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8893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232027.8
申请日:2017-10-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公开的发明名称是“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以及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制造方法”。提供一种当被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时抑制因充放电循环导致的容量减少的正极活性物质。通过偏析在正极活性物质的表层部形成覆盖层。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存在于正极活性物质的内部。第二区域存在于正极活性物质的表层部及内部的一部分。第一区域包含锂、过渡金属及氧。第二区域包含镁、氟及氧。
-
公开(公告)号:CN114930579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080089529.9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25 , C01G53/00 , H01M4/3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即使反复充放电晶体结构也不容易崩塌的正极活性物质。提供一种充放电容量大的正极活性物质。该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锂、钴、镍、镁及氧,正极活性物质的最表面层的a轴的晶格常数大于内部的a轴的晶格常数,最表面层的c轴的晶格常数大于内部的c轴的晶格常数。优选的是,最表面层的a轴的晶格常数与内部的a轴的晶格常数的变化率大于0且为0.12以下,最表面层的c轴的晶格常数与内部的c轴的晶格常数的变化率大于0且为0.18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4762165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80083917.6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2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Abstract: 通过改良二次电池的结构来实现至少耐受高温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使用通过如下制造方法来得到的正极活性物质,对电解液添加LiBOB。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氟化镁、氟化锂、镍源、铝源分别微粉化后将其与钴酸锂粉末混合来制造第一混合物的第一步骤;以及以低于钴酸锂的耐热温度的温度进行加热制造第二混合物的第二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13677629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080026569.9
申请日:2020-03-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大容量且充放电循环特性优良的正极活性物质、生产率高的正极活性物质以及容量减少得到抑制的正极活性物质等。另外,提供一种大容量的二次电池、充放电特性优良的二次电池、安全性或可靠性高的二次电池等。本发明是一种通过如下工序得到的正极活性物质:对第一材料、第二材料及第三材料的混合物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工序;以及对为该混合物与第四材料及第五材料的混合物且其总分量为15g以上的混合物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工序。第一材料是包含碱金属的卤素化合物,第二材料包含镁,第三材料是包含金属A及钴的金属氧化物,第四材料包含镍,第五材料包含铝,各加热在含氧气氛下进行,第一加热工序的温度比第二加热工序的温度低2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364626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080026420.0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加热炉中配置装有锂氧化物、氟化物及镁化合物的混合物的第一容器且在第一容器的外部配置氟化物;以氟化物挥发或升华的温度以上对加热炉进行加热。更优选的是,氟化物为氟化锂且上述镁化合物为氟化镁。
-
公开(公告)号:CN11316590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80073790.7
申请日:2019-11-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大容量且充放电循环特性良好的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本发明是一种包含锂、钴、元素X及氟的正极活性物质,该正极活性物质具有以层状岩盐型结构表示的区域,该区域的空间群以R‑3m表示,元素X为选自具有如下特征的元素中的一个以上,即从在钴酸锂的锂位置取代时的稳定能减去取代之前的稳定能的值ΔE3小于从在钴酸锂的钴位置取代时的稳定能减去取代之前的稳定能的值ΔE4的特征,ΔE3及ΔE4通过第一原理计算算出。
-
公开(公告)号:CN112997340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80074494.9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25 , H01M10/052
Abstract: 提供一种大容量的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锂、钴、氧及镁,该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具有层状岩盐型结构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空间群R‑3m,镁在包含锂及钴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锂位置及钴位置取代,该化合物是粒子,所取代的镁含量在从粒子表面至5nm的区域中与离粒子表面有10nm以上的深度的区域相比更多,并且在锂位置取代的镁多于在钴位置取代的镁。
-
公开(公告)号:CN11293063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80070395.3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2J7/10 , H01L21/8239 , H01L21/8242 , H01L27/105 , H01L27/108 , H01L27/1156 , H01L29/786
Abstract: 提供一种新颖结构的电池控制电路、新颖结构的电池保护电路及包括该电池电路的蓄电装置。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包括第一电路部、第二电路部、第三电路部及二次电池,其中第一电路部具有控制二次电池的充电的功能,第一电路部具有对第三电路部传送二次电池的充电的开始时刻及结束时刻的功能,第二电路部具有生成第一电压及第一电流并将其供应给第三电路部的功能,第三电路部具有通过对电容器充电第一电流,生成第二电压的功能,并且第三电路部具有对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进行比较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900358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845282.0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容量且循环特性优良的正极活性物质。该正极活性物质的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间的结晶结构变化小。例如在放电状态下具有层状岩盐型结晶结构,并且在以4.6V左右的高电压充电的状态下具有拟尖晶石型结晶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的起因于充放电的结晶结构及体积的变化比现有的正极活性物质少。
-
公开(公告)号:CN11150919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911346364.4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02 , H01M10/0525 , H01G11/50 , H01G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信息终端,其包括具有正极、负极和电解液,所述正极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具有正极活性物质粒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具有第一区域、以及覆盖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具有钴和铝,所述第二区域具有镁,所述钴、铝、镁的至少一种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具有浓度梯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