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86593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475457.X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菇蛋白奶昔及其制备方法。A、将香菇、双孢蘑菇按质量比例1:2~1:8在10‑20℃下进行脱水粉碎;B、粉碎物用水浸提,抽滤,收集滤液,滤液缩喷雾干燥成粉末,得到双菇蛋白奶昔。本发明能有效地提取了双孢蘑菇、香菇的蛋白,获得高蛋白含量的双菇蛋白奶昔,双菇蛋白奶昔无过敏,具有较好的补充蛋白质功效,因此从食用菌提取蛋白开发蛋白类产品填补了市场的空缺。
-
公开(公告)号:CN112574893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486373.6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鲍氏桑黄孔菌、其发酵产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鲍氏桑黄孔菌的分类命名为Sanghuangporus baumii HMGIM‑D150705,该菌种于2020年11月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307。本发明通过从野生资源中获得鲍氏桑黄孔菌菌株,经人工发酵后,对其发酵产物提取物进行分析,发现所述鲍氏桑黄孔菌的发酵产物提取物可显著抑制三阴性恶性乳腺癌细胞的增长,具有明显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552421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51066.4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广东粤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8B37/00 , A61K31/715 , A61K33/04 , A61K36/074 , A61P35/00 , B82Y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灵芝多糖纳米硒的制备方法、灵芝多糖纳米硒及其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亚硒酸钠溶液与灵芝多糖溶液混合均匀,然后滴加抗坏血酸,恒温搅拌反应,得到反应液;(2)将步骤(1)所得的反应液透析,即得到灵芝多糖纳米硒溶液。本发明以亚硒酸钠为硒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灵芝多糖为表面修饰剂,绿色制备表面功能化的纳米硒复合物,通过该制备工艺制备的灵芝多糖纳米硒,具有粒径小、分散性好、无定形态、低毒性、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作为预防和/或治疗癌症的药物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52216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544207.7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2N1/20 , C12N15/11 , C12Q1/689 , C12Q1/04 , A61K35/747 , A61P31/14 , A23L33/135 , C12R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具有抗病毒能力的发酵乳杆菌PV22及其应用。Lactobacillus fermentum PV22于2020年12月18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376。发酵乳杆菌PV22能显著降低病毒的感染力,短时间内即达明显拮抗病毒的效能,且抗病毒效果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还可提高感染病毒细胞的感染后存活率。因此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PV22可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病毒感染的产品(如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等)中进行应用,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30096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84917.3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2N1/20 , A23L33/135 , A61K35/744 , A61P39/06 , A61K8/99 , A61Q19/08 , C12R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及其应用,其中所述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123,本发明的乳酸菌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安全性高,体外清除自由基与活性氧功能明确,体内缓解氧化应激作用明显;该乳酸菌可用于制备微生物制剂,扩大了乳酸菌菌种的种类,在食品、化妆品、药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812019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711200475.5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
IPC: A61K35/747 , A61P1/00 , A61P1/04 , A23L33/135 , A23L33/125 , A61K35/745 , A61K35/744 , A61K31/702 , A61K31/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含巴戟天低聚果糖的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巴戟天低聚果糖和复合益生菌按照重量比8:1‑15:1混合均匀得到,所述复合益生菌为包含重量比为1‑2:1‑2:1‑2:1‑2:1‑2:1‑2:1‑2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的混合物。本发明的上述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改善胃肠功能,与单纯的使用复合益生菌例如本发明所述的复合益生菌相比,具有显著的协同辅助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17591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83717.8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IPC: C12N5/20 , C07K16/10 , G01N33/543 , G01N33/569 , G01N33/5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杂交瘤细胞株3G41D6、抗GII.4型诺如病毒P蛋白单克隆抗体和应用。所述的杂交瘤细胞株3G41D6的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138。该杂交瘤细胞株3G41D6可分泌抗GII.4型诺如病毒P蛋白单克隆抗体。以杂交瘤细胞株3G41D6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由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139的杂交瘤细胞株3G71B10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结果清晰等优点,为诺如病毒体外诊断方法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094358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1000300.1
申请日:2020-09-22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广东粤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8B37/00 , A61P39/06 , A61K31/715 , A23L33/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抗氧化功效的西藏灵芝多糖GLP‑1、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灵芝多糖GLP‑1提取于西藏灵芝粉末,其多糖含量为73.36%,糖醛酸含量为2.27%,重均分子量为6.31kDa,蛋白含量极低。本发明首次从西藏灵芝中分离制备出西藏灵芝多糖GLP‑1,GLP‑1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等组成,具有‑OH、C‑H、C‑OH、α‑异构吡喃糖以及α‑,β‑糖苷键的特征吸收峰,无三螺旋结构,热稳定性良好;此外,得到的多糖GLP‑1具有化学抗氧化活性,且可保护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免受叔丁基氢过氧化物诱导造成的氧化损伤,在抗氧化活性方面具有很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02988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1054958.0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鉴定瑞士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分子标记、检测引物和检测方法。所述的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2、3、4、5或6所示。本发明能有效鉴定瑞士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具有快速、准确、经济和操作简单等优点,便于食品企业和检验机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979292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30727.0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携带多重耐药基因cfr和lsa(E)的MRSA的用途。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ta2868B2在筛选功能微生物、药物或抗菌材料中的应用,所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2868B2,保藏号:GDMCC No:6103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携带多重耐药基因cfr和lsa(E)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2868B2。该菌株对11种类型的抗生素特别是利奈唑胺耐药,可做为筛选新型功能微生物/药物/抗菌材料的模型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