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晶合金的粉末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468729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262247.6

    申请日:2020-04-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制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非晶合金的粉末轧制方法及装置。将非晶合金粉末或非晶合金粉末坯通过喂料装置送入轧制装置中,并加热至所述非晶合金的过冷液相区,通过两个相对旋转的轧辊对粉末进行单道次或多道次轧制获得大尺寸非晶合金产品。本发明以非晶粉末为原料,克服了传统非晶合金连续铸轧工艺对成分、尺寸、形状的限制,成分、性能调控灵活,能够实现大块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连续快速制备,降低生产成本,拓宽大块非晶合金的应用范围。同时本发明提出电流辅助轧制工艺,相较于传统热轧,可以有效避免非晶合金出现晶化、氧化等,能源利用率和轧制效率大幅提高。

    一种氧化物界面增韧非晶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60272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319279.5

    申请日:2020-04-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非晶合金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氧化物界面增韧非晶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含氧环境中对非晶合金粉末进行高能球磨处理,使得非晶合金粉末表面形成非晶态氧化层;S2对表面形成了非晶态氧化层的非晶合金粉末进行热等静压烧结成形,使非晶合金粉末表面形成网络状的非晶态氧化物界面,完成氧化物界面增韧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该复合材料中,网络状非晶态氧化物界面将非晶合金粉末分割成微纳米尺度的元胞,氧化物界面既可以有效地促进剪切转变区的形核,避免剪切变形的局域化,同时氧化物界面上金属原子与氧原子强键合作用使得剪切转变区很难通过氧化物界面扩张,实现了非晶基复合材料强度和塑性的协同提高。

    一种基于高速冲击的金属板类件连接及成形复合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80672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624836.1

    申请日:2019-07-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板类构件加工成形相关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高速冲击的金属板类件连接及成形复合制造方法,包括:将增强板放置到模具上,并在它的上方布置基板;为基板配备电路回路,同时采用铝箔作为产生气化驱动的材料源;使电流流经铝箔及发生气化,所产生的局部高压气团驱动基板向下高速运动并撞击增强板;增强板于冲击处与基板产生连接,并随着撞击的不断持续及最终停止,两者在模具中逐渐连接及成形为一体,直至完成整个复合制造过程。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金属板类件产品。通过本发明,不仅可提高板类件的成形极限,而且还有利于减少转角处应变过大及与模具产生连接之类的加工缺陷,同时具备所需工序少、成形精度和效率高、便于操控等优点。

    一种非晶合金零件的冷增材/热锻造复合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55302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810060296.4

    申请日:2018-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晶合金零件的冷增材/热锻造复合成形方法。本发明属于非晶合金冷增材制造技术和热塑性成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晶合金零件的冷增材/热锻造复合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微喷射粘结3D打印技术将非晶合金粉末材料制成预锻坯;(2)将步骤(1)所述预锻坯置于闭式锻造模具内进行闭式热模锻造,得到非晶合金零件;其中,预锻坯的轮廓尺寸和形状根据闭式锻造模具内腔的轮廓和尺寸而设计;闭式锻造模具内预留排气孔,粘结剂在热模锻造温度下气化或分解,从闭式模具内的排气孔排出。采用冷增材和热锻造复合成形方法,本发明能够用来制备大尺寸、复杂形状块体的非晶合金零件。

    一种钨颗粒增强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20643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810083868.0

    申请日:2018-01-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和热等静压烧结成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钨颗粒增强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微喷射粘结3D打印技术将钨粉和非晶合金粉末制成预压坯;具体采用双鼓轮式送粉装置在微喷射粘结制坯中将两种粉末通过双喷头喷粉形成一层混合均匀的粉层,再利用粘结剂形成粘结层,重复喷粉和喷射粘结剂最终制得颗粒相分布均匀的预压坯;(2)将预压坯置于包套内,放到加热炉内,进行加热抽真空。(3)将包套置于热等静压烧结炉内进行热压成形,得到非晶合金复合材料;采用冷增材、和热等静压烧结复合成形方法,本发明能够制备大尺寸、颗粒相分布均匀的钨颗粒增强非晶基复合材料。

    一种非晶合金颅骨修护体的柔性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90434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103658.X

    申请日:2018-09-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31/005 B21D37/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柔性成形颅骨修护体的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非晶合金颅骨修护体的柔性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该装置包括夹持单元和成形单元,其中,夹持单元对称设置在成形单元的侧面;成形单元包括工具头和激光器,工具头上端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激光器,用于在工具头对该工具头下方的待加工区域加工前对该加工区域进行加热,使得该待加工区域的非晶合金板材处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与起始晶化温度之间的过冷液相区,工具头沿预设轨迹逐层碾压成形待加工非晶合金板材,以此实现待加工非晶合金板材的柔性成形。通过本发明,获得的颅骨修护体生物相容性好,避免柔性成形中的回弹,保证修补体的精度,提高颅骨修补手术的成功率。

    一种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制备成形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2816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60962.8

    申请日:2018-09-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和热塑性成形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制备成形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其通过借鉴3D激光打印技术和滚筒送料装置原理,利用箔材堆焊技术的优势,针对性地对非晶合金粉末或非晶合金箔材的成形方法进行重新设计,相应地获得了一种大尺寸、复杂零件的一种非晶合金——金属网多层三明治结构的非晶合金复合材料一体化成形装置及方法,由此解决现有技术中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成形装置及方法中存在的尺寸限制、形状限制以及致密程度较差等的技术问题。

    一种非晶合金汽爆冲击热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41306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08834.9

    申请日:2018-06-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非晶合金高速成形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面向非晶合金构件的汽爆冲击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铜模浇注制坯、板材加热和汽爆冲击成形等环节,通过铜模浇注获得非晶合金板材,然后利用电流加热将非晶合金板材均匀加热至其过冷液相区内设定温度,同时接通电容器与铝箔组成的回路,通过电容器放电使铝箔快速汽化,利用铝箔瞬时汽化产生的高压冲击非晶合金压向模具进而使其成形。通过本发明,可实现非晶合金均匀加热,有效缩短非晶合金加热和变形时间,提高非晶合金的成形性能,有效避免非晶合金在加热和成形过程中发生晶化和氧化,同时构件成形质量好、操作及设备简单,成形成本低。

    一种非晶合金板材的柔性成形系统及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28779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552741.9

    申请日:2018-05-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非晶合金快速成形领域,并公开一种非晶合金板材的柔性成形系统及成形方法。该系统包括预热单元、夹紧单元和成形单元,夹紧单元用于夹持待成形板材;预热单元通过对待成形板材加热,使其温度达到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成形单元包括工具头,通过工具头对待成形板材碾压实现待成形板材的成形,工具头中设置有加热通道和冷却通道,加热通道用于通入加热介质加热待成形板材表面,使得被加热区域加热至过冷液相区的超塑性状态,冷却通道用于在工具头碾压待成形板材后通入冷却介质降低工具头的温度。通过本发明,成形完全非晶结构的复杂形状零件,克服了成形中柔性成形回弹的问题,提高成形性能,防止原料部分区域因拉伸载荷过大而扭曲和撕裂。

    一种铝合金棒材减径铸造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090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46601.1

    申请日:2025-0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铝合金棒材减径铸造装置与方法,涉及铸造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中间包、结晶器、组织控制装置及牵引装置;组织控制装置由第一套筒和冷却模块组成,第一套筒内设有减径腔,减径腔内径由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减小,用于对固液铝合金棒材进行冷却凝固;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头成型模具和动力装置,牵引头成型模具位于减径腔第二端,动力装置驱使其水平移动,将铝合金棒材拉出;通过减径腔内的塑性变形与冷却凝固,铝合金内部缺陷如缩松被消除,晶粒细化,组织更加致密均匀;牵引头与棒材的紧密连接提高了牵引力,增强了连铸过程的稳定性;动力装置精准调节牵引速率,可以获得组织致密,晶粒尺寸细小且均匀的铝合金棒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