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
    7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122331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133054.4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所述综合管廊包括管廊壳体(1)、位于该管廊壳体(1)内并与所述管廊壳体(1)同向延伸的第一水路管线(2)、位于所述管廊壳体(1)下方的循环利用泵房(3)以及调蓄池(4),所述管廊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至所述循环利用泵房(3)和/或所述调蓄池(4)的洞口组。本发明中将综合管廊分为上下两层结构,上层为第一水路管线所在空间,下层为循环利用泵房以及调蓄池,上下层之间设置有洞口组,管廊壳体内的水可以通过洞口组流入调蓄池内,检修人员也可以通过洞口组进入下方的调蓄池或循环利用泵房内进行检修作业。本发明中的综合管廊将排水利用与水路管线相结合,空间布置合理。

    用于隧道的通风控制系统及隧道通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17091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111180942.9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的通风控制系统及隧道通风方法。所述隧道(1)的位于该第一隧道口和第二隧道口之间的中间部分设置有旁通外部空间的风道,至少部分所述风道内设有风机,所述通风控制系统包括空气参数采集装置(8)和控制装置(9),所述空气参数采集装置位于所述隧道内并能够检测所述隧道内空气的特征参数;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所述特征参数控制所述风机的启停和/或转动方向以选择性控制为自然通风模式或复合通风模式。本发明能够由空气参数采集装置检测隧道内空气的特征参数,并将所检测到的参数传输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隧道内空气特征参数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通风模式,从而减小通风系统的能耗。

    用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62967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0265454.1

    申请日:2021-03-1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处理器,方法包括:获取待建模区的初始地层模型和待建模区边坡的数字影像;利用摄影编录技术对边坡的数字影像进行处理,以获取待建模区边坡的出露地质信息;根据边坡的出露地质信息确定待建模区的地质结构面;根据待建模区的地质结构面对初始地层模型进行切割,以获得待建模区的三维地质模型。本发明实施例利用摄影地质编录技术提取岩质边坡的出露地质信息,利用出露地质信息进一步完善岩质边坡的三维地质模型,使得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更加完整、准确,解决了由于地形危险,无法进行地质测绘工作,导致地质测绘数据缺失,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不够完整准确的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边缘方向语义信息的遥感影像场景识别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43351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1077336.4

    申请日:2021-09-14

    Inventor: 虞欣 尹欣 肖洲

    Abstract: 本申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边缘方向语义信息的遥感影像场景识别的方法及装置,获取遥感影像;根据遥感影像,提取影像的边缘像素点,得到边缘像素点的方向导数;根据方向导数建立方向直方图;判断直方图是否服从均匀分布,得到判断结果;若判断结果为直方图服从均匀分布,则判定遥感影像为自然地物;若所述判断结果为直方图不符合均匀分布,则判定所述遥感影像为人工地物。本发明不需要训练样本,并省略了训练过程,特征提取后直接进行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的识别,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遥感地物识别的准确率,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的应用需求。

    综合管廊附属建筑结构
    7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41181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1611307.1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领域,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附属建筑结构。该附属建筑结构包括下舱体、上舱体和第一附属舱体,下舱体设有第一水舱室、第二水舱室、第一信舱室、第一电舱室以及第二电舱室;上舱体设有第二信舱室、第三电舱室和第四电舱室,上舱体连接有第一电舱风道和第二电舱风道,第一电舱风道与第二信舱室和第四电舱室连通,第二电舱风道与第三电舱室连通;第一水舱室和第二水舱室与水舱分别设有第一隔门和第二隔门,第一附属舱体设有第三隔门。本发明提供的附属建筑结构可供工作人员或车辆沿着水平方向进入到综合管廊内部,增加大型车辆和重型物资、人员逃生出入的便利性,且管线分布合理,便于布置和维修。

    一种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816387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1625598.5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坡洪积混合土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岩土工程领域。所述确定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坡洪积混合土的测试土样;基于所述测试土样,确定用于区分所述测试土样中的粗颗粒和细颗粒的区分粒径;对所述测试土样中粒径小于所述区分粒径的颗粒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与所述测试土样的渗透参数相关联的有效粒径;以及根据所述有效粒径与所述渗透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测试土样的渗透系数。本发明实施例坡洪积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简单易行,更适用于深层地表的坡洪积混合土渗透系数的确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