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46293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610895945.3
申请日:2016-10-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R33/18
Abstract: 一种高精度大量程非接触式测量磁致应变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电磁铁底座、电磁铁固定支架、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旋钮、第二旋钮、测量固定台、样品台、第一三轴位移台、第二三轴位移台、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数据处理装置,在测量样品的应变时,将样品固定在样品台上,通过第一激光位移传感器和第二激光位移传感器射出的激光在样品表面产生的反射回路的变化来计算样品发生的应变量,该过程实现了对样品的非接触式测量,无需在样品的表面贴应变片,因此样品不会受到应变片最大变形量的限制,也避免了应变片阻碍样品的变形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939895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15866.7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535 , F16F9/34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提高挤压式磁流变液被动隔振器的阻尼力的方法及隔振器,通过多个含通孔的永磁铁片磁极相异布置形成多个腔室,相邻磁铁片上的通孔错开布置;磁流变液通过通孔流入或流出腔室并挤压悬浮颗粒形成的链状排布,磁场下的上述链状排布在受到挤压时形成对磁流变液的阻滞力,上一级腔室的一部分磁流变液被挤压入下一个腔室,以上各腔室阻滞力总和即为所述挤压式磁流变液被动隔振器的阻尼力。本发明的优点:克服了现有的半主动磁流变阻尼器在工作期间刚度小、对突发供电故障时阻尼急剧丢失、对电能的依赖以及相应工作部件散热能力差等缺陷与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7881394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1209823.5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0/00 , C22C1/023 , C22C19/005 , C22C19/03 , C22F1/002 , C22F1/10 , H01F1/015
Abstract: 一种Ni-Co-Mn-In-Ge磁制冷合金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磁性制冷材料技术领域。所述Ni-Co-Mn-In-Ge磁制冷合金材料的化学分子式为Ni45Co5Mn36.5In13.5-xGex,合金中元素的摩尔数之和为100,其中1≤x≤4。本发明通过原料配比、真空电弧多次反复熔炼,制备多晶铸锭,在高纯惰性气体保护下退火,然后迅速水冷,从而制备出Ni-Co-Mn-In-Ge磁制冷合金块体坯料。本发明的合金块体在1.5T外加磁场下,通过升温磁化的方式得到绝热温变变化范围为1.34-2.69K。本发明的磁性合金材料能够在室温附近能够获得较大的绝热温变,伴随有巨大的磁热效应,可作为宽温域工作范围的一种磁制冷工质。
-
公开(公告)号:CN106119661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15859.2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0/00 , B22D11/06 , B22D11/0642 , B22D11/0697 , C22C1/03 , C22C22/00 , H01F1/015
Abstract: 一种Mn‑Ni‑Sn‑Co合金薄带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Mn‑Ni‑Sn‑Co合金薄带中元素的摩尔数之和为100,元素的摩尔比为Mn:Ni:Sn:Co=(49.5~50.5):(33.5~38.5):(7.5~8.5):(3.5~8.5);制备方法为:(1)真空电弧熔炼多次反复熔炼;(2)甩带法制备厚度为90~120μm合金薄带。本发明合金薄带在升温过程,呈现出磁性转变与结构转变的协同发生,具有磁场诱发马氏体逆相变的特征。本发明合金薄带通过Co添加,提高了铁磁奥氏体的饱和磁化强度,扩大了奥氏体与马氏体之间的磁性差别,显著提高多晶合金薄带的磁热性能,在1T磁场下,磁熵变化为2.4~7.6Jkg‑1K‑1,在1.5T磁场下,磁熵变化为3.5~11.0Jkg‑1K‑1。
-
公开(公告)号:CN11705535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144690.3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策略和神经网络的锅炉控制方法,涉及综合能源运行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基于动态事件的机制来解决具有非对称输入约束的连续时间锅炉汽轮机系统的最优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事件的动态触发机制并通过引入正的内部动态变量来减少控制器的更新次数,目标是针对给定的性能指标函数,找到最优的事件触发控制策略,使系统在跟踪理想信号的同时,性能指标函数最小。通过引入跟踪误差变量,将最优跟踪问题转化为具有对称输入约束的最优稳定性问题,然后设计了三个神经网络分别逼近系统模型、值函数和控制策略,并通过Lyapunov方法证明了所提优化算法的可行性,且系统不会呈现Zeno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3111541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110510271.1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 东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30/0201 , G06Q50/06 , G06N3/126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9/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菱镁负荷智能调控的需求响应建模与能效提升方法,涉及需求响应和能效提升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建立一种考虑菱镁各设备个体的需求响应模型和余热利用模型,通过对菱镁负荷与余热利用设备的需求响应优化控制,同时实现菱镁工艺提高用电经济性、响应电网调控与提升菱镁工艺能效的目的。通过引入需求响应建模,提高菱镁工艺的经济效益,同时解决目前菱镁负荷用电高峰时破坏电网稳定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减少了余热浪费和原料浪费的现象,提高了工艺过程中能源的利用率,在提升菱镁工艺能效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796845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0204315.8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ORC的工业能源梯级利用供电系统及方法,涉及工业能源利用技术领域。本系统包括余热锅炉发电设备和ORC发电设备、计算机、传感器、AD转换电路、DSP;本发明引入ORC发电系统,解决目前工业低温余热浪费的问题,同时在基于ORC的工业能源梯级利用供电系统中,优化整体系统结构,对解决工业整体余热难题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将能源梯级利用理论应用到工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927510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910989942.X
申请日:2019-10-1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1R31/08 ,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输电线路双端行波故障测距的频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位于线路两端的测量元件通过全周波法检测并记录三相故障暂态电流;2)利用Karenbauer变换获得电流线模、地模分量;3)对行波线模、地模分量进行小波包变换,通过小波系数能量最大原则确定自然频率所在频带,计算线模、地模自然频率,并构造测距公式计算故障距离。本发明不需要波速信息,不需要进行数据同步,避免了时域波头这反射不易提取的问题,减少了不确定参数带来的误差影响,大量实验仿真表明,可以有效提高基于行波自然频率的测距精度,从而有效提高了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9479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787591.1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Inventor: 宁辽逸 , 胡博 , 任守东 , 刘宇 , 雷振江 , 杨东升 , 金硕巍 , 周博文 , 李广地 , 罗艳红 , 杨波 , 奚超 , 贺欢 , 郝睿 , 李松涛 , 祝湘博 , 陈荣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菱镁负荷虚拟电厂源网荷储智能控制装置及方法,涉及电力负荷智能调节控制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采集模块、传输模块、总线通信模块、5G通信模块、存储模块、计算模块、控制模块;对包含工业负荷的虚拟电厂的分布式新能源优化利用,消纳了新能源,增加了虚拟电厂的收益;对菱镁工业产品冷却散热阶段的热量进行分级综合利用,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提高效益;对现货市场下的虚拟电厂的峰值进行调控,实现了综合优化控制经济效益与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3283641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476956.9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30/27 , G06K9/62 , G06N3/00 , H02J3/00 , H02J3/28 , H02J3/30 , H02J3/38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风电预测误差时空相关性复合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包括步骤S1: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建立多个风电场预测误差的边缘分布函数,针对误差分布的特点,构建混合copula函数模型;步骤S2:使用最大期望值算法估计copula函数参数,并确定每种copula函数所占权重,采用蒙特卡洛场景生成法和K‑means聚类进行场景生成与缩减,得到优化配置所需场景;步骤S3: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考虑输电网络运行的储能优化配置模型;步骤S4:模型中考虑能量损失比例评价指标与储能效益评价指标;步骤S5:对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采用求解器和狼群算法联合对问题模型进行求解,最终得到最佳配置容量,实现系统的最优经济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