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肯循环系统及其过压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975091U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922387186.1

    申请日:2019-1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朗肯循环系统及其过压保护装置,其中,过压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压力测量装置、进液管路及排液管路,压力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动力循环装置的管路内压力,第一储液罐包括第一储液袋。进液管路与第一储液袋的内腔连接,进液管路上设有控制进液管路开闭的第一控制阀;排液管路与第一储液袋的内腔连接,排液管路上设有补液泵及控制排液管路开闭的第二控制阀。在本申请提供的过压保护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一储液袋及时将动力循环装置内高压液体排出,待动力循环装置压力恢复正常后再将液体排入,避免动力循环装置高压故障损坏的情况,朗肯循环系统的使用安全性提高。

    车载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314300U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922387127.4

    申请日:2019-1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低品位有机朗肯循环装置包括发动机、低品位膨胀机、低品位冷凝器、低品位工质泵、低品位预热器及低品位蒸发器;低品位有机工质进入低品位预热器与发动机的冷却流道中的冷却剂进行换热;低品位有机工质进入低品位蒸发器与发动机排出的烟气进行换热;高品位有机朗肯循环装置包括高品位蒸发器、高品位膨胀机、高品位冷凝器及高品位工质泵,高品位有机工质进入高品位蒸发器与发动机排出的烟气热交换;用于混合空气与发动机排出的烟气的空气混合腔,空气混合腔的进气口与低品位蒸发器的排气出口连通,空气混合腔的出气口与发动机的进气端连接。车载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提高发动机余热回收利用效率。

    一种车载蓄热式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239804U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20971566.7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蓄热式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首尾依次循环相连的工质泵、蒸发器、膨胀机和冷凝器;蒸发器与膨胀机之间的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且蒸发器与膨胀机之间设置有与循环管路并联的旁通循环管路,旁通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和蓄热式蒸发器;蒸发器的热源进口、蓄热式蒸发器的热源进口通过控制阀与发动机排气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车载蓄热式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在传统有机朗肯循环中加入蓄热式蒸发器作为发动机短时间内低功率运行时的缓冲器,使其对发动机运行工况要求降低,且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换热效率。

    用于膨胀机的能量回收装置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09569038U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822208233.7

    申请日:2018-1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量回收利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膨胀机的能量回收装置及发动机。包括膨胀机、连接盘、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齿轮、第一能量转换单元和第二能量转换单元,所述连接盘连接于所述膨胀机输出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能量转换单元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能量转换单元相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能够分别以磁性连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盘相连接。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膨胀机的能量回收装置及发动机,将机械式和发电式相结合,解除了机械式回收的限制条件,可随时进行机械式能量回收方式和发电式能量回收方式的切换,降低回收能量利用的损失,提高了回收能量的利用率。

    发动机制动能量回收利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294594U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721855945.7

    申请日:2017-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制动能量回收利用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制动能量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气缸盖,所述气缸盖上设有制动气道和能够与所述制动气道相互配合的制动气门,所述制动气道通过高压管路与储气罐相连通,通过控制所述制动气门的开启能够连通所述储气罐和与所述气缸盖相配合的气缸。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制动能量回收利用装置,能够有效的在发动机进行制动时将气缸内排出的高压气体存储于储气罐内,实现制动能量的回收,并能够在发动机需要补气时,将储气罐内存储的高压气体释放到气缸内,实现能量的再利用,有效地降低了发动机的泵气损失,并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

    一种可实现停缸功能的挺柱、配气机构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06737967U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621408143.7

    申请日:2016-12-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配气机构中,挺柱分为上挺柱体和下挺柱体,两部分通过定位销定位,同时通过挺柱连接销相连。连接销将挺柱两部分连接为整体时,可通过凸轮的运动推动整个配气机构运动实现气门正常开闭;当需要停缸时,电磁阀加电,油路连通,机油进入连接销油腔推动连接销运动,使上挺柱体与下挺柱体分离,凸轮推动下挺柱体相对上挺柱体运动,而上挺住体及以上的配气机构不运动;电磁阀加电的同时切断该气缸燃油供给。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停缸过程中,停缸气门不运动,气缸不进行进排气过程,可以减少发动机的泵气损失。并且通过停缸变排量功能,可以提高剩余气缸的负荷率,改善发动机效率,降低燃油消耗。

    一种尿素混合器
    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743609U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22650568.1

    申请日:2020-1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尿素混合器,包括用于形成混合腔室的管壳和设置在管壳内的混合组件,该混合组件包括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叶片、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叶片、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能够实现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之间夹角的调节,且当尿素混合器处于喷尿素的排气工况时,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处于垂直位置,以增强混合器的混合效果;当尿素混合器处于不喷尿素的排气工况时,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处于夹角最小位置,并且沿管壳的排气流向顺向布置,以降低排气阻力和排气背压,继而降低油耗。

    蒸发器及发动机
    4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601199U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22334822.4

    申请日:2019-12-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发器及发动机,其中蒸发器包括用于热介质流动的热介质流动通道及用于对热介质换热的冷介质流动通道,冷介质流动通道内设有冷工质,冷介质流动通道包括主流动通道及与相邻两个主流动通道侧壁连通的旁路流动通道,旁路流动通道的出口与主流动通道出口的距离小于旁路流动通道的进口与主流动通道出口距离,冷介质流动通道外壁的蓄热空间填充有蓄热材料。在本申请提供的蒸发器中,通过在相邻两个主流动通道之间设置连通的旁路流动通道,增加了冷介质流动距离,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车用余热回收系统
    4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314403U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922490078.7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余热回收系统,发动机、蒸发器、膨胀机、冷凝器及工质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工质泵之间的分离组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用于对工质进行分离的分离器,所述分离器的分离器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分离器具有多个单一工质的分离器出口;多个储存单一工质的工质储液罐,多个所述工质储液罐的进口与多个所述分离器出口一一对应连通,多个所述工质储液罐的出口与所述工质泵的进口通过连接管道连通;多个用于控制流量的控制阀,多个控制阀与多个所述连接管道一一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余热回收系统,能够依据发动机的工况,选择不同的工质,有效提高了余热回收效率。

    气门调节装置、全可变配气机构以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06707788U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20297299.0

    申请日:2017-03-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门调节装置、全可变配气机构以及发动机,气门调节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挺柱体和下挺柱体,且所述上挺柱体和下挺柱体之间形成液压油腔,所述上挺柱体和下挺柱体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时能够调节所述液压油腔的大小;与所述液压油腔连通的油道,且所述油道上设置有阀门,液压油能够经所述油道进出所述液压油腔。该气门调节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发动机气门工况适应具有局限性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