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核电站洞室群排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075834U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21004200.5

    申请日:2016-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洞室群排水系统,对经排水斗流出的地下核电站洞室内的积水用放射性监测器进行监测,当监测到积水具有放射性时,控制器关闭第一隔离阀,并开启第二隔离阀,具有放射性的积水进入涉及放射性的排水支路,并经由放射物质处置室处置之后排入虹吸井;当未检测到积水具有放射性时,控制器关闭第二隔离阀,并开启第一隔离阀,不具有放射性的积水排入虹吸井;积水经虹吸井排放到山体外部河流中。利用虹吸管路和虹吸井构建非能动排水系统,虹吸装置内形成的负压使管道中的水进行有压流动,加快流动速度,排水效果好,无论是意外积水还是严重事故工况下,排水系统均能有组织地、高效地将积水排出地下洞室。

    离岸型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整体式双船体浮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928666U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20683717.0

    申请日:2015-0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离岸型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整体式双船体浮台装置,它包括若干模块化设计的浮体(1)之间连接成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体(1)包括前方水平放置的浮台(2)和位于后方的组件支撑斜面(3),所述的浮台(2)与所述的组件支撑斜面(3)之间形成空腔(2.1),所述的组件支撑斜面(3)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船体(3.1),在两个所述的船体(3.1)的横向一侧设置有U型连接体(3.2),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利于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建设的缺点和对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湖面、水库等不具体可行性的缺点,具有可实现不同纬度、不同类型的水域的应用,能够实现规模效应。

    一种水面漂浮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4886854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683671.2

    申请日:2015-0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S20/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面漂浮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光伏组件串列、汇流模块、逆变升压模块和电网系统,光伏组件串列包括多块光伏组件,在多组光伏组件串列中心位置设有汇流箱,多组光伏组件串列通过电缆与汇流箱连接,汇流模块包括多台汇流箱,多组汇流模块通过汇流电缆与岸边的一台逆变升压小室连接,逆变升压模块包括多台逆变升压小室;每块光伏组件或每台汇流箱安装在一个与水面接触的主浮体上,主浮体迎太阳光入射方向呈固定角度倾斜,主浮体通过第一副浮体连接,呈半离岛式漂浮在水面上。本实用新型可充分利用江河湖海等大面积、高水位水域表面的日照面积,解决陆地面积紧缺以及光伏建设成本等问题。

    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双船体一体式漂浮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871507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683513.7

    申请日:2015-0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双船体一体式漂浮装置,它包括若干模块化设计的浮体(1)之间连接成片,所述的浮体(1)包括前方水平放置的长方体通道(2)和位于后方的组件支撑斜面(3),在所述的组件支撑斜面(3)的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船体(3.1),在两个所述的船体(3.1)横向之间有U型连接体(3.2),在所述的长方体通道(2)的前端和组件支撑斜面(3)的后端设置有一组吊耳(4),且前后相邻的两个吊耳(4)之间上下对孔叠加并通过链连接固定;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利于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建设的缺点和对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湖面、水库等不具体可行性的缺点,具有可实现不同纬度、不同类型的水域的应用,能够实现规模效应。

    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871506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683235.5

    申请日:2015-0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它包括若干倒模完成的双船体底座(1)和相匹配的浮台(2),在所述的双船体底座(1)的同侧两端均设置有插孔(6),在所述的插孔(6)内插入有一组组件支座(4),每组所述的组件支座(4)之间的高度差形成的角度为0度-40度之间;所述的组件支座(4)中间为内凹弧形结构(4.1),所述的内凹弧形结构(4.1)的内弧线与所述的椭圆型的孔(1.1)的内弧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利于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建设的缺点和对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湖面、水库等不具体可行性的缺点,具有可实现不同纬度、不同类型的水域的应用,能够实现规模效应。

    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分层冷却持续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966576U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20316577.9

    申请日:2014-06-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分层冷却持续保护装置,包括位于地下洞室内的乏燃料池,乏燃料池中盛放冷却水,冷却水将乏燃料组件淹没,还包括两端封闭的冷却热管和事故应急热管,冷却热管和事故应急热管的下端为吸热端、上端为冷凝端,吸热端浸入冷却水中,冷凝端伸入岩体内,冷却热管和事故应急热管的内腔充入不同的工作溶剂。本实用新型采用非能动设计理念,不需要额外提供外界电源,对地下核电站日常运行中乏燃料池的冷却要求和核电站事故中乏燃料池的冷却要求根据安全级别要求进行分层次保护,从而能从设计上因失去电源引起的乏燃料池的放射性泄漏,并且在严重事故后期,还可以保证乏燃料池的持续保护。

    一种具有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地下核电站

    公开(公告)号:CN205900109U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20861578.0

    申请日:2016-0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地下核电站,包括置于山体核岛洞室群内的核岛和置于山体外侧地面平台上常规岛,核岛包括用于位于中心位置的反应堆厂房、围绕所述反应堆厂房布置的核燃料厂房、安全厂房、电气厂房和核辅助厂房,还包括置于山体核岛洞室群内的低中放废物处置场,低中放废物处置场通过废物运输隧洞与核岛的核辅助厂房连通。本实用新型结合地下核电站的特点,既能满足低中放废物的处置要求,实现燃料的闭式循环,减少燃料循环过程可能出现的放射性污染,又能实现核电厂与处置场的统一规划和建设,节省成本。

    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双船体型漂浮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871505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682282.8

    申请日:2015-0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双船体型漂浮式装置,它包括若干模块化设计的双船型支撑底座(1)和相配套的浮台(2)之间相互连接成片,所述的双船型支撑底座(1)由可塑性材料吹塑而成、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的双船型支撑底座(1)的四个边角凸出塑性材料的表面形成凸起平台(1.1),所述的四个凸起平台(1.1)分为两组,两组所述的凸起平台(1.1)之间高度差形成的角度为0度-40度,两组所述的凸起平台(1.1)之间通过连接支撑(1.3)连接,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利于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建设的缺点和对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湖面、水库等不具体可行性的缺点,具有可实现不同纬度、不同类型的水域的应用,能够实现规模效应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