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稀土钡铜氧超导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42140B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710633336.5

    申请日:2017-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作稀土钡铜氧超导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配制含有稀土元素离子、钡离子、铜离子与溶剂的前驱溶液;(b)通过不高于20℃的恒温方式控制涂覆温度,控制基底和前驱溶液在同一设定温度,将前驱溶液涂覆于基底上得到前驱膜;(c)将前驱膜置入热处理炉中,通过热分解、烧结和充氧步骤获得稀土钡铜氧超导膜。通过控制涂覆温度处在特定的恒定温度,有效地增加薄膜的厚度。

    一种双线激光的三维轮廓扫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5867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443975.X

    申请日:2018-05-10

    Abstract: 一种双线激光的三维轮廓扫描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线激光器,以第一扫描角度发射测量用的线激光;第二线激光器,以第二扫描角度发射测量用的线激光;运动平移装置,带着被测物体进行平移运动;图像采集装置,对被测物体的线激光扫描图像进行图像采集;控制与数据处理装置,控制所述运动平移装置进行运动,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被测物体的线激光扫描图像,接收所述线激光扫描图像并对其进行处理,将相同轮廓的数据对齐后,再将因二次反射点位置的不同而导致未对齐的二次反射点数据去除,得到实际物体的三维轮廓信息。该双线激光的三维轮廓扫描装置尤其能够针对复杂、光滑金属表面进行高精度的三维轮廓扫描。

    一种加工超导导线接头连接体的设备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56692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966455.8

    申请日:2016-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3/00 H01R43/02

    Abstract: 一种加工超导导线接头连接体的设备及方法,该设备包括第一圆柱形滚轴和第二圆柱形滚轴,所述第一圆柱形滚轴和第二圆柱形滚轴的轴线互相平行,所述第一圆柱形滚轴和所述第二圆柱形滚轴之间具有用于装入第二代高温超导导线的间隙,所述第一圆柱形滚轴和所述第二圆柱形滚轴经控制朝相反的方向旋转并具有相同的线速度,第二代高温超导导线的靠近金属基底的第一面固定在所述第一圆柱形滚轴上,第二代高温超导导线的靠近超导层的第二面固定在所述第二圆柱形滚轴上,所述第二圆柱形滚轴的半径大于第二代高温超导导线的临界弯曲半径。本发明设备及方法能有效、可靠、低成本地实现获得连接体,并使所获得的连接体保持良好的超导性能。

    实现稀土钡铜氧高温超导导线之间超导连接的方法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390830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894364.3

    申请日:2015-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68 H01R43/00

    Abstract: 一种实现稀土钡铜氧高温超导导线之间超导连接的方法及结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一根超导导线沿着过渡层与超导层之间的界面裂开,将包括超导层和银稳定层的部分作为超导连接体;对另外两根超导导线的端部去除银层露出超导层;将这两根超导导线的端部相邻放置,焊接金属基底;将这两根超导导线的超导层上覆盖超导连接体;在低氧分压气氛下进行成相热处理,使超导连接体与超导导线的超导层的界面处生成缺氧态的稀土钡铜氧相;在高氧分压气氛下进行充氧热处理,使稀土钡铜氧相具备超导性质,从而实现超导连接体与超导导线的超导层之间超导连接。本发明实现的超导连接具有优良机械性能,并能降低充氧难度,缩短热处理时间,降低连接加工成本。

    原位测量薄膜厚度变化的设备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3604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284769.5

    申请日:2015-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测量薄膜厚度变化的设备和方法,其中设备包括样品台、激光源和激光探测器,所述样品台承载待测样品,所述激光源发出第一束激光、第二束激光分别照射在待测样品的薄膜表面和基底表面,所述激光探测器接收被待测样品反射的第一束激光和第二束激光、计算所述薄膜表面和基底表面垂直方向的位置差值的变化,从而得到薄膜的厚度变化。

    一种多指标融合的刀具使用寿命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5478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18467.5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指标融合的刀具使用寿命检测方法,包括:使用刀具对金属材料工件进行连续磨削加工,使刀具在实验过程中逐渐磨损,测量切削力,工件的加工质量随着刀具磨损状况发生变化;观察不同刀具磨损状况和磨削路程下工件的加工表面质量并测量工件的粗糙度;观察和测量不同刀具磨损状况和磨削路程下刀具的磨损形式、材料黏附率与磨损高度;将切削力、工件粗糙度、刀具材料黏附率与磨损高度多指标融合,检测刀具使用寿命;通过上述步骤,结果能够分析刀具磨损状况,确定刀具使用寿命,具有一致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可以提高刀具的使用率,进而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盲孔法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及残余应力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3701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764174.9

    申请日:2024-06-13

    Abstract: 一种盲孔法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及残余应力检测装置,盲孔法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包括:在试样的表面确定钻孔位置、应力检测位置及应力检测方向;将柔性光栅粘贴到所述应力检测位置;在所述钻孔位置进行钻孔;采集所述柔性光栅在多个钻孔深度时的颜色信息;根据所述颜色信息获取所述柔性光栅在多个钻孔深度时的应变检测值;获取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并根据所述应力‑应变关系模型获取与多个所述应变检测值一一对应的残余应力值;其中,所述应力‑应变关系模型为表达所述应变检测值与所述残余应力值之间关系的模型。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柔性光栅可以大大提高对残余应力的检测精度,从而可以准确地获取试样的残余应力。

    减振组件的确定方法以及刀柄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5156984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210810825.4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振组件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刀柄组件的工作信息以及结构信息;根据工作信息以及结构信息得到第一减振组件;测试第一减振组件的带隙频率范围,第一减振组件包括第一组元以及第二组元,第一组元包围第二组元设置,第二组元至少在刀柄组件的径向方向上以第一周期数阵列排布于第一组元内部,第一周期数为第二组元能够在第一组元内阵列排布的最大周期数;将第二组元以第二周期数阵列排布于第一组元内部以得到第二减振组件;测试第二减振组件的带隙传输特性;以及将第二减振组件安装于内腔。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对刀柄组件实现良好的减振效果。

    一种用于扫描电镜原位观测的直角切削实验平台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16986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599408.9

    申请日:2024-05-15

    Inventor: 徐捷 冯峰 冯平法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观测的直角切削实验平台及应用,该平台包括定位模块、切削模块和控制模块。定位模块利用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超声导轨实现刀具在XY轴方向上的纳米级高精度定位,同时采用微型作动器抑制振动,光栅尺确保定位准确性。切削模块通过真空伺服导轨和电机控制工件的切削速度,同样配备光栅尺以保证精确控制。控制模块协调各模块动作,实现联动控制。该平台突破了光学显微镜尺度限制,提供高放大倍数、分辨率和深感度,能够直接测量剪切角、切宽、摩擦角和未变形切屑厚度等关键机理参数,快速准确推导切削力、推力和温度,为新材料超精密工艺研发提供科学实验支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