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26359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1910323712.X
申请日:2019-04-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冷耐盐硝基还原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冷耐盐硝基还原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首先从南极海冰微生物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sp.)中克隆得到了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PsNTR,其氨基酸残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表达方式是利用冷激质粒pColdI构建含有硝基还原酶基因PsNTR的重组表达载体,并将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宿主细胞(Escherichia coli),经诱导使硝基还原酶PsNTR基因表达。本发明的表达产物PsNTR具有突出的耐盐性,具有良好的多种芳香硝基化合物降解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本研究中构建的重组基因工程菌株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硝基苯降解能力,可应用于低温环境下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降解及食品医药等相关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088819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58227.X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省公路建设中心
IPC: G01N30/00
Abstract: 一种基于分子模拟玉米秸秆纤维吸附沥青效果的评价方法,属于固体废物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选择具有代表性且能表征沥青中沥青质、胶质、饱和分、芳香分四种组分的分子结构;根据沥青各组分间的比例,计算各种沥青中各种组分的分子配比;根据沥青分子配比计算结果,对沥青分子模型进行优化;玉米秸秆分子模型构建;界面模型构建与模拟计算;通过分子扩散系数对沥青分子模型的扩散行为进行描述,进而评价玉米秸秆纤维在不同条件下对于沥青中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扩散系数越大,分子扩散速率越快,即玉米秸秆纤维在当前条件下对沥青中的该组分吸附能力越强。本发明用于秸秆纤维吸附沥青效果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1826359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323712.X
申请日:2019-04-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冷耐盐硝基还原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冷耐盐硝基还原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首先从南极海冰微生物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sp.)中克隆得到了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PsNTR,其氨基酸残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表达方式是利用冷激质粒pColdI构建含有硝基还原酶基因PsNTR的重组表达载体,并将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宿主细胞(Escherichia coli),经诱导使硝基还原酶PsNTR基因表达。本发明的表达产物PsNTR具有突出的耐盐性,具有良好的多种芳香硝基化合物降解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本研究中构建的重组基因工程菌株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硝基苯降解能力,可应用于低温环境下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降解及食品医药等相关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088819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111358227.X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省公路建设中心
IPC: G01N30/00
Abstract: 一种基于分子模拟玉米秸秆纤维吸附沥青效果的评价方法,属于固体废物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选择具有代表性且能表征沥青中沥青质、胶质、饱和分、芳香分四种组分的分子结构;根据沥青各组分间的比例,计算各种沥青中各种组分的分子配比;根据沥青分子配比计算结果,对沥青分子模型进行优化;玉米秸秆分子模型构建;界面模型构建与模拟计算;通过分子扩散系数对沥青分子模型的扩散行为进行描述,进而评价玉米秸秆纤维在不同条件下对于沥青中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扩散系数越大,分子扩散速率越快,即玉米秸秆纤维在当前条件下对沥青中的该组分吸附能力越强。本发明用于秸秆纤维吸附沥青效果的评价。(56)对比文件王宇 等.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中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环境科学.2008,(第03期),全文.郎森 等.秸秆纤维路用性能试验研究.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1,(第01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08256236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810057679.6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Abstract: 基于中国抗震规范的近断层抗震设计谱修正方法,涉及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抗震设计谱对近断层效应的考虑存在不足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在规范抗震设计谱基础上考虑近断层效应的修正。修正多遇地震对应的规范抗震设计谱控制参数;将得到的规范设计谱的幅值乘以谱幅值放大系数,将得到的规范设计谱的特征周期Tg调整到特征周期Tg限值;本发明给出了针对50%保证率和84%保证率两种情况的调整系数,调整均是在抗震规范设计谱基础上进行的。本发明的使用范围为近断层区域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681665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1046422.9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省公路建设中心
IPC: B27J7/00
Abstract: 路用秸秆纤维制备用的秸秆皮瓤叶分离装置,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领域,它为了解决现有分离秸秆皮瓤叶效率低,对于皮的分离不彻底,机械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发明路用秸秆纤维制备用的秸秆皮瓤叶分离装置中沿着秸秆的进给方向依次设置有喂入装置、除叶装置、夹持运送装置、切割展开装置和刮瓤装置形成一组分离装置,在机架上设置有多组分离装置,喂入装置包括固定辊和夹持件,除叶装置中包括刮刀,夹持运送装置包括转动辊和推送件,切割展开装置包括切割刀和展开板,展开板位于切割刀后部,展开板呈左右展开状,刮瓤装置包括前刮刀和后刮刀。本发明秸秆皮瓤叶分离装置中喂入装置和夹持运送装置提供向前的动力,皮瓤叶分离彻底。
-
公开(公告)号:CN113681665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1046422.9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省公路建设中心
IPC: B27J7/00
Abstract: 路用秸秆纤维制备用的秸秆皮瓤叶分离装置,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领域,它为了解决现有分离秸秆皮瓤叶效率低,对于皮的分离不彻底,机械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发明路用秸秆纤维制备用的秸秆皮瓤叶分离装置中沿着秸秆的进给方向依次设置有喂入装置、除叶装置、夹持运送装置、切割展开装置和刮瓤装置形成一组分离装置,在机架上设置有多组分离装置,喂入装置包括固定辊和夹持件,除叶装置中包括刮刀,夹持运送装置包括转动辊和推送件,切割展开装置包括切割刀和展开板,展开板位于切割刀后部,展开板呈左右展开状,刮瓤装置包括前刮刀和后刮刀。本发明秸秆皮瓤叶分离装置中喂入装置和夹持运送装置提供向前的动力,皮瓤叶分离彻底。
-
公开(公告)号:CN108256236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057679.6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基于中国抗震规范的近断层抗震设计谱修正方法,涉及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抗震设计谱对近断层效应的考虑存在不足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在规范抗震设计谱基础上考虑近断层效应的修正。修正多遇地震对应的规范抗震设计谱控制参数;将得到的规范设计谱的幅值乘以谱幅值放大系数,将得到的规范设计谱的特征周期Tg调整到特征周期Tg限值;本发明给出了针对50%保证率和84%保证率两种情况的调整系数,调整均是在抗震规范设计谱基础上进行的。本发明的使用范围为近断层区域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201777911U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20525125.3
申请日:2010-09-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C02F1/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水处理装置中的一种灯管垂直排布的紫外线消毒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管垂直排布的紫外线消毒装置,包括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的管道,所述管道内设有紫外线灯管,所述紫外线灯管与所述管道的水流方向相垂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紫外线灯管与管道的水流方向垂直设置,使水流的流动方向在紫外线灯管的阻挡下发生变化,提高了水流的紊动性,使得水体各部分受紫外光的照射比较均匀,提高了消毒效率,使总体的消毒效果较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208023716U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820216706.5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防止RC框架结构倒塌的曲线形拉索组件,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RC框架结构倒塌的组件,本实用新型为解决RC框架结构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并未专门针对RC框架防止倒塌增加有效的构造措施的问题,它包括固定件、两个钢拉索、两个柱体固定架和两个耗能钢环;两个框架柱相对竖直设置,两个框架梁相对水平设置,且两个框架梁安装在两个框架柱之间,靠近上方框架梁与两个框架柱相交处分别设有一个柱体固定架,且柱体固定架套装在框架柱上,且每个柱体固定架上设有一个耗能钢环,固定件设置在位于下方的框架梁上,每个耗能钢环上均设有一个钢拉索,且钢拉索的一端与耗能钢环铰接,每个钢拉索的另一端均与固定件铰接,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建设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