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15912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089021.0
申请日:2013-03-19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航道整治铺排作业中的软体排浅滩陡坡对铺方法及对铺系统,该系统由一艘高滩铺排船和一艘深水铺排船组成,两艘铺排船的滑板相对,在每一铺排船的甲板上还包括有驱动滚筒和设置在驱动滚筒远离滑板一侧的摩擦滚筒;该对铺方法包括两艘船同时铺排以及两艘船非同时铺排,通过运用上述的联锁片对铺系统及对铺方法,可以实现对高滩和深水交界区域进行快速铺排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03911997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10592729.3
申请日:2012-12-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林鸣 , 吴利科 , 关秋枫 , 何可耕 , 尹海卿 , 宁剑辉 , 翟世鸿 , 高纪兵 , 国强 , 付院平 , 李增军 , 刘德进 , 宿发强 , 曲俐俐 , 苏长玺 , 王强 , 岳远征 , 周相荣 , 汤慧驰 , 赫亚峰
IPC: E02D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节沉放的压载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控制压载水箱蓄水量实现管节平稳、快速沉放的压载水系统;所述压载水系统包括管节控制电路、压载水箱以及压载泵;所述压载泵通过管路与所述压载水箱连接。本发明采用压载水箱的设计;根据浮力原理,通过向压载水箱内注水或者排水来控制管节的自重,使其适应海下不同深度的浮力;从而实现管节快速、自如、平稳的沉放;使管节沉放速度与吊索缆的下放和提升相配合;减轻吊索缆的负重;提高了沉放施工精度,加快了沉放施工进度,提高了沉放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704508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210187198.X
申请日:2012-05-29
Applicant: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管底端叉车式纠偏精调系统及其调节工艺,该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机械系统,机械系统包括液压泵站、配重箱和安装在配重箱一侧的轨道,轨道上设置有可沿轨道运行的水平定位顶推机构,该水平定位顶推机构包括安装在在轨道上的底板和安装在底板上的水平顶推千斤顶,水平顶推千斤顶的一端与配重箱连接;底板上安装有垂直顶升机构,该垂直顶升机构包括竖向顶升千斤顶和和安装在竖向顶升千斤顶顶端的升降架,竖向顶升千斤顶安装在底板上,升降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承载沉管的升降台,升降台上安装有水平横移机构。本发明纠偏精调系统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安装精度高,受波浪、水流、风等自然条件影响小,稳定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195260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07524.4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码头桩间开挖用绞吸系统及其吸砂方法,属于挖方施工技术领域。该绞吸系统包括两条第一轨道、移动架、台车、导向管、绞吸头和升降组件;两条第一轨道相互平行设置,第一轨道架设于沿纵向排列的多根桩基的顶部;移动架沿横向架设于两条第一轨道之间,移动架滑动连接于第一轨道,移动架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二轨道;台车滑动连接于移动架的第二轨道;导向管通过约束机构安装于台车,导向管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沿竖直方向相对于约束机构升降,导向管升降过程中,约束机构限制导向管的升降方向;绞吸头连接于导向管的底端;升降组件用于驱动导向管升降。该绞吸系统可架设于码头桩基顶部,能够适用于码头桩间回填砂及密实原状砂的开挖。
-
公开(公告)号:CN1191952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707524.4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码头桩间开挖用绞吸系统及其吸砂方法,属于挖方施工技术领域。该绞吸系统包括两条第一轨道、移动架、台车、导向管、绞吸头和升降组件;两条第一轨道相互平行设置,第一轨道架设于沿纵向排列的多根桩基的顶部;移动架沿横向架设于两条第一轨道之间,移动架滑动连接于第一轨道,移动架设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二轨道;台车滑动连接于移动架的第二轨道;导向管通过约束机构安装于台车,导向管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沿竖直方向相对于约束机构升降,导向管升降过程中,约束机构限制导向管的升降方向;绞吸头连接于导向管的底端;升降组件用于驱动导向管升降。该绞吸系统可架设于码头桩基顶部,能够适用于码头桩间回填砂及密实原状砂的开挖。
-
公开(公告)号:CN109373967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1811584885.9
申请日:2018-12-24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致位移传感器的振动夯平高程测量系统及测试方法,该系统安装于设有振动夯的整平船上,包括安装于整平船上的GPS接收机和振动补偿量测试单元,振动补充量测试单元包括磁致位移传感器,磁致位移传感器本体的波导管沿振动夯振动方向设置,磁致位移传感器的感应磁块通过传动部件连接振动夯的振动结构,在振动夯振动方向上与振动夯振动结构连动,磁致位移传感器本体通过安装托架固定在不参与振动的振动夯机架上,安装托架上安装有沿振动夯振动方向设置滑轨,感应磁块固定安装于可沿滑轨滑动的滑动连接部件上。该高程测量系统和测试方法应用于整平船振动夯的水下抛石机床整平作高程测量,可实现高精度测量,且可应用于外海。
-
公开(公告)号:CN11818695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89082.4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匡磊 , 刘德进 , 许文杰 , 宋荣光 , 徐加峰 , 付大伟 , 鞠鹏 , 王殿文 , 赫亚锋 , 尚乾坤 , 宋江伟 , 王翔 , 冯甲鑫 , 董立业 , 牛印升 , 吕护生 , 李德洲 , 吴刚 , 佟洪磊 , 张浩男 , 郭灿 , 沙良涛 , 张海锋 , 侯翔宇 , 马芦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箱涵浮运安装方法,属于箱涵施工技术领域,其中箱涵浮运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待安放箱涵的孔洞内安装第一气囊,在待安放箱涵的外侧安装第二气囊;将第一锚艇与设于待安放箱涵前端的吊环连接,将第二锚艇、第三锚艇对应与设于待安放箱涵后端的吊环连接;第一锚艇将待安放箱涵拖拉入水中,第一锚艇拖带待安放箱涵朝向施工位置运动;待安放箱涵浮运至距离施工位置一定距离时,第一锚艇开始减速,使待安放箱涵缓慢靠近定位船;待安放箱涵靠近定位船就位后,待安放箱涵在定位船的作用下移动至施工位置进行初步定位;拆除待安放箱涵外侧的第二气囊,将待安放箱涵孔洞内的部分第一气囊进行排气,使待安放箱涵在水中下沉;将定位船上的卷扬机与设于待安放箱涵的吊环连接,卷扬机拉动待安放箱涵朝向已安放箱涵的方向运动,使待安放箱涵与已安放箱涵进行对接。
-
公开(公告)号:CN108240001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810083457.1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一勇 , 陈鸿 , 潘伟 , 李春元 , 张海英 , 陈正杰 , 刘德进 , 苏长玺 , 张乃受 , 李增军 , 周延利 , 曹永华 , 冯海暴 , 马宗豪 , 冯甲鑫 , 丁宇诚 , 曲俐俐
IPC: E02D29/073 , E02D29/16 , E02D3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及其对接施工方法,该最终接头包括呈镜像对称设置的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用于连接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的连接组件,以及用于止水的止水带;第一管节远离第二管节的一端为第一对接端,第二管节远离第一管节的一端为第二对接端;连接组件设置于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相互靠近的一端,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管节的第一连接管,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二管节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互套接,并可沿轴向相对滑动;止水带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连接处的第一止水带,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对接端端面和第二对接端端面的第二止水带。该最终接头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运输和吊装,操作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4809089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450044.9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潘伟 , 张乃受 , 刘德进 , 苏长玺 , 尚乾坤 , 王殿文 , 赫亚锋 , 宋江伟 , 吕护生 , 李德洲 , 林树栋 , 张浩男 , 王鹏飞 , 林恒義 , 于家钒 , 杨毓晓 , 胡思金 , 王潞伟 , 贾延烁 , 张成武
IPC: E02D29/073 , E02D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个沉管同时出坞的方法,包括:S1、沉管制备;S2、出坞前准备;S3、第一节沉管带缆;S4、第一节沉管绞移;S5、第一节沉管系泊就位;S6、第二节沉管带缆;S7、第二节沉管绞移、系泊就位;S8、重复步骤S6‑S7,直至所有沉管在系泊存放区系泊驻位存放;同时对多个沉管进行检漏、起浮以及出坞,通过对卷扬机、系缆柱以及导缆器对沉管出坞过程中角度的控制,满足了沉管出坞过程的控制,实现了多管节沉管的陆续绞移出坞,创造了目前国内跨海沉管隧道单批出坞沉管数量之最的记录,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57546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801680.6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抛石整平船及碎石基床整平施工方法,属于基床整平技术领域。该抛石整平船包括船体和整平装置;船体中间开设有月池;整平装置包括行走大车、行走小车和整平执行机构;行走大车的一端延伸至月池外,行走大车设有第一翻转位和第二翻转位;其中,整平执行机构通过行走小车在第一翻转位和第二翻转位翻转,以使整平执行机构在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在第一工作状态时,整平执行机构对月池包围范围以内的基床执行整平作业;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整平执行机构对月池包围范围以外的基床执行整平作业;在非工作状态时,整平执行机构翻转至月池上方。该抛石整平船,整平效率更高,且适用范围广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