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掺钴氧化锌纳米阵列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33547A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710065219.X

    申请日:2007-04-06

    Abstract: 一种制备掺钴氧化锌纳米阵列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工艺步骤为:首先将硅片用金刚石刀裁剪成片,放到培养皿中;取纯锌粉和氯化钴粉末以1∶1至1∶2的重量比混合;在管式炉中反应,得到硅片上沉积上一层浅灰色的产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硅片上沉积的为纳米阵列。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可控可靠性高。制备温度较低,整个制备过程不需要任何催化剂作用。优点在于,所做出的一维掺钴氧化锌纳米阵列,表面平滑,生长均匀,可作为场发射性能应用及低温磁学器件应用的理想材料。

    一种制备高产量掺铟氧化锌纳米盘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21900C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申请号:CN200510086564.2

    申请日:2005-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高产量掺铟ZnO纳米盘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工艺为:将硅(100)基片用去离子水和酒精分别冲洗干净,作为沉积基片;将Zn粉、In2O3粉和C粉按摩尔比Zn∶In2O3∶C=1∶1∶2~3∶1∶2混合,充分研磨均匀并将其置于瓷舟中,研磨时间20~30分钟,之后将硅基片倒扣于瓷舟上;把瓷舟放入管式炉中的石英管中部,调节流量计向管中通入氩98%/氧2%混合气体300标准立方厘米/分钟。在此气氛下将管式炉升温至870~900℃并保温20~25分钟,冷却至室温,所得产品是掺铟氧化锌纳米盘。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首次制备出In/ZnO六边形纳米盘和十二边形纳米盘,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实现了大范围的可控生长。

    一种低温无催化剂气相沉积制备四针状氧化锌纳米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21053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610011195.5

    申请日:2006-0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无催化剂气相沉积制备四针状氧化锌纳米棒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工艺为:将硅(100)基片用去离子水和酒精分别冲洗干净,作为沉积基片;将Zn粉放置于瓷舟中,然后将硅基片倒扣于瓷舟上,把瓷舟放入管式炉中的石英管中部,使用流量计调节通入石英管中的氩气和氧气的总流量及两种气体的比例。在此气氛下将管式炉升温至600℃~700℃,然后保温20~25分钟,之后取出硅片,其上沉积的白色绒状物即为所需产品。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实现了无催化剂、低温制备四针状ZnO纳米棒,并保证产品质量高、可控性好、形貌丰富,具备规模化生产的前景。

    一种测试金属材料在液体高压下氢渗透性能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269528U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420821642.3

    申请日:2014-12-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金属材料在液体高压下氢渗透性能的装置,属于材料氢渗透测试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高压釜、电化学工作站、充氢装置、金属片状试样、参比电极、辅助电极和热电偶温度计。采用高弹性薄膜通过带孔旋塞嵌入充氢装置上盖,利用其弹性来消除内外压差,使测试时充氢室和扩氢室内的液体压强保持平衡,同时防止两种不同液体相互混合。解决了高压下充氢室和扩氢室中不同液体的压强平衡问题,使该装置可以在液体高压下对金属材料电化学充氢过程中氢渗透信号进行测量,测试记录各种金属材料在不同液体压力、不同温度、不同充氢电流密度下电化学充氢时的阳极电流密度ia-时间曲线,从而通过进一步数据处理分析评价该材料氢致开裂敏感性。

    一种测试金属材料在流体高压下应力腐蚀行为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177710U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21133403.4

    申请日:2016-10-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金属材料在流体高压下应力腐蚀行为的装置,属于金属材料试验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高压釜、电化学工作站、计时器、集束导线、螺柱、加载螺母、加载装置顶板、收口螺纹套筒、高强度绝缘垫片、螺纹套筒、加载装置底板、辅助电极、参比电极、钢丝绳、强力速干胶、绝缘涂敷层和矩形弹簧,用于测试金属材料在流体高压下的应力腐蚀行为。其加载方式是用弹簧实现的应力大小可方便调节的恒载荷加载方式。该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载设备与高压釜之间应力传导密封性要求高的问题,加载应力不方便调节的问题和在高压环境应力腐蚀试验过程中同时研究电化学性能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