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该问题。本发明表明,固定及灵活两种签约策略均能有效提高负荷聚集商效益,而灵活签约策略更可降低电动汽车充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465385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011447244.6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8/23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智能电表数据的需求响应潜力分析方法。本发明构建各个用户能耗时序数据、气象时序数据,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通过线性回归方法计算温控负荷小时能耗以及用户的温度转折点,进一步构建用户的能耗特征参数向量,将筛选后的用户特征数据向量集合采用改进k‑means方法聚类,进一步计算温控负荷用户基准负荷;通过室内温度,计算用户每个小时的温控负荷实时功率,进一步计算用户每个小时的温控负荷实时能耗费用;通过用户每个小时的室内温度、用户每个小时的温控负荷实时能耗费用构建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指标对应的评语子集;通过对比分析基准负荷数据,实现对居民温控负荷需求响应潜力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6207797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62282.6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多串并联设备协调优化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同时安装有串联D‑FACTS设备和并联D‑FACTS设备的电力系统的总补偿容量,以总补偿容量最小为目标建立设备数量优化的目标函数;根据最低补偿容量和电压稳定范围建立约束条件;将社交网络搜索算法引入到金豺优化算法中,构造混合优化算法,通过混合优化算法求解约束条件下的目标函数,得到最优的投入运行设备数量;基于最优的投入运行设备数量进行电力系统协调控制,使总补偿容量最小。本发明通过优化配置多台及多种不同类型的D‑FACTS设备的串联和并联的数量关系,确定最优的投入运行设备数量,可以协同地改善配电网中的电能质量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24280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010103078.1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Q50/06 , G06N3/006 , G06F30/20 , H02J3/00 , H02J3/46 , H02J3/38 , G06F111/0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电‑热‑氢多能量系统的规划方法,首先,根据能量供需关系建立多能量系统模型,针对模型中现有电转气技术能量损耗较大以及热电联产机组单一运行方式难以与可再生能源出力配合等不足,提出将P2G产生的氢气优先供应燃料电池汽车,并根据可再生能源出力大小切换CHP运行方式等措施;其次,针对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对系统规划的影响,基于场景法实现不确定性场景描述;第三以经济成本最小、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率最大和供能不足最小为目标建立多目标数学模型,并提出约束条件。最后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模糊隶属度函数对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多能量系统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598689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82068.2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串充放电管理装置和电池储能系统,该电池串充放电管理装置应用于电池储能系统,该电池串充放电管理装置包括若干组电池储能子模块,每个电池储能子模块均包括若干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储能单元、若干个第一电控开关、以及若干个第二电控开关。在使用过程中,电池管理模块根据电池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池电压和电池电流,控制第一电控开关和第二电控开关的闭合和断开,从而选择对应的电池储能子模块与电池储能系统连通,并对电池储能子模块的充电和放电进行调控,可以使得充电和放电过程更加均衡,避免出现电池单体的过充电或者过放电,从而提高整个电池储能子模块的整体使用寿命,并保障电池储能子模块的电压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09401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366020.X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动态重构功能的柔性储变集成系统,该柔性储变集成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三相隔离变压器、三组储变一体储能结构、三组单相控制开关组件和同步发电机;控制器包括电池检测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电池管理模块用于根据电池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池电压和电池电流,控制各组单相控制开关组件,每个子模块上的第一电控开关、第二电控开关和第三电控开关的闭合和断开,从而选择对应的电池储能子模块与柔性储变集成系统以串联,并联,混联的形式连通,提高储变集成系统的灵活性,并对电池储能子模块的充电和放电进行均衡调控,避免出现电池的过充电或者过放电,从而提高整个电池储能子模块的整体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98689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282068.2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串充放电管理装置和电池储能系统,该电池串充放电管理装置应用于电池储能系统,该电池串充放电管理装置包括若干组电池储能子模块,每个电池储能子模块均包括若干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储能单元、若干个第一电控开关、以及若干个第二电控开关。在使用过程中,电池管理模块根据电池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池电压和电池电流,控制第一电控开关和第二电控开关的闭合和断开,从而选择对应的电池储能子模块与电池储能系统连通,并对电池储能子模块的充电和放电进行调控,可以使得充电和放电过程更加均衡,避免出现电池单体的过充电或者过放电,从而提高整个电池储能子模块的整体使用寿命,并保障电池储能子模块的电压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046009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1910725267.X
申请日:2019-08-0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压配电网技术,具体涉及基于电压灵敏度矩阵户用光伏并网逆变器分散式控制方法,包括:建立低压配电网网络结构模型;选定配电网中电压优先控制节点;选定所有电压优先控制节点的屋顶光伏控制为功率因数‑有功输出控制模式,其控制模式以光伏系统有功输出达到启动值时开始输出无功;根据电压优先控制节点在对电压影响权重大的节点降序排列的排序,确定其功率因素阈值约束条件,并以所有电压优先控制节点处的光伏系统输出无功功率总和最少为目标,构建低压配电网电压控制模型,从而确定各电压优先控制节点处屋顶光伏逆变器功率因数控制值。该方法保证了分散式控制时各节点的协调控制,降低了无功补偿控制时的网损。
-
公开(公告)号:CN109359882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811267699.2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台风灾害下输电线路风偏跳闸风险评估方法,包括输入研究区域的台风信息、每条输电线路设计信息和环境信息,所述输电线路设计信息包括输电线路杆塔信息、线路导线信息和悬垂绝缘子串信息;用蒙特卡洛法和刚体直杆法,建立台风灾害下输电线路绝缘子串的风偏跳闸概率计算模型;在已建好的模型中输入所需信息,得到该条输电线路在该次台风下的绝缘子串风偏跳闸概率,用以指导灾前工作和灾后停电损失的预测。本发明可适用于台风没有固定风场的情况,对于未知台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得出台风灾害下整条输电线路绝缘子串的风偏跳闸概率,对于指导台风过境前灾情预测和过境后物资调度、停电损失预测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94910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254097.5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光柴储混合多能源船舶能量管理方法,提出了一种主‑副发电机组结构,主发电机承担基础负荷,副发电机承担波动负荷,结合HOMER软件、K均值聚类算法生成场景来定量描述风光出力随机性。并建立以燃油消耗、偏离蓄电池参考荷电状态为目标,容量、功率限值等为约束条件的风光柴储混合多能源船舶能量管理模型。利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模型,获得风光柴储混合多能源船舶最优能量管理策略;分别得到无风光发电装置时,单发电机最优能量管理策略、有风光发电装置时,单发电机最优能量管理策略、无风光发电装置时,主副发电机组最优能量管理策略。本发明对探索有效、可行的船舶节能减排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