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29321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746959.2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1L27/0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车速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压力波采集器采集的压力波数据,其中,压力波采集器设置在第一列车的外表面上;根据压力波数据,确定出将要与第一列车交会的第二列车的当前速度;根据第二列车的当前速度和第一列车的当前速度,预估第一列车和第二列车交会时第一列车和第二列车之间的车体压力;若车体压力大于预设的安全压力,在第一列车和第二列车交会前控制第一列车减速。通过隧道中行车产生的压力波可以准确的判断对向是否来车辆,以及通过压力波还可以准确确定出对向来车的速度,因此可以对会车是否需要减速进行准确的判断,以避免出现误判断导致减速不及时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2129484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083824.1
申请日:2020-10-12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车头压力损失系数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进行模型列车动模型试验,从数据采集装置获得模型列车车头压力数据和加速度数据;S4:根据模型列车车头压力数据绘制出压力历程曲线;从压力历程曲线上读取最大压力数值,记为ΔpI;S5:依据最大压力数值ΔpI的同一时刻,从数据采集装置获得的加速度数据经过处理,得到对应时刻的模型列车行驶速度数值,记为VTR;S6:根据模型列车行驶速度数值VTR计算得到模型列车马赫数M;S7:根据模型列车马赫数M将ΔpI换算得到换算压力数值,记为ΔpN;S8:根据模型列车马赫数M、换算压力数值ΔpN、模型列车行驶速度数值VTR得出车头压力损失系数ζN。
-
公开(公告)号:CN108921319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389354.8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岩溶隧道结构安全预警的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降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隧址区的降雨情况,通过结构内力监测系统采集衬砌结构内力(包括衬砌表面应力和衬砌结构应力),再将降雨量监测系统与结构内力监测系统获得的数据均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数据平台,利用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对其进行处理;建成降雨参数与衬砌结构内力(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数据库中的样本进行训练学习;建立衬砌结构内力(与结构安全度的关系曲线,根据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前预测的结构内力变化趋势值,结合结构全寿命曲线,对结构安全性进行预警。本发明保证了隧道的结构安全,为给岩溶隧道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7843195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11065352.5
申请日:2017-11-02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B1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动断裂带隧道结构变形监测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现场端;在现场端围绕活动断裂带变形缝布置位移测点,每个位移测点都设置有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通和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多芯光纤连接至隧道口监测中心光纤数据采集仪;所述光纤数据采集仪通过GPRS/3G模块连接到互联网络,所述互联网络再连接到监测信息处理平台以及局域网络。本发明能长期监测活动断裂运动对隧道的影响,为运营期间地震尤其是活动断层滑动引发的安全问题进行评估和预警,以供运营部门维护决策时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5257300B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10761272.8
申请日:2015-11-10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超欠挖控制方法及钻孔检测杆,方法为:采用钻机适配装置将显示检测杆安装于钻机上;逐一在需检测钻孔中安装钻孔检测杆,钻孔检测杆末端安装反光膜片;用手持终端无线读取每个钻孔角度信息,用全站仪测试钻孔检测杆末端膜片坐标;动态调整爆破设计参数;采用全站仪进行爆破断面扫描,扫描数据无线同步至手持终端,断面扫描数据上传至隧道超欠挖控制检测信息化系统;所述钻孔检测杆包括传感器模块:由三轴磁阻传感器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组成;A/D转换模块:将传感器模块检测的钻孔角度原始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以及滤波模块、控制模块和无线模块。本发明对隧道超欠挖进行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价,最终隧道超欠挖调整在可控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3835727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125290.2
申请日:2014-03-31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D11/00
Abstract: 一种扩展式多平台铁路隧道作业台车,本发明台车利用现有的轨道平板车为载体,台车可在运输状态各平台回缩,不超过铁路运输限界,在达到工作点位时各级工作平台可以迅速展开,多工作面能够全面覆盖隧道断面各个部位,多级扩展平台可以适应多种隧道断面;实现合理的台架结构能够放置各种机械设备和材料,能够提供更多的同步作业平台,提高作业效率,多级扩展平台能够实现接近隧道壁的作业,特别是对拱部作业,能大大减轻作业难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安全性,减轻劳动强度,节约成本,完成铁路隧道病害整治高效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968895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689449.3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隧道裂缝渗漏水的注浆封堵试验装置,涉及模拟试验技术领域。模拟隧道裂缝渗漏水的注浆封堵试验装置包括固定顶板和固定底板,固定顶板连接有导杆,导杆也与固定底板连接,固定顶板和固定底板之间设置有透明桶,固定底板设置有模拟隧道裂缝的模拟缝隙,导杆设置有压紧透明桶顶端的调节压板,固定顶板设置有伸缩调节机构,伸缩调节机构连接有将透明桶内的试验底层压实的试验压板,调节压板开设有进水孔,试验压板开设有渗水孔,透明桶的侧壁设置有注浆孔。本发明的模拟隧道裂缝渗漏水的注浆封堵试验装置能够准确模拟隧道裂缝渗的情况,具有试验效果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44853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1811213317.8
申请日:2018-10-18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风型寒区隧道纵向温度分布实验装置,包括恒温库房、风速控制装置、隧道模型、恒温槽、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恒温库房用以提供冷源,风速控制装置用以提供风能,隧道模型由隧道模型单元拼接而成,恒温槽由恒温槽单元组成且恒温槽单元之间相互独立设置,恒温槽单元包裹在隧道模型单元外表面,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隧道模型内且均与数据采集系统电联。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单向或双向通风条件下寒区隧道纵向温度分布规律测试的实验装置,可以模拟不同隧道长度、不同隧道入口温度、不同隧道入口风速、不同围岩初始温度等条件下长隧道纵向温度的分布规律,可以为寒区长隧道保温层铺设长度提供准确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68663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38581.2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弱围岩的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模筑层、阻尼层和混凝土层;所述模筑层由若干钢纤维混凝土层相互拼接而成,相邻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之间通过阻尼块连接;每片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层和所述阻尼层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气囊;当所述气流通道内部气压大于弹性件施加的弹性力时,以推动所述滑板组件在平衡腔室内朝自身另一侧滑动,并通过临时锁合组件以迫使所述子钻头组件朝所述锚钻头外侧伸出。采用本方案,不仅能通过阻尼层和泡沫混凝土实现让压,还能在压力超出阈值时,通过锚钻头内伸出的子钻头组件,重新形成锚固端,以实现在模筑层上的对拉。
-
公开(公告)号:CN1177438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86432.X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0 , G06F18/15 , G06F18/24 , G06Q10/04 , G06N3/042 , G06N3/044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变形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隧道变形预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于每个缺失数据序列,根据缺失数据序列中数据缺失的数量,得到至少一个单值缺失序列,并从多个完整数据序列中截取得到多个相同序列区间的区间对照序列;利用与单值缺失序列对应的多个区间对照序列进行插值处理,以及判断各个第一数据序列中是否存在粗差值,得到各个监测点同一指标、同一时序内且均为无数据缺失和无粗差值的多个目标数据序列;根据目标数据序列并利用预设的预测方法对待测隧道进行变形预测;缺失数据的补充以及进行粗差值的判断,可以使进行处理后得到的各个数据序列更加具有参考价值,为最终变形预测的精度奠定了数据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