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36222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310221765.3
申请日:2013-06-0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调度与故障分析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推理脉冲神经膜系统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其步骤包括:首先从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中获取保护与断路器的动作信息,利用断路器跳闸信息确定出断电区域即故障区域,如果故障区域中元件数大于1,则将该故障区域内的所有元件标记为可疑故障元件,然后分别建立其对应的模糊推理脉冲神经膜系统故障诊断模型,运用模糊推理脉冲神经膜系统模糊推理算法对故障诊断模型进行反向模糊推理,获得每个疑似故障元件的模糊真值(也称为故障可信度),最终确定故障元件。本发明诊断过程采用矩阵形式,依据模糊推理算法进行推理,表达清晰,计算简便。在多数情况下都能获得正确的诊断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96676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16215.6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中铁八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华大学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长勇 , 陈国强 , 杨希斌 , 朱江 , 田德彬 , 陈胜兵 , 葛彪 , 陈建申 , 杨文杰 , 唐泽龙 , 陆明奎 , 王涛 , 张从晓 , 彭劲松 , 杨勇 , 章慧健 , 陈委 , 郑余朝 , 卢锋 , 林国进 , 朱旺 , 田尚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进出口滑坡体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若干张拉件,第一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隧道连通,第一连接体位于滑坡面的一侧,第二连接体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隧道连通,第二连接体位于滑坡面的另一侧,若干张拉件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内。本发明中,滑坡面另一侧的第二连接体可依靠若干张拉件向滑坡体中的第一连接体施加拉力,以使第一连接体能够主动抵抗滑坡体的滑坡趋势,从而对滑坡体进行加固;另外,从两条隧道均可进入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内,从而方便在张拉件出现损耗时及时进行更换,也方便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增加或减少张拉件数量,以实现长久地加固滑坡体。
-
公开(公告)号:CN11487577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67825.6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01D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和防灾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涡振性能的气动装置。包括两个导流板和加劲板,两个导流板左右对称地设置在工字型主纵梁的外侧面上;导流板沿工字型主纵梁纵向设置;导流板的底端与工字型主纵梁的底板齐平,且导流板与底板的夹角α范围为120~180°,加劲板(2)长度E=(0.6~1.2)*D,其中D为导流板的宽度,本发明设备从根本上抑制或削弱了叠合梁梁底漩涡的形成,降低了主梁的涡振振幅,增加了桥梁上部的行车舒适性,保证了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结构的运营安全,同时降低了传统的双工字型叠合梁桥梁风嘴的工程施工难度,检修时也不会和检修车轨道冲突,降低了成本,经济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39290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651989.2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熵和核极限学习机的电力机车空转在线识别方法,包括多尺度模糊熵特征提取模块、最优核极限学习机模型模块和空转在线识别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本发明从信号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分类的角度对空转进行辨识,通过对测量准确的机车轮对速度信号特征提取出能显著表征空转状态/粘着状态的特征并由分类器进行分类来实现空转在线识别,相比于采用带有误差的输入的传统空转识别方法,在线识别的效果更加优秀,更加准确、快速;本发明方法针对电力机车复杂的运行工况和运行环境的适应性比传统方法更强,比传统空转识别方法具有更加优异的识别精度并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法中的在线识别时阈值设定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5669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62327.1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F24F8/80 , F24F8/158 , F24F8/108 , F24F8/22 , F24F8/24 , F24F13/28 , F24F13/32 , F24F13/00 , F24F11/89 , F24F11/88 , F24F1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空气消毒机器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进风室、净化室和出风室,所述进风室所在壳体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风隔离网,所述进风室内设置有第一初效过滤器,所述净化室内设置有净化风道,所述净化风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风机、等离子消毒模块和紫外线消毒模块,所述出风室所在壳体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出风隔离网,出风室内设置有第二初效过滤器,所述第一初效过滤器、第二初效过滤器均为管式结构。本发明利用初效过滤器、等离子消毒模块和紫外线消毒模块依次协作,对空气进行充分的过滤净化,同时利用红外感应提高设备的通用性,使其可在人机共存的环境中移动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466347B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811251420.1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能控制装置及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能控制装置无法将电机控制和充电一体化,即电动车充电需要外置充电桩或供电桩的问题。该装置包括:电机、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充放电接口、电能变换装置、动力电池和控制器模块;电能变换装置的一侧与电机通过第一控制开关电性连接后,再与充放电接口通过第二控制开关电性连接,电能变换装置的远离电机的一侧与动力电池电性连接,充放电接口远离第二控制开关的一侧与电力设备电性连接;控制器模块分别与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电力设备、电能变换装置和电池管理系统电性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466347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251420.1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能控制装置及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能控制装置无法将电机控制和充电一体化,即电动车充电需要外置充电桩或供电桩的问题。该装置包括:电机、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充放电接口、电能变换装置、动力电池和控制器模块;电能变换装置的一侧与电机通过第一控制开关电性连接后,再与充放电接口通过第二控制开关电性连接,电能变换装置的远离电机的一侧与动力电池电性连接,充放电接口远离第二控制开关的一侧与电力设备电性连接;控制器模块分别与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电力设备、电能变换装置和电池管理系统电性连接。
-
-
公开(公告)号:CN117930654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64349.5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列车电机控制领域,提出了一种计及机车空转保护电机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对控制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其次,基于协同控制理论,根据控制目标设计流形,并迫使其收敛;然后,求外部控制变量,并使系统发生动态分解,系统相对于最终流形的额外自由度降低;然后,求内部控制变量,根据系统内部之间的联系来实现控制目标;最后,综合求得的外部控制变量和内部控制变量。本发明中,当车轮有空转趋势时,将蠕滑率作为控制的目标,当车轮没有空转趋势时,将司机的手柄转矩指令作为控制目标,能够控制电机跟踪期望转矩,并在车轮有空转趋势的情况下限制输出转矩。
-
公开(公告)号:CN11753664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335902.6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中铁八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华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建申 , 陈国强 , 杨希斌 , 王长勇 , 葛彪 , 彭劲松 , 杨文杰 , 唐泽龙 , 陆明奎 , 王涛 , 张从晓 , 林国进 , 朱旺 , 田尚志 , 杨楚涵 , 卢锋 , 章慧健 , 郑余朝 , 王江 , 张家均
IPC: E21D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紧邻道路的隧道进洞施工结构及方法,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紧邻道路的隧道进洞施工结构,包括道路和设置在道路一侧的隧道;道路背离隧道的一侧设置有立柱,道路朝向隧道的一侧设置有挡土墙,隧道背离道路的一侧设置有抗滑桩,道路的正上方设置有与立柱和抗滑桩连接的施工平台。本申请通过在道路的上方修筑施工平台,为隧道施工提供了作业平台,避免了在修建隧道时占用道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占道施工而影响交通的问题;通过施工平台与挡土墙的配合,还可为道路上行使的车辆提供安全保护作用,避免山体表面孤石掉落而砸中车辆,提高了车辆在道路上行使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