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36650B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710192630.7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E04C5/02
Abstract: 一种抗剪钢筋,本发明涉及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抗剪钢筋,它要解决现有钢筋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抗剪承载能力较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抗剪钢筋在钢筋的两端均为喇叭锥形钢筋段,钢筋中部的钢筋直径为d,喇叭锥形钢筋段的长度为5d,喇叭锥形钢筋段的钢筋直径向着钢筋端面方向逐渐增大,喇叭锥形钢筋段的端面直径为2~2.5d,在喇叭锥形钢筋段的端面上还设有焊接层。本发明通过优化抗剪钢筋的外形结构,使此抗剪钢筋能够有效提高抗剪钢筋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抗剪承载力与极限抗剪滑移量,实现抗剪钢筋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延性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9765023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184454.1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快速获得结构抗震能力曲线的方法,属于建筑抗震能力评估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选择若干条实际地震动,将所述地震动调幅至待分析结构所在场地对应的罕遇地震动水平;计算每条地震动的等强度非弹性位移反应谱,将所有地震动的等强度非弹性位移反应谱进行平均,得到平均谱;步骤二、构造等效地震动;步骤三、利用步骤二中构造的等效地震动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绘制结构抗震能力曲线;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获得另外两条等效地震动对应的结构抗震能力曲线,平均后得到最终的结构抗震能力曲线。所述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量小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256236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057679.6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基于中国抗震规范的近断层抗震设计谱修正方法,涉及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抗震设计谱对近断层效应的考虑存在不足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在规范抗震设计谱基础上考虑近断层效应的修正。修正多遇地震对应的规范抗震设计谱控制参数;将得到的规范设计谱的幅值乘以谱幅值放大系数,将得到的规范设计谱的特征周期Tg调整到特征周期Tg限值;本发明给出了针对50%保证率和84%保证率两种情况的调整系数,调整均是在抗震规范设计谱基础上进行的。本发明的使用范围为近断层区域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5569369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945618.X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E04G2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23/0218
Abstract: 一种针对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的快速修复方法,本发明涉及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的修复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建筑物连续倒塌时,将整个结构拆除造成的经济损失大、重建周期长的问题,该方法是通过一、搭建千斤顶、支墩和钢垫板组成的支撑系统;二、将搭建的钢垫板支撑在受损柱受损梁底部;三、将倒塌结构顶起到未倒塌结构标高;四、将钢垫板支撑在受损柱上方各层受损梁的底部;五、敲碎受损梁端部区域的压溃混凝土;六、调直梁中未断裂钢筋,将断裂钢筋截断;七、使用植筋方法修复断裂钢筋;八、绑扎箍筋、支模、浇筑灌浆料、拆模;九、修复受损柱;十、移除受损梁下的支墩、千斤顶和垫板等步骤实现的。本发明应用于RC框架结构连续倒塌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72083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94313.1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7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提高准确性和高效性的台风灾害场景生成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台风灾害模拟器的模拟精度不高的问题。台风灾害场景生成方法:一、从数据库中选取经过目标区域的所有台风样本,从台风样本中抽取台风信息;二、计算梯度风速,叠加移行风场,将叠加后的总风速场转换为地面风速;三、将目标区域离散化为多个网格单元,筛选出每次台风样本经过时的最大地面风速,从而形成目标区域的最大风速强度测量图;四、对所有台风样本的最大风速强度测量图运用灾害量化方法缩减最大风速强度测量图的数目;五、输出NHQ个优化后量子和优化后量子的权重。本发明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台风灾害对于目标基础设施系统造成的破坏情况等的同时,又提高了分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25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72677.7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13 , G06F17/16 , G06F17/18 , G06F17/11 , G06F18/214 , G06N3/048 , G06N3/08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理一致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系统识别方法,解决了当前基于物理的系统识别方法存在的泛化性能有限以及对局部损失不敏感的困境。步骤包括:一、收集目标建筑信息以及监测数据;二、建立物理一致神经网络;三、构建网络训练数据集;四、开展物理一致神经网络训练;五、获取反演的结构参数。本发明利用了Timoshenko梁理论和神经网络原理之间的相似性,搭建了物理一致神经网络,网络中每个参数均具有严格的物理意义,极大地增强了网络的可解释性和泛化性能;同时在损失函数中添加了先验知识约束,明显降低了反演的不确定性和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37861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397192.4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震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求解地震波方程的新型物理信息神经网络(gs‑PINN),包括步骤一、建立新型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步骤二、划分网络训练所需的配置点;步骤三、确定入射波的形式;步骤四、开展网络训练:步骤五、获取一维地震波波动方程的解;本发明由两个子网络组成,每个子网络的第一层隐藏层的参数为不可训练参数,且数值由地震波传播方向决定,其余参数设置为可训练参数,保证网络本身自动满足一维地震波波动方程,有效避免网络陷入局部最优,大幅度降低了训练难度,为一维地震波波动方程求解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607070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0833723.3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N3/006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计算地震响应的单体建筑简化模型的构建和修正方法,包括:步骤1:查阅‑建筑图纸或公开数据,获取建筑结构的基本信息;步骤2:基于建筑结构的基本信息构建初始单体建筑简化模型;步骤3:基于地震传感器获取监测信息,对监测信息进行预处理;步骤4: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分阶段修正初始单体建筑简化模型,得到单体建筑简化模型。步骤5:将地震动时程记录输入单体建筑简化模型中计算结构各层弹性和弹塑性地震响应,并对修正结果进行评估。本发明基于监测数据修正模型,更适用于对结构信息不足的建筑进行地震响应计算,同时模型修正阶段粒子群算法采取并行计算确定结构参数,明显缩短计算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20472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41334.8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Q10/0637 , G06Q50/40 , G06Q50/26 , G06N3/042 , G06N3/08
Abstract: 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地铁系统震后功能预测方法,涉及地铁系统震后功能预测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地铁系统震后功能预测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获取地震后的n'G个待测破坏场景,获取第i'个待测破坏场景中车站或区间的震后剩余功能比;利用每个待测破坏场景中车站震后剩余功能比组成待测节点特征矩阵、利用每个待测破坏场景中区间震后剩余功能比组成待测边特征矩阵,并基于待测节点特征矩阵和待测边特征矩阵获得待测邻接矩阵;将待测节点特征矩阵、待测边特征矩阵和待测邻接矩阵输入地铁震后功能预测模型,获得地铁系统震后剩余功能比。本发明用于预测地铁系统震后剩余功能比。
-
公开(公告)号:CN118504395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0623843.0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23 , G06N3/04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F30/13 , G06N3/08 , G06F119/14
Abstract: 基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内部信息智能预测的力学模型重构方法,属于地震工程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构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三维力学模型的方法存在必须全部依赖已知的数据信息进行构建,且数据信息获取困难、构建过程复杂的问题。本发明基于图神经网络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内部结构信息推断,能够在已知轮廓、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各层层高、层数的情况下实现对钢筋混凝土框架中梁、板、柱构件的三维结构模型、材料使用情况的重构,从而构建出三维力学模型。本发明主要用于对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内部信息预测、及其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进行三维力学模型重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