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硫鸟嘌呤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18077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97937.4

    申请日:2017-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硫化氢去除和吡啶回收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在废水中加入双氧水,双氧水的用量为硫离子mol数的2~8倍,进行反应,加固体氢氧化钠调pH至7~10,再进行充分蒸馏,残留物为无机盐和硫磺;馏分加1~4倍的30~60%氢氧化钠溶液脱水分层,下层碱液打入蒸馏釜蒸馏后得到浓碱(30~60%氢氧化钠),继续下一批套用,上层直接打入精馏塔进行精馏,收集115℃前的馏分与脱硫后的馏分一起再次脱水,收集115℃后的馏分,即得工业吡啶产品。本发明设计合理,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工作环境毒害性小,不仅解决了6‑硫鸟嘌呤生产废水的排放问题,还提供了一种吡啶回收率高的方法,该法成本低,回收吡啶含量99%以上,水分不超过0.2%,达到了工业应用标准。

    一种基于机械球磨-酶催化耦合技术制备α-苯基肉桂腈衍生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2859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0692641.8

    申请日:2021-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工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现有技术下制备步骤复杂,合成时间长,产物与催化剂难以分离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基于机械球磨‑酶催化耦合技术制备α‑苯基肉桂腈衍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向芳香醛及苯磺酰乙腈构成的反应体系中加入酶和助磨剂,进行机械球磨;(b)球磨结束后将反应物刮出,加入溶剂,过滤后经浓缩、柱层析即得α‑苯基肉桂腈衍生物。本发明实现了无溶剂反应快速制备α‑苯基肉桂腈衍生物,反应中原子利用率高,产物易于从反应体系中分离提纯,将酶催化与机械球磨技术耦合时,催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合成含不同数量、不同种类基团及基团不同位置的α‑苯基肉桂腈衍生物。

    一种2-氨基-3-氰基-4H-吡喃类化合物的机械球磨辅助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20919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110679701.2

    申请日:2021-06-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学合成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现有技术下用化学法合成2‑氨基‑3‑氰基‑4H‑吡喃类化合物污染大,所用催化剂制备繁琐的问题,公开了一种2‑氨基‑3‑氰基‑4H‑吡喃类化合物的机械球磨辅助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底物1、底物2及丙二腈作为原料,加入蛋白质催化剂及助磨剂后进行机械球磨;(b)球磨结束后将反应物刮出,加入溶剂,过滤后经浓缩、柱层析制得2‑氨基‑3‑氰基‑4H‑吡喃类化合物。机械球磨技术有利于反应物分子相互接触,实现无溶剂反应,蛋白类催化剂易得对环境友好。本发明(56)对比文件NASER MONTAZERI等《.Highly Efficient,Fast, Room Temperature Synthesis ofTetrahydrobenzo[b]pyrans Catalyzed by Zn[(L)-proline]2 as Green and ReusableHeterogeneous Catalyst Under DryGrinding》《.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12,第24卷(第10期),全文.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D,L-Proline-Catalyzed One-Pot Synthesis ofPyrans and Pyrano[2,3-c]pyrazoleDerivatives by a Grinding Method underSolvent-Free Conditions》.SyntheticCommunications.2007,(第37期),第2113页方案1,第2115页表2,第2118页第2段).

    一株合成绿原酸的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8728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66982.9

    申请日:2023-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合成绿原酸的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通过构建重组菌生物合成绿原酸,所述重组菌同时表达11种酶,分别为羟基肉桂酰辅酶A奎尼酸转移酶突变体,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酪氨酸解氨酶,抗反馈抑制突变体3‑脱氧‑D‑阿拉伯庚酮酸‑7‑磷酸合成酶,抗反馈抑制突变体分支酸变位酶/预苯酸脱氢酶,4‑羟基苯乳酸‑3‑羟化酶,酪氨酸转氨酶,奎尼酸/莽草酸脱氢酶,脱氢奎尼酸合成酶,转酮醇酶和3‑脱氧‑7‑磷酸庚酮酸合成酶,重组菌还敲除了预苯酸脱水酶基因和酪氨酸转录调控基因。本发明所述工程菌以葡萄糖或甘油为碳源,可以实现绿原酸的从头合成,摇瓶中发酵产量为331.9mg/L。本发明实现了绿原酸的发酵法合成,有效提升了产量。

    一种高活性酪氨酸解氨酶及其突变体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18722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64536.4

    申请日:2023-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活性酪氨酸解氨酶及其突变体和应用。以pET24a为表达载体,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表达宿主,以左旋多巴为底物,通过筛选获得高活性酪氨酸解氨酶,通过对酪氨酸解氨酶进行突变,获得了能够提高催化和生产性能的酪氨酸解氨酶突变体。结合共过表达抗反馈抑制突变体3‑脱氧‑D‑阿拉伯庚酮酸‑7‑磷酸合成酶、抗反馈抑制突变体分支酸变位酶/预苯酸脱氢酶和4‑羟基苯乳酸‑3‑羟化酶,在大肠杆菌中发酵生产咖啡酸,使得咖啡酸在摇瓶中的产量从原始菌的92mg/L提高至215mg/L。本发明获得的酪氨酸解氨酶及其突变体具备良好的工业应用潜力。

    重组耐高温延胡索酸酶催化制备L-苹果酸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2268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17689.4

    申请日:20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重组耐高温延胡索酸酶催化制备L‑苹果酸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表达延胡索酸酶的重组大肠杆菌,开发了以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为蛋白表达宿主,表达出一种耐高温的延胡索酸酶,以富马酸为起始底物,经耐高温延胡索酸酶催化合成L‑苹果酸的工艺路线。由于大肠杆菌自身会代谢L‑苹果酸,导致平衡产率低,因此该路线相比已有的酶催化法制备L‑苹果酸具有操作简单、生产周期更短、副产物少、平衡产率高等优点。

    一种α-溴代苯乙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62673A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310180122.2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α‑溴代苯乙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它以式(Ⅰ)所示的苯乙酮类化合物、式(Ⅱ)所示的溴代试剂为原料,以式(Ⅲ)所示的有机酸为催化剂,以硅胶为助磨剂,加入直径6‑12mm的不锈钢研磨球,以10~30Hz的研磨频率研磨1~45min,研磨结束后,将反应物刮出,加入有机溶剂A溶解反应物,过滤后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和,取上层有机相水洗,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经浓缩、柱层析纯化制得式(Ⅳ)所示α‑溴代苯乙酮类化合物,本发明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污染少,能有效实现α‑溴代苯乙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其反应式如下:

    一种醇脱氢/还原酶磷酸盐杂化纳米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99212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310120175.5

    申请日:2023-0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醇脱氢/还原酶磷酸盐杂化纳米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固定化领域及酶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磷酸镍作为无机载体,短链醇脱氢/还原酶(SDR)为有机组分,两者进行自主装共结晶形成醇脱氢/还原酶磷酸镍杂化纳米花固定化酶(SDR@hNFs),并通过筛选制备SDR@hNFs的一系列条件来获得最佳的酶活和固载率;然后通过优化还原/氧化反应的条件,建立了一种催化贝托斯汀的手性醇中间体(S)‑对氯苯基‑2‑吡啶基甲醇和酮类香料3‑辛酮联产的高效辅酶循环体系。结果表明,与游离酶相比,SDR@hNFs同时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且具有较高的储存稳定性和催化效率,有很好的工业应用潜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