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55498A
公开(公告)日:2006-11-01
申请号:CN200510068117.4
申请日:2005-04-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机电非挥发随机存取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括设置在芯片衬底上的海量纳米级存储单元和键合在衬底上方的玻璃;每个存储单元包括一通过转子轴支撑在存储单元中心的驻极体转子,该转子两端的衬底上设有一对电极;在衬底的驻极体转子两侧设置一对受控制部件MOSFET,其中两个源/漏极作为单元的驱动/检测电极,分别与转子两端的电极相接,另两个漏/源极作为存储单元的位线,与外控电路的读出/写入信号相接,栅极与外控电路的存储单元字线选择信号相接;转子一端顶面设置有一永磁薄膜层,与转子另一端顶面相对的键合玻璃上设置另一永磁薄膜层。本发明提供了以两个机械稳态分别表示“0”和“1”的全新概念的存储器单元,用本发明的存储器单元制作的存储器具有非挥发性、低功耗和高速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71546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05651.8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原位可调的连续域束缚态超表面的传感检测方法,属于超表面生化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支持对称保护型BIC模式的超表面,通过改变入射角度,破坏系统对称性,将不具有辐射损耗的不可被观测的对称保护型BIC模式转变为具有辐射损耗的quasi‑BIC模式,通过调控入射角度,调控传感灵敏度,实现了对quasi‑BIC模式的原位调控,降低了因加工具有不同结构不对称度的超表面以得到不同辐射损耗的quasi‑BIC模式而产生的制备难度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84322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110141718.2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H01L21/8252 , H01L21/28 , H01L29/423 , H01L29/47 , H01L29/417 , H01L29/778 , H01L29/872 , H01L2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MIS‑HEMT器件和GaN肖特基二极管的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力电子技术中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本发明将MIS‑HEMT器件和GaN肖特基二极管在器件宽度方向上进行交叉设置,形成叉指并联结构,且MIS‑HEMT器件和GaN肖特基二极管采用同样的湿法刻蚀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的开关器件具有正向阈值电压、更高正、反向导通电流以及更低反向开启电压,从而提升整个器件的击穿电压,实现更低的开关损耗、更小的占用面积以及更高的转换速率以及更高的工作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1803270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62902.9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1N21/3581 , G01N21/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孔介质层的增敏型太赫兹超表面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属于太赫兹生化传感领域。本发明利用多孔材料来替代传统反射式超表面传感器结构的介质层,表层待测生物样品溶液渗入多孔材料的孔洞中,该多孔介质层一方面起到支撑顶层金属超表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借助大比表面积特性,起到在传感器场能最强的介质层区域吸附待测生物分子的作用。本发明传感器大大增强了太赫兹波‑物质相互作用,从而起到增敏效果,与传统的MDM型太赫兹超表面传感器相比,本发明所提出的太赫兹超表面传感器的灵敏度可提高约2~5倍。
-
公开(公告)号:CN11716985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0579265.6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1S7/4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相位梯度超表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纳米光子学领域。本发明相位梯度超表面包括三层材料,底层是厚金属层,可以把入射光全部反射,避免透射损失;中间层是透明介质层,把上下两层金属隔离开;顶层是金属材质的平面阵列,由复合梯形对单元周期性排列而成,复合梯形对单元为两个梯形相互套构而成,包括x方向排列的两个梯形的同向梯形对结构、对尾梯形对结构和对头梯形对结构,以及y方向交错排列的两个梯形构成的交错梯形对结构,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多路扫描,可以大大促进FMCW激光雷达系统的小型化、节能化、商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57730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90746.1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1N21/35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化分子的太赫兹指纹谱的检测方法,属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学和太赫兹光谱应用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金属结构所产生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和周期性阵列所产生的瑞利异常衍射的耦合,形成表面晶格共振模式,实现生化分子的太赫兹指纹谱的检测。本发明所需要的工艺流程简单通用,与Si基CMOS工艺相兼容。
-
公开(公告)号:CN110629262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767482.6
申请日:2019-08-2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等离激元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光子学以及纳米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电镀工艺,通过对旋涂光刻胶厚度的控制,实现对金属‑介质‑金属的中的中间介质层厚度的控制,而不同的介质层厚度可作为一种光学腔,并耦合表面等离激元,从而可实现不同的光学响应;同时利用金属的欧姆损耗来增强光学吸收,再结合表面等离激元的电磁能量局限效应,可实现光学近完美吸收(吸收率接近100%)以及高品质因子光学腔,本发明工艺方法简单、稳定并且廉价,可实现大面积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1045121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01090.7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振控制的表面等离激元双功能超表面及其设计和制备方法,所述超表面纵向采用采用金属-介质-金属三层结构,表面为梯形单元结构阵列,实现不同偏振态下光的振幅与相位的独立调控:可对x方向偏振光进行相位调控,实现偏转器功能;可对y方向偏振光进行振幅调控,实现结构色功能。该种双功能结构提高了超表面结构的集成度与调控多样性,偏转、结构色两种应用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两种功能的结合为防伪、生物组织双折射的测量、生物分子旋光度的测量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7322005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710491808.8
申请日:2017-06-20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银颗粒的表面拉曼增强活性衬底的制备方法。利用银镜反应中醛基还原银离子的原理,在室温下将微量的银氨络合物溶液加入一定浓度含醛基的化合物溶液中,使银离子充分反应被还原成银单质,并生成纳米银颗粒,所述纳米银颗粒大小均一(直径在35‑38nm之间),且单分散性好。接着,将合成的纳米银颗粒溶液直接滴于玻璃片或者其他载体上(如硅片、有机聚合物薄膜)上,待溶液完全蒸干后,由于过量葡萄糖的存在,有效的抑制了液滴蒸干后的咖啡环效应,并为保护层防止纳米银颗粒被氧化,从而得到稳定性良好的表面拉增强活性衬底。
-
公开(公告)号:CN105824228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610144405.1
申请日:2016-03-15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耦合结构的全息成像膜。采用电子束光刻,制备非对称的纳米结构层。该纳米加工技术采用Bosch工艺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利用SF6进行刻蚀,用C4F6生成聚合物,刻蚀钝化交替,其横向钻蚀形成扇贝状的侧壁形貌,最终获得介质纳米柱,在垂直于衬底方向沉积金属薄膜,获得“金属纳米结构‑金属薄膜”耦合结构。该亚波长尺度耦合结构超材料在可见光光谱中表现出谐波共振和暗场激发等离子共振模式,产生多共振峰窄带共振,非对称的上层纳米结构使得反射阵列对不同入射场具有灵敏的色彩响应和高反射率,因此反射阵列能够应用于彩色全息成像的全息成像膜,可实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真正的空间成像、色彩鲜艳,对比度,清晰度高在商品展示、影视制作、艺术创作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