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76410B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510211531.X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11/0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重金属和/或氮磷污染底泥的原位持续修复方法,利用活性多孔生态混凝土覆盖材料在底泥‑水界面形成多孔生态混凝土覆盖层,并在覆盖层上种植沉水植物,实现对重金属和/或氮磷污染水体底泥的原位持续修复,以及底栖生境的重建修复;所述活性多孔生态混凝土覆盖材料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活性粗骨料:水泥:水=4.02~5.69:1:0.25~0.30;活性粗骨料为沸石、火山石或活性碳。该方法通过活性覆盖层与沉水植物的协同作用,能持久有效稳定的控制底泥中重金属和氮磷的内源释放,而且活性覆盖层可以较好的保障底泥覆盖层的整体结构完整性,为底栖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利于修复水体后期的底栖生境恢复和重建。
-
公开(公告)号:CN104773918B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510156612.4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河涌或水塘的硝化反硝化脱氮人工折流式生态系统及工法,利用河流自然生态硝化反硝化脱氮原理,通过沉水植物有无的生态工法营造不同环境条件的表面流系统,通过导流保证水流以折流方式运行,通过连续的无水生植物区与沉水植物密植区串联单元,使水体充分与沉水植物和底质接触,形成连续的好氧、缺氧或厌氧单元,有利于氮素连续且充分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本发明功能分区明显、氮素净化效率高,工艺过程易于管理和控制,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且生态工法在保证水质效果的同时兼具增强水环境观赏性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具有一定流速的城镇河涌与乡村水塘的面源污染生态处理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787887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510156548.X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涌或水塘的硝化反硝化脱氮自然平流式生态系统及工法,通过水生植物有无的生态工法营造不同环境条件的河涌系统,利用水流运行中通过连续的无水生植物区与水生植物密植区布置单元,以科学模拟A/O工艺实现自然平流式表面流系统,保证水流均匀推流并充分与水生植物和底质接触,形成连续的好氧、缺氧或厌氧部分,达成连续且充分反应的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本发明功能分区明显、对于氮素去除效果较好,工艺过程易于管理和控制,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且生态工法在保证水质效果的同时兼具增强水环境观赏性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具有一定流速的城镇河涌与乡村水塘的面源污染生态处理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876410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11531.X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11/0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重金属和/或氮磷污染底泥的原位持续修复方法,利用活性多孔生态混凝土覆盖材料在底泥-水界面形成多孔生态混凝土覆盖层,并在覆盖层上种植沉水植物,实现对重金属和/或氮磷污染水体底泥的原位持续修复,以及底栖生境的重建修复;所述活性多孔生态混凝土覆盖材料包括以下重量比的组分:活性粗骨料:水泥:水=4.02~5.69:1:0.25~0.30;活性粗骨料为沸石、火山石或活性碳。该方法通过活性覆盖层与沉水植物的协同作用,能持久有效稳定的控制底泥中重金属和氮磷的内源释放,而且活性覆盖层可以较好的保障底泥覆盖层的整体结构完整性,为底栖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利于修复水体后期的底栖生境恢复和重建。
-
公开(公告)号:CN104773918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56612.4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河涌或水塘的硝化反硝化脱氮人工折流式生态系统及工法,利用河流自然生态硝化反硝化脱氮原理,通过沉水植物有无的生态工法营造不同环境条件的表面流系统,通过导流保证水流以折流方式运行,通过连续的无水生植物区与沉水植物密植区串联单元,使水体充分与沉水植物和底质接触,形成连续的好氧、缺氧或厌氧单元,有利于氮素连续且充分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本发明功能分区明显、氮素净化效率高,工艺过程易于管理和控制,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且生态工法在保证水质效果的同时兼具增强水环境观赏性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具有一定流速的城镇河涌与乡村水塘的面源污染生态处理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787887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56548.X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涌或水塘的硝化反硝化脱氮自然平流式生态系统及工法,通过水生植物有无的生态工法营造不同环境条件的河涌系统,利用水流运行中通过连续的无水生植物区与水生植物密植区布置单元,以科学模拟A/O工艺实现自然平流式表面流系统,保证水流均匀推流并充分与水生植物和底质接触,形成连续的好氧、缺氧或厌氧部分,达成连续且充分反应的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本发明功能分区明显、对于氮素去除效果较好,工艺过程易于管理和控制,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且生态工法在保证水质效果的同时兼具增强水环境观赏性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具有一定流速的城镇河涌与乡村水塘的面源污染生态处理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