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铸-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均匀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03442A

    公开(公告)日:2005-04-06

    申请号:CN200410074390.3

    申请日:2004-09-14

    Inventor: 杨滨 张济山

    Abstract: 一种熔铸-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均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过程包括圆盘式叶片材料的选择、机械搅拌过程和圆盘式叶片材料的保护措施三部分。具体工艺为:选用高纯、高强和高密的石墨作圆盘式叶片;机械搅拌搅拌器的转速选择300~3000转/分钟;搅拌时间选择5秒~30分钟;圆盘式石墨叶片的保护措施:浸渗Al2O3溶胶;搅拌温度选择680~750℃;搅拌时间选择5秒~30分钟。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有助于获得颗粒均匀分布、组织致密的铝基复合材料。

    一种原位α-Al2O3晶须和TiC颗粒复合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57987A

    公开(公告)日:2004-12-29

    申请号:CN200410001158.7

    申请日:2004-0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位α-Al2O3晶须和TiC颗粒复合强化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过程包括制备预制块和熔制铝基复合材料两个阶段:可选择三类反应物:第一类:4Al+Ti+C+3O2→2Al2O3+TiC,第二类:4Al+C+2O2+TiO2→2Al2O3+TiC,第三类:4Al+Ti+2C+2O2+TiO2→2Al2O3+2TiC。将上述各种原材料按化学计量比放入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再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在室温下压制成型,压力范围为25~100MPa;然后进行熔制复合材料。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使基体合金的熔炼与增强相的生成同步进行,明显缩短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流程、降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成本,可广泛用于要求轻质高强复合材料的场合。

    一种原位合金化与反应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389C

    公开(公告)日:2003-05-14

    申请号:CN00109469.6

    申请日:2000-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原位合金化与原位反应颗粒共同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原位反应生成陶瓷颗粒增强相的同时生成合金化元素,实现方法可用熔铸原位反应法或粉末冶金原位反应烧结法;使工艺过程中的原材料准备工作简单化,并且能减少常规熔铸工艺中的合金化工序。本发明主要适用于设计与制备包括以铝合金,铜合金,锌合金,钛合金,铁合金和镍合金等为基体在内的各类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一种TBM刀圈热处理工装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8763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019482.9

    申请日:2024-0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TBM刀圈热处理工装及使用方法,属于工程技术领域,工装技术方案包括挂装件、吊杆和上下对应设置的星盘,吊杆的尾端设有法兰头,吊杆的前端设有销孔;工装吊杆前端依次穿过下星盘、工件和上星盘的中心孔,通过销钉与挂装件可拆式连接。淬火时,刀圈刀刃部接触冷却液淬火,获得高硬度;刀圈内圈被上下星盘保护不直接接触冷却液,经回火后获得高韧性。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不对工件施加外部作用力,可以将工装吊起,便于零件垂直入淬火液,以达到减小变形的目的。

    一种析出相提高高熵合金高温强塑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1189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483087.7

    申请日:2022-0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析出相提高高熵合金高温强塑积的方法,属于高熵合金领域。本发明合金化学成分由Al、Co、Cr、Fe、Mo、Ni、Nb、C和Hf组成,通过熔炼‑退火‑锻造‑热轧‑退火的工艺,有效地提高了高熵合金的锻造性能,显著细化合金组织,控制有序相NiAl/CrMo的析出,降低合金的晶格畸变,最终形成细小孪晶,能有效提升合金的高温塑性及热加工性,实现高温下强度塑性的良好匹配。本发明方法易行,可重复性高,成本低,可制备大尺寸、高温性能优良的高熵合金,易于实现工业应用和推广。与目前广泛研究的CoCrFeNi(Al,Mo)体系中可拉伸且具耐热潜质的高熵合金对比,700℃高温性能优势明显。

    提高SA106B低碳钢管材内壁抗腐蚀性的表面处理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09891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10234481.5

    申请日:2019-03-26

    Abstract: 一种提高SA106B低碳钢管材内壁抗腐蚀性的表面处理及测试方法,属于核电关键结构材料领域。利用高压气动加速喷丸技术对SA106B无缝钢管内壁进行改性,主要通过控制相变、细化析出物、改善珠光体相结构,增加晶界体积分数等方式,抑制SA106B低碳钢不同成分相间的电偶腐蚀,强化表面氧化膜结构,达到提高材料抗腐蚀性能的目的。本发明处理设备简单,价格低廉,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可针对核电关键结构管状材料的内壁进行强化处理,达到有效改善管状材料内壁耐腐蚀性能的目的。

    一种表征铸造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点蚀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44679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049079.5

    申请日:2018-01-18

    Inventor: 杨滨 尤晔

    Abstract: 一种通过钝化膜表征铸造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点蚀性能的方法,属于腐蚀技术领域。将Z3CN20.09M铸造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在475℃热老化不同时间后切割成10mm×10mm×4mm试样,清洗打磨制备成电化学试样,接好电极之后浸入0.5mol/L的硫酸溶液中,首先施加负电位除去试样制备过程中形成的钝化膜,再施加正电位0.5V,0.5~1小时以制备钝化膜。钝化处理过的试样连接好电极之后,浸入3.5%的氯化钠溶液中30分钟以获得稳定的开路电位。测试钝化膜阻抗随电位变化的情况,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位范围为-0.1~0.6V,电位增量为0.01V,频率为1000Hz。测试完成后,计算并绘制Mott-Schottky曲线。根据公式由曲线斜率计算出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点缺陷浓度。点缺陷浓度越大,表明铸造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耐点蚀性能越差。

    一种细化AP1000核电站主管道锻件管嘴部位晶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24892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062472.4

    申请日:2015-0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化AP1000核电站主管道锻件管嘴部位晶粒的方法,属于不锈钢异型钢坯整体锻造细晶化控制技术领域。首先将钢坯预成型,预成型后的锻件形状尺寸满足截面为正八边形,主体段部分正八边形高度为980?1050mm,预留凸台部位正八边形高度大于1480mm,使其有足够的变形量来锻造管嘴。然后在不同方向上对其压下至一定程度,最后通过机加工获得最终形状尺寸。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减少锻造火次,提高锻造效率,既满足主管道凸台部位的尺寸,又达到了晶粒度2级以上目标的要求。

    一种TiB2/Si-Al电子封装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45926B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210527903.6

    申请日:2012-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iB2/Si-Al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电子封装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工艺过程包括配制混合盐、熔炼(60~70)wt%Si-Al合金、熔铸-原位合成TiB2颗粒、喷射沉积成形TiB2/Si-Al复合材料和TiB2/Si-Al复合材料热等静压五个阶段。本发明在不影响Si-Al合金的热膨胀系数、热导率和密度的前提下,有效地细化初晶硅尺寸并解决了其在Si-Al合金两相区加热保温时粗化的问题。该复合材料广泛适用于电讯、航空、航天、国防和其它相关工业电子元器件所需的新型封装或散热材料。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铝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61073B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110341031.X

    申请日:2011-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铝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锂离子电池技术。本发明采用喷射成形技术辅以碳热还原法制备硅铝碳复合负极材料,将Al和Si在中频感应真空电炉(真空度为0.01~1000Pa)中熔炼,成份均匀后再进行气雾化和喷射成形,气雾化和喷射成形的主要工艺参数为:雾化气体为N2或Ar;雾化压力为0.1~10MPa;导流嘴直径为0.5~10.0mm,沉积距离为50~1000mm。将硅铝合金与葡萄糖的酒精溶液搅拌、超声混合均匀,在50-80℃下蒸发掉无水酒精,再把残留物置于流动的氮气或氩气氮气气氛中,以1~30℃/min的升温速率达到500~1000℃后,保温0.5~1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的硅铝碳复合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可逆比容量高达766mAh/g。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