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09522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111432188.3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周凯
Abstract: 本文提供一种控制间隙损失的导叶结构和动力系统。导叶结构包括机匣、轮毂和导叶,导叶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匣和轮毂之间;导叶的叶根和轮毂的转动配合处设有第一间隙损失控制结构,第一间隙损失控制结构包括第一凹槽和置于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一凹槽中的之一位于叶根、另一位于轮毂,且第一凸台和第一凹槽之间设有第一设定间隔g1;导叶的叶顶和机匣的转动配合处设有第二间隙损失控制结构,第二间隙损失控制结构包括第二凹槽和置于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二凹槽中的之一位于叶顶、另一位于机匣,且第二凸台和第二凹槽之间设有第二设定间隔g2。该导叶结构的气动性能和流动控制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28880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078354.9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01D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片结构、涡轮组件及发动机,叶片结构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用于暂存冷却气体的腔室与特斯拉阀通道,特斯拉阀通道包括流入口与流出口,特斯拉阀通道被配置为流入口与腔室连通,且流出口用于与外界连通,以使腔室内的冷却气体能够经特斯拉阀通道单向流出。上述叶片结构,特斯拉阀通道包括流入口与流出口,流入口与腔室连通,流出口用于与外界连通,腔体内的冷却气体通过内外压力差驱动,能够通过流入口和流出口单向流出,从而在本体的外壁上形成气膜保护本体;当处于过渡态时,因为气体在特斯拉阀通道内只能单向流体,高温气体也就不易侵入至腔室内,阻止了热气倒灌,降低了叶片的热载荷和热应力,提高了涡轮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5698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10825.4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振组件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刀柄组件的工作信息以及结构信息;根据工作信息以及结构信息得到第一减振组件;测试第一减振组件的带隙频率范围,第一减振组件包括第一组元以及第二组元,第一组元包围第二组元设置,第二组元至少在刀柄组件的径向方向上以第一周期数阵列排布于第一组元内部,第一周期数为第二组元能够在第一组元内阵列排布的最大周期数;将第二组元以第二周期数阵列排布于第一组元内部以得到第二减振组件;测试第二减振组件的带隙传输特性;以及将第二减振组件安装于内腔。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对刀柄组件实现良好的减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10952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32188.3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周凯
Abstract: 本文提供一种控制间隙损失的导叶结构和动力系统。导叶结构包括机匣、轮毂和导叶,导叶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匣和轮毂之间;导叶的叶根和轮毂的转动配合处设有第一间隙损失控制结构,第一间隙损失控制结构包括第一凹槽和置于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一凹槽中的之一位于叶根、另一位于轮毂,且第一凸台和第一凹槽之间设有第一设定间隔g1;导叶的叶顶和机匣的转动配合处设有第二间隙损失控制结构,第二间隙损失控制结构包括第二凹槽和置于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二凹槽中的之一位于叶顶、另一位于机匣,且第二凸台和第二凹槽之间设有第二设定间隔g2。该导叶结构的气动性能和流动控制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885663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710093568.6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床主轴刚度测试方法及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S1、在主轴不同转速下,仅施加径向力时测量机床主轴的弯曲变形;S2、在主轴不同转速下,同时施加径向力与轴向力情况下测量机床主轴的弯曲变形,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轴向力值的变化以及速度变化对主轴弯曲刚度的影响;通过测得主轴转速、施加轴向力值对主轴弯曲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机床动态性能的改善;所述系统包括径‑轴向复合非接触式加载器、测试棒;所述径‑轴向复合非接触式加载器与所述测试棒以非接触方式设置,在轴向与径向方向分别形成两个闭合磁路;本发明为改善机床主轴的动态性能提供了实验手段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63221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44315.7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G01M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运转状态下主轴径向力非接触加载系统,包括:机床(含机床工作台、机床主轴轴端)、测试棒、径向力非接触加载器、测力仪、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支座、直流电源和计算机。借助本发明加载器和测试装置可以模拟机床实际切削过程中开启冷却液的情况下给主轴施加一个可靠且大小方向均可调整的非接触式径向力,进而获取主轴所受径向力对其弯曲刚度的影响,为改善机床主轴的动态性能提供了实验手段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885663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093568.6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床主轴刚度测试方法及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S1、在主轴不同转速下,仅施加径向力时测量机床主轴的弯曲变形;S2、在主轴不同转速下,同时施加径向力与轴向力情况下测量机床主轴的弯曲变形,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轴向力值的变化以及速度变化对主轴弯曲刚度的影响;通过测得主轴转速、施加轴向力值对主轴弯曲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机床动态性能的改善;所述系统包括径‑轴向复合非接触式加载器、测试棒;所述径‑轴向复合非接触式加载器与所述测试棒以非接触方式设置,在轴向与径向方向分别形成两个闭合磁路;本发明为改善机床主轴的动态性能提供了实验手段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885662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093566.7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5/0058 , G01M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径‑轴向复合非接触式加载器和运用所述非接触式加载器的一种机床主轴刚度测试系统,所述非接触式加载器包括径向加载部分和轴向加载部分,所述径向加载部分包括固定于径向铁芯的径向线圈,所述轴向加载部分包括固定于轴向铁芯的轴向线圈,所述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棒与所述径向线圈和所述轴向线圈以非接触方式设置,所述径向线圈与所述测试棒形成闭合磁路,所述轴向线圈与所述测试棒形成闭合磁路,所述测试系统中的三向测力仪对所述测试棒的径向力与轴向力进行测试;本发明提供了一套用于研究轴向切削力对机床运转主轴弯曲刚度影响的实验装置,为改善机床主轴的动态性能提供了实验手段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625836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790993.7
申请日:2014-12-18
Applicant: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控龙门机床,其具有两个立柱和横梁,各立柱设置有沿Y方向贯通且沿Z方向延伸的开口,还具有各设置于立柱的子机床。各子机床包括:刀具;摆头,使刀具设置于其上;两个力矩电机,设置于摆头上,驱动摆头在C方向上旋转和在B方向上旋转。关节摆动力矩电机,与摆头固定连接,驱动摆头绕Z轴方向旋转;滑枕,设置于数控龙门机床的相应一个立柱的内侧,滑枕与该立柱之间形成Z轴直线移动副,且设置有内腔;Z轴直线电机,连接于滑枕,驱动滑枕沿Z方向运动;Y轴直线电机,穿设于该立柱的开口和滑枕的内腔且与滑枕的内腔形成直线移动副,且连接于关节摆动力矩电机,以驱动关节摆动力矩电机沿Y方向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04002132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248818.5
申请日:2014-06-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23P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化双工位飞行器产品的装配系统,包括:一前段装配单元、一后段装配单元、一龙门式自动制孔机床、一测量分系统及一集成管理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前段装配单元与后段装配单元为并线布置方式,所述龙门式自动制孔机床可移动的设置于前段装配单元与后段装配单元之间;所述测量分系统用于探测待加工的飞行器产品在前段装配单元及后段装配单元中的安装位姿,并驱动前段装配单元及后段装配单元,实现飞行器产品前段部件及飞行器产品后段部件的精确定位;所述集成管理与控制分系统,对前段装配单元、后段装配单元、龙门式自动制孔机床及测量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与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