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底栖动物功能多样性的水生态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292085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324859.1

    申请日:2017-05-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G06F22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底栖动物功能多样性的水生态评价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方法确定了物种丰富度、种类个体组成、生物耐受性、营养结构和小生境质量五大候选指标类型,以反映环境变化对底栖动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相关性分析,从所提出的候选指标中筛选出关键核心生物指标,采用比值法对核心指标进行记分,将各指标记分进行加和,得到底栖动物功能多样性评价最终得分,完成科学评价。本发明提供的评价体系弥补了传统的水体理化指标只能反映瞬时水质状况的缺点,能够体现人为干扰对生境破坏的长期累积效果,预测多重污染胁迫下的有害生物效应。

    生物氧化锰生成微藻及微藻—生物氧化锰体系及其在双酚A降解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520555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843822.5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氧化锰生成微藻及微藻—生物氧化锰体系及其在双酚A降解中的应用。本发明生物氧化锰生成微藻Desmodesmus sp.WR1,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6461。所述微藻可利用环境中低价态的锰离子,生成纳米级无定形锰氧化物颗粒,该类生成的锰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氧化活性,可对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显著提高BPA的去除效率;同时,所述微藻还可利用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氧化锰经还原而释放出的锰离子,实现氧化锰再生。该微藻光合自养,生长迅速,易培养,利用该微藻进行生物氧化锰的生产和再生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环境友好,可再生等特点,为生物氧化锰在环境修复中应用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一株高效降解染料的菌株

    公开(公告)号:CN103937697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015741.7

    申请日:2014-01-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效降解染料的菌株。所述菌株为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FS1,于2013年11月1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3561。本发明所述菌株生长迅速,环境适应性强,具有广谱的染料降解能力,对多种染料都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培养10h即能达到最大脱色率,脱色率可达90%以上,最大脱色浓度达5000mg/L。将本发明菌株应用于印染废水以及相关的染料废水脱色处理,能有效避免难于自然降解的染料分子直接进入水体导致的环境污染,且无二次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率和应用前景。本发明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可很好地应用于染料降解,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解决染料污水处理尤其是脱色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基础。

    回流立式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和装置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211182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434090.5

    申请日:2014-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流立式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和装置及应用。本发明是自上而下将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储水池组合成立式结构,通过布设水位监控器以控制循环泵的运行工况,实现污水的循环处理,并搭配继电器以控制调节每批次污水处理量和处理时间。本发明与传统的人工湿地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水力负荷大、低能耗、易操作和快速去除污染物的优点,其常规水质出水指标CODCr、SS、TN、NH4+~N远低于城市污水处理一级A标准所限定的浓度阈值(GB18918‑2002),出水农药含量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出水重金属含量达到地表水Ⅱ类水标准(GB3838‑2002)。本发明还实现了人工湿地类污水的自动化处理,解决了污水中有机物和氮污染物单次通过人工湿地去除效果差的问题。

    一种同时测定河流浮游藻类和附生藻类初级生产力的装置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954747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410171466.8

    申请日:2014-04-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测定河流浮游藻类和附生藻类初级生产力的装置和应用。所述装置包括样品光反应单元、环境模拟单元和测量控制单元;所述样品光反应单元为若干组藻类光反应器,每一组藻类光反应器包括至少一个浮游藻光反应器和至少一个附生藻光反应器。所述环境模拟单元为光照、水温和水流环境模拟,其中光照环境为设计同一光源环境下不同组的藻类光反应器采用不同的遮光度;水温与水流环境模拟为采用设置于样品光反应单元外部的水流槽,所述水流槽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测量控制单元包括溶解氧传感器和控制面板,其中溶解氧传感器探头深入藻类光反应器水样中。本发明有适用于河流藻类初级生产力测定,操作简单,能同时获得浮游藻类和附生藻类的初级生产力和光合作用参数,提高实验效率。

    一种对重金属和/或氮磷污染底泥的原位持续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76410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11531.X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重金属和/或氮磷污染底泥的原位持续修复方法,利用活性多孔生态混凝土覆盖材料在底泥-水界面形成多孔生态混凝土覆盖层,并在覆盖层上种植沉水植物,实现对重金属和/或氮磷污染水体底泥的原位持续修复,以及底栖生境的重建修复;所述活性多孔生态混凝土覆盖材料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活性粗骨料:水泥:水=4.02~5.69:1:0.25~0.30;活性粗骨料为沸石、火山石或活性碳。该方法通过活性覆盖层与沉水植物的协同作用,能持久有效稳定的控制底泥中重金属和氮磷的内源释放,而且活性覆盖层可以较好的保障底泥覆盖层的整体结构完整性,为底栖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利于修复水体后期的底栖生境恢复和重建。

    用于河涌或水塘的硝化反硝化脱氮人工折流式生态系统及工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73918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56612.4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河涌或水塘的硝化反硝化脱氮人工折流式生态系统及工法,利用河流自然生态硝化反硝化脱氮原理,通过沉水植物有无的生态工法营造不同环境条件的表面流系统,通过导流保证水流以折流方式运行,通过连续的无水生植物区与沉水植物密植区串联单元,使水体充分与沉水植物和底质接触,形成连续的好氧、缺氧或厌氧单元,有利于氮素连续且充分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本发明功能分区明显、氮素净化效率高,工艺过程易于管理和控制,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且生态工法在保证水质效果的同时兼具增强水环境观赏性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具有一定流速的城镇河涌与乡村水塘的面源污染生态处理中。

    回流立式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和装置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211182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34090.5

    申请日:2014-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流立式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和装置及应用。本发明是自上而下将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储水池组合成立式结构,通过布设水位监控器以控制循环泵的运行工况,实现污水的循环处理,并搭配继电器以控制调节每批次污水处理量和处理时间。本发明与传统的人工湿地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水力负荷大、低能耗、易操作和快速去除污染物的优点,其常规水质出水指标CODCr、SS、TN、NH4+~N远低于城市污水处理一级A标准所限定的浓度阈值(GB18918-2002),出水农药含量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出水重金属含量达到地表水Ⅱ类水标准(GB3838-2002)。本发明还实现了人工湿地类污水的自动化处理,解决了污水中有机物和氮污染物单次通过人工湿地去除效果差的问题。

    一株高效降解染料的菌株

    公开(公告)号:CN103937697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015741.7

    申请日:2014-01-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效降解染料的菌株。所述菌株为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FS1,于2013年11月1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561。本发明所述菌株生长迅速,环境适应性强,具有广谱的染料降解能力,对多种染料都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培养10h即能达到最大脱色率,脱色率可达90%以上,最大脱色浓度达5000mg/L。将本发明菌株应用于印染废水以及相关的染料废水脱色处理,能有效避免难于自然降解的染料分子直接进入水体导致的环境污染,且无二次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率和应用前景。本发明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sp.)可很好地应用于染料降解,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解决染料污水处理尤其是脱色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基础。

    一种层叠式垂直流-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31187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15622.2

    申请日:2012-01-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层叠式垂直流-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由层叠式垂直流湿地和水平潜流湿地两部分构成,按照层叠式垂直流湿地在前,水平潜流湿地在后的顺序串联起来形成紧凑的组合式人工湿地系统。所述层叠式垂直流湿地包括有多层填充不同粒径基质的滤床模块,污水从层叠式垂直流湿地的顶部布洒下来,自上而下逐级进入各层滤床模块进行处理,污水到达层叠式垂直流湿地的最底层后,通过设置在层叠式垂直流湿地底部的穿孔花墙进入后一级水平潜流湿地进一步净化处理,最后从水平潜流湿地的上端出水。本发明强化了通风复氧效果,提高了组合湿地污染物处理能力,同时减少了占地面积,并能有效防止堵塞。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