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27502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15231.X
申请日:2021-01-06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跨断层破碎带隧道抗错断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连接装置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初期支护、防水层和二次衬砌,初期支护两个钢筋网通过若干吊筋连接,对两侧钢筋网部分进行混凝土喷射,断层处浇筑泡沫混凝土;二次衬砌的两个钢筋骨架间通过若干吊筋和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对两侧钢筋骨架部分进行混凝土浇筑,断层处浇筑泡沫混凝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均未考虑隧道整体在断层处的连接方式,尤其是初期支护和防水层在实际施工时的做法,提出一种跨断层破碎带隧道的抗错断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对于增加隧道工程的稳定性,降低交通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256236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810057679.6
申请日:2018-01-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13
Abstract: 基于中国抗震规范的近断层抗震设计谱修正方法,涉及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抗震设计谱对近断层效应的考虑存在不足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在规范抗震设计谱基础上考虑近断层效应的修正。修正多遇地震对应的规范抗震设计谱控制参数;将得到的规范设计谱的幅值乘以谱幅值放大系数,将得到的规范设计谱的特征周期Tg调整到特征周期Tg限值;本发明给出了针对50%保证率和84%保证率两种情况的调整系数,调整均是在抗震规范设计谱基础上进行的。本发明的使用范围为近断层区域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1549648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278675.8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E01D19/00 , E01D21/00 , C04B28/04 , E01D101/00 , E01D101/20 , C04B18/16 , C04B16/06 , C04B1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韧性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其中组合梁包括SWCP-PVA-ECC受拉侧保护层,设置于保护层上的网格层,设置于网格层上的胶料,设置于胶料层上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层。解决了陶瓷废料不被合理利用,生产水泥会向环境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的问题,本发明通过SWCP-PVA-ECC材料来代替现有的普通混凝土,可增强梁的抗剪、抗弯承载力,提高梁的抗渗性,从而减少梁的维护、维修次数,延长其使用寿命。除此之外,SWCP(固废陶瓷粉)属于再回收掺合料,SWCP的再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而且可以节约成本和不可再生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1335468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03578.2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可滑动自复位节点连接结构及拼装方法,该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通过U型钢板预埋件与山字型钢板预埋件垂直连接,U型钢板预埋件与山字型钢板预埋件相对设置且通过滑动定位螺栓组配合连接,能够实现相对滑动,若干预应力筋依次横穿预制钢筋混凝土梁、U型钢板预埋件和山字型钢板预埋件,最后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穿出,通过预应力筋锚具对预应力筋的伸出端进行固定。解决了如何有效提高节点的耗能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和破坏的问题。本发明实现了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间的连接,以满足实际设计与施工中的需要,结构整体保持较大的抗侧刚度,操作简单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1335466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02727.3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自复位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及拼装方法,该结构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通过连接板垂直连接,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端均安装有预埋连接钢板槽,连接板的两侧与两个预埋连接钢板槽连接,预应力筋依次横穿预制钢筋混凝土梁、预制钢筋混凝土梁上的预埋连接钢板槽、连接板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的预埋连接钢板槽,最后穿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每个预应力筋锚具对应旋在预应力筋的伸出端进行固定,连接板两侧安装有耗能阻尼器。解决了如何开发出一种绿色环保,装配简单,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能够有效的耗散能量,同时确保结构在震后变形较小,或是可恢复至初始状态的节点连接方式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7718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814853.1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H04B7/0426 , H04B7/08 , H04B17/382 , H04B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能量收集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及系统,该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包括:选择步骤:选择与主用户合作的次级用户;合作转发步骤:次级用户是频谱未授权用户,且次级用户A具有认知无线电的特点,能够感知主发送端T的空闲频谱并接入,主发送端T与次级用户A进行合作将信号传输至主接收端R;无线充电传输步骤:主发送端T和主接收端R直接通信,次级用户A进行能量收集以用作自身充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短距离的信号传输中,系统根据当前条件(信道条件或者剩余电量)自适应选择次级用户的辅助方式,辅助方式包括合作转发或者无线充电,来充分保证长时间内主用户信号传输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645013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1101545.0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震后快速修复的隧道减震结构,属于隧道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隧道在地震中易发生衬砌的裂损和路面的破坏,进而导致隧道发生大面积区域的裂损甚至坍塌的问题。两个连接件对称嵌设在二次衬砌内且两个连接件之间存在间隙,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若干带孔钢板固接,其中若干带孔钢板两两对称布置在两个连接件的上下两侧,且每个带孔钢板与两个连接件之间分别通过高强度螺栓固接,每个带孔钢板的中部均开设有减震孔。通过在隧道结构中设置减震构件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初期支护稳定围岩的作用,在地震作用下,围岩和衬砌结构能够保持围岩稳定,减震构件主体能够大量消耗地震能量并将地震损伤集中在构件主体上,减轻了隧道结构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6337590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610821566.X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E04H9/02
Abstract: 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设计方法,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设计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引起的中低层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弱、建筑结构各楼层的抗倒能力未能充分发挥的问题。本发明步骤为:一:选择所使用的建筑结构体系,设计建筑结构构件的尺寸并估算建筑结构的基本周期T1;二:计算结构各层所受的地震作用并求出各层的层间剪力,计算建筑结构的底部剪力V1与建筑结构各层的屈服强度之和S1的比值λ1;三:确定建筑结构的层延性能力μ;四:得到新的建筑结构底部剪力Vbase;五:重新计算结构各层所受的地震作用,根据各层的地震作用求各层的层间剪力。本发明应用于抗震设计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447872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798617.6
申请日:2017-09-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E04B1/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38
Abstract: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组合抗剪连接件,本发明属于结构工程领域,它要解决现有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中通过抗剪钢筋连接两侧钢板的摩擦焊接方法需借助大型焊接仪器,连接过程复杂的问题。该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组合抗剪连接件中的两块钢板相对设置,在每块钢板的板面上焊接有多个抗剪连接件,在两个相对设置的抗剪连接件之间设置有抗拔连接件,抗拔连接件由中间连接杆和2个爪夹部组成,抗剪连接件的端帽部插嵌入爪夹部的凹口腔中,在爪夹部的爪指自由端的外壁上通过螺纹套设有螺母,在两个钢板之间浇筑有混凝土。本发明将抗剪钢筋的连接方式由摩擦焊接转变为简单的机械连接,相对于摩擦焊接的方式,受限小,并且安装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1410944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111288668.7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跨断层山岭隧道抗错断结构,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隧道抗错断结构无法综合考虑断层错动、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对隧道结构影响的问题。它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布置的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其中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布置有防水层,所述初期支护包括若干支护主体及用于连接每相临两支护主体的若干第一抗错断接头,所述二次衬砌包括若干衬砌主体及用于连接每相临两衬砌主体的若干第二抗错断接头。不仅能够减轻断层错动对隧道结构造成的损伤,还能够抵御地震等其他地质灾害,并且断层错动引起的损伤集中在隧道抗错断接头处,便于灾后定点修复。同时该隧道抗错断结构构造简单,易于施工,方便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