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58012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1910058877.9
申请日:2019-01-22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及需求侧响应的微电网多目标经济调度方法及装置,包含了经济调度建模、算法编程及仿真计算等内容。经济调度建模即在考虑微电网运行的经济性、环保性、高效性及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微电网内各分布式电源的综合运行成本最低、需求侧响应最优及微电网与大电网联络线功率波动最小为目标函数;算法编程即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多目标人群搜索算法及模糊隶属度函数等方法求解建立的模型;仿真计算即利用已知的初始条件等信息,对某一特定的微电网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并将结果可视化。本发明实现了提高多目标经济调度的综合性能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03009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11242410.6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发用电一体化调度方法,包括:分别建立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模型、电网侧模型和用户侧模型,接着构建发用电一体化调度模型;在准备调度时,收集当前的负荷信息、光伏发电情况和风力发电情况,并根据光伏发电情况和风力发电情况计算风光发电量;根据风光发电量与负荷之间的关系、电网电价是否高于阈值,确定申报电价的负荷类型,并由对应类型的负荷进行电价申报;根据电价申报信息,以第一目标函数、第二目标函数和第三目标函数为优化目标,利用发用电一体化调度模型进行调度,得到调度结果。本发明可以改善调度效果,对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优化发用电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631539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810389992.X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4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电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电磁发电装置,包括定子壳体、转子壳体;定子壳体和转子壳体的中心均设有轴孔,动力主轴穿过轴孔,主动齿轮固定设置在动力主轴上;主动齿轮连接多组定子转子组合件,每组定子转子组合件包括从动齿轮、转子主轴、绝缘固定座、转动线圈、磁铁N极、磁铁S极;多组定子转子组合件中的从动齿轮分别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每组定子转子组合件中的转子主轴与从动齿轮连接,绝缘固定座设置在转子主轴上,转动线圈固定在绝缘固定座上,且转动线圈设置在磁铁N极和磁铁S极之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电磁发电装置不能对机械能进行充分利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301852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404755.2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电网分级多目标联合的经济调度方法。本发明建立负荷级模型、源荷级模型以及源网荷级模型,并优化计算得到每时刻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负荷;将每时刻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负荷代入源荷级模型,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源荷级模型得到优化后的储能单元每时刻出力以及优化后的微电网净负荷每时刻出力;将优化后的储能单元每时刻出力以及优化后的微电网净负荷每时刻出力代入源网荷级模型,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源网荷级模型,得出优化后的柴油机每时刻出力以及优化后的主网联络线每时刻出力。本发明使大规模电动汽车、微电网与主网达到运行经济、环境以及安全效益统一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03009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42410.6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发用电一体化调度方法,包括:分别建立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模型、电网侧模型和用户侧模型,接着构建发用电一体化调度模型;在准备调度时,收集当前的负荷信息、光伏发电情况和风力发电情况,并根据光伏发电情况和风力发电情况计算风光发电量;根据风光发电量与负荷之间的关系、电网电价是否高于阈值,确定申报电价的负荷类型,并由对应类型的负荷进行电价申报;根据电价申报信息,以第一目标函数、第二目标函数和第三目标函数为优化目标,利用发用电一体化调度模型进行调度,得到调度结果。本发明可以改善调度效果,对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优化发用电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24280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010103078.1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Q50/06 , G06N3/006 , G06F30/20 , H02J3/00 , H02J3/46 , H02J3/38 , G06F111/0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电‑热‑氢多能量系统的规划方法,首先,根据能量供需关系建立多能量系统模型,针对模型中现有电转气技术能量损耗较大以及热电联产机组单一运行方式难以与可再生能源出力配合等不足,提出将P2G产生的氢气优先供应燃料电池汽车,并根据可再生能源出力大小切换CHP运行方式等措施;其次,针对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对系统规划的影响,基于场景法实现不确定性场景描述;第三以经济成本最小、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率最大和供能不足最小为目标建立多目标数学模型,并提出约束条件。最后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模糊隶属度函数对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多能量系统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09301852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811404755.2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电网分级多目标联合的经济调度方法。本发明建立负荷级模型、源荷级模型以及源网荷级模型,并优化计算得到每时刻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负荷;将每时刻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负荷代入源荷级模型,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源荷级模型得到优化后的储能单元每时刻出力以及优化后的微电网净负荷每时刻出力;将优化后的储能单元每时刻出力以及优化后的微电网净负荷每时刻出力代入源网荷级模型,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源网荷级模型,得出优化后的柴油机每时刻出力以及优化后的主网联络线每时刻出力。本发明使大规模电动汽车、微电网与主网达到运行经济、环境以及安全效益统一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242806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03078.1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Q50/06 , G06N3/00 , G06F30/20 , H02J3/00 , H02J3/46 , H02J3/38 , G06F111/0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电-热-氢多能量系统的规划方法,首先,根据能量供需关系建立多能量系统模型,针对模型中现有电转气技术能量损耗较大以及热电联产机组单一运行方式难以与可再生能源出力配合等不足,提出将P2G产生的氢气优先供应燃料电池汽车,并根据可再生能源出力大小切换CHP运行方式等措施;其次,针对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对系统规划的影响,基于场景法实现不确定性场景描述;第三以经济成本最小、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率最大和供能不足最小为目标建立多目标数学模型,并提出约束条件。最后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和模糊隶属度函数对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多能量系统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09685397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99832.6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计及直接负荷控制下电气耦合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建立电-气耦合模型,利用能量枢纽建立电-气耦合模型将气网侧能量波动引入到微电网侧,通过微电网约束条件进行潮流计算,根据约束条件进行下一步处理;根据多组不满足约束条件的样本,通过对微电网不满足约束条件节点的电负荷进行直接负荷控制减小负荷功率,使其满足微电网约束条件;计算直接负荷控制利用概率和直接负荷控制可控容量利用率,定量评估直接负荷控制利用情况。本发明优点在于,实现对其可靠性地有效评估,并通过对负荷进行直接负荷控制,主动参与微电网削峰、应急,对其可靠性加以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9685397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1910099832.6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计及直接负荷控制下电气耦合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建立电‑气耦合模型,利用能量枢纽建立电‑气耦合模型将气网侧能量波动引入到微电网侧,通过微电网约束条件进行潮流计算,根据约束条件进行下一步处理;根据多组不满足约束条件的样本,通过对微电网不满足约束条件节点的电负荷进行直接负荷控制减小负荷功率,使其满足微电网约束条件;计算直接负荷控制利用概率和直接负荷控制可控容量利用率,定量评估直接负荷控制利用情况。本发明优点在于,实现对其可靠性地有效评估,并通过对负荷进行直接负荷控制,主动参与微电网削峰、应急,对其可靠性加以提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