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5759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226480.8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25B11/091 , C25B11/054 , C25B11/056 , C25B11/065 , C25B1/27 , B82Y40/00 , B82Y30/00
Abstract: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合成氨技术越来越成为工业发展的命门,生产非贵金属的催化剂用于电催化分解硝酸根(NO3‑)饱和的电解液实现硝酸根还原制氨的研究备受关注,近几年在能源领域一直是最大热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催化硝酸根还原催化剂Fe‑CoS2/CC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电催化硝酸根还原方面的应用,首先,在特制的反应溶液中加入特定比例的铁、钴试剂,利用水热合成法,将预反应液与碳布一起加入到反应釜中加热,反应得到铁钴前驱体,然后,将铁钴前驱体置于特定氮气流速的管式炉中进行硫化处理,最终得到铁硫化钴杂化物Fe‑CoS2/CC,该Fe‑CoS2/CC催化剂在电催化硝酸根还原(NO3‑RR)领域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相对标准氢电极下,氨产率达到17.2×10‑2 mmol h‑1 cm‑2,法拉第效率达到88.92%。
-
公开(公告)号:CN11454459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018737.0
申请日:2022-01-0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1/76 , G01N27/327 , G01N27/48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需还原气体保护的Eu(II)‑MOF制备方法以及基于该材料作为近红外探针构建电致发光传感器检测新型环境雌激素的应用,属于环境污染防治、电致发光传感、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物材料技术领域。其主要步骤是将1,10‑邻菲罗啉与氯化铕作为原料在还原剂的辅助下通过水热法制备Eu(II)‑MOF作为发光探针,再利用两步法合成Fe3O4‑Ag纳米棒作为基底材料构建近红外竞争型电致发光传感器。该材料制备所用原料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反应能耗低,具有工业应用前景,且所构建的近红外电致发光传感器能够在高温、高压、重污染等环境下稳定高效工作,适宜用于环境污染检测,具备较强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45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431336.X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26 ,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了一种基于信号极性转换策略的抗原在下型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细胞角蛋白。3,4,9,10‑苝四甲酸作为基础光敏材料,是一种含有五个苯核的共轭有机染料,具有优良的成膜性和光学性能。二氧化锡敏化的3,4,9,10‑苝四甲酸进一步提高了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基础信号和稳定性。此外,具有亲和素功能化的铟铜作为光电化学传感器的信号探针可以将基极阳极光电流转换为阴极光电流。因此,光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了标记前后的光电流极性转换。使用具有亲和素功能的硫铟铜,细胞角蛋白检测前后光电流的极性发生变化,因此所制备的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实现了对细胞角蛋白的超灵敏检测。其检测限为3.5 fg/mL。
-
公开(公告)号:CN113252747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628104.7
申请日:2021-06-0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26 ,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供能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具体是设计了一种利用光电阳极WO3/In2S3和光电阴极Pt‑ZnO/Bi2S3同时促进产生阳极光电流的自供能传感器,可用于光电化学免疫传感检测。在可见光照射下,Pt‑ZnO/Bi2S3作为光电阴极具有较好的能带匹配结构可以提供稳定的阴极光电流;WO3/In2S3异质结构为光电阳极基底材料提供稳定的阳极光电流,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可增加光的捕获和生物分子的负载。此外,光电阳极WO3/In2S3的光生电子沿外电路流动,吸引光电阴极Pt‑ZnO/Bi2S3的光诱导空穴,加速载流子传输速率,提高阳极光电流响应。制备的BiNS‑Fe@Fe作为标记物,竞争性的消耗光能和电子供体,提高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本发明构建的自供能传感器,用于快速、灵敏光电化学免疫传感检测肿瘤标志物,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和较低的检出限。
-
公开(公告)号:CN113138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98020.6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紫外与荧光同时检测的微流控光谱在线检测仪。本研究从材料光谱特性与尺寸、形貌的关系为切入点,针对当前市场的光谱(紫外‑可见、荧光)检测仪器存在的操作繁琐、时间长、灵敏度低,设备规模大无法与微流控设备串联等缺陷,通过自选配件,自主搭建了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时在线光谱检测系统,该仪器集成紫外与荧光功能(已开发,未来将解锁荧光寿命与量子产率单元),且能够实现待测物流动状态下的连续检测,积分时间低至5 ms,它能够与微流体合成设备串联实现瞬间合成反馈,保证材料高通量合成的均一性,完全颠覆以往通过收集、离心、干燥、形貌与光谱测试、指导合成这种五元一体的复杂模式,具有强有力的产业化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0297023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10612675.4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降钙素原电化学催化协助的自增强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以多孔纳米阵列BiVO4/CuS为基底材料并在可见光照射和阳极偏压下来获得电化学催化协助自增强的光电流。基底材料两组分能带匹配良好,有利于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光激发的空穴在阳极偏压下能够氧化水产生H2O2,空穴激发的H2O2能被CuS催化还原,进一步有效抑制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提高光电流强度。用聚苯乙烯微球作为二抗标记物能显著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根据待测降钙素原量不同,导致结合的二抗标记物的量不同,进而导致了对光电流信号响应程度的不同。构建的传感器实现了对降钙素原的灵敏检测,其检测限为17.8 fg/mL。
-
公开(公告)号:CN111855769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12658.3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327 ,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压力变化式微流控芯片合成的金银核壳纳米粒子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微流控合成与电化学传感器领域。本发明采用压力变化式微流控芯片合成的金银核壳纳米粒子具有形貌可控、核壳厚度可调、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本发明将金银核壳纳米粒子作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底,用于降钙素原的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66618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92280.2
申请日:2019-11-1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可控合成金纳米星的方法。在本发明中,采用分步合成法,通过制备多孔分步进料的微流控芯片可控合成不同尺寸金纳米星。所述多孔分步进料微流控芯片包括进样区1、8、13,混合区4、12,加热区4,反应区5、15和出样区6、16五个部分。通过改变反应溶液的浓度、微流控管道的内径尺寸、反应溶液在微流控管道内的流速和反应剂与还原剂的比率来调控合成金纳米星的尺寸。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可控合成金纳米星的方法,合成过程节省材料,操作简便,合成结果精确可控,结构优化实现多孔分步进料,实现了不同尺寸金纳米星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050140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952259.9
申请日:2019-10-0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1/76 , G01N33/68 , G01N33/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马来酰亚胺功能的琼脂糖凝胶基蛋白微阵列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传感与免疫分析领域;本发明采用有机合成法,用3-马来酰亚胺基苯甲酸琥珀酰亚胺酯(MBS)活化琼脂糖凝胶(AG),利用重组蛋白A的C端半胱氨酸巯基与MBS中的不饱和羰基间的特异性识别形成稳定硫醚键而构建一种蛋白基微阵列;该法能够有效维持蛋白A二级、三级结构稳定,同时将能够识别抗体Fc域的N端充分暴露,提升固定抗体的活性;再结合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策略,能够实现疾病标志物的超灵敏检测;该传感器构建简单,成本消耗低,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临床应用潜力大。
-
公开(公告)号:CN110441295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87984.5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1/76 ,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一种基于铁蛋白封装Ir(ppy)3的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材料领域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pH引导的蛋白解聚/重组法,在去铁铁蛋白Ft内部封装大量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分子得到Ft-Ir(ppy)3作为电致化学发光ECL能量供体,以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纳米金作为ECL能量受体,首次基于Ir(ppy)3优异的ECL性能及其与纳米金的ECL共振能量转移原理提出了一种制备简单、成本低、反应能耗低、绿色环保、灵敏度高的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类胰蛋白酶的实际样品检测,检出限低至1.3 fg/mL,线性范围宽至5 fg/mL-100 ng/mL,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