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734535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158784.X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8/32 , B29C70/14 , B29C70/28 , B29C70/36 , C23C18/2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表面金属化领域,提供了一种提高复合材料与镍镀层结合强度的工艺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复合材料表面添加含有镀镍短纤维的过渡层,镀镍短纤维随机分布或可根据性能要求在磁场作用下按照一定的方向性分布于过渡层中,复合材料与过渡层共固化成型,然后在过渡层表面化学镀镍,得到表面镀镍的复合材料产品。与传统方法通过采用不同粗化方式来提高镀层与复合材料的结合强度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过渡层中镀镍短纤维贯穿过渡层并嵌入到镍镀层中,起到桥联复合材料与镍镀层的作用,能极大提高镀层的结合强度,且可以通过磁场来调控过渡层中镀镍短纤维的方向,使镀层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可设计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441698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729868.5
申请日:2014-12-0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调整热压罐内流场温度均匀性的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调整热压罐内流场温度均匀性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有限元的方法模拟复合材料制件热压罐成型工艺,针对模具低温区域进行温度补偿,采用鼓风装置改变热压罐内低温区域流体的流动速度,加快该区域流体和外界的换热速率,使热压罐流场温度均匀。采用Catia软件建立模型,导入Ansys ICEM划分网格;通过流体分析软件模拟热压罐工艺中的流场和温度场,确定热压罐内流场低温区域的位置;在低温区域中确定鼓风装置的安装位置和风速。通过鼓风装置改变热压罐内低温区域流体的流动速度,使热压罐流场温度均匀。该方法提高了复合材料制件成型质量,既节约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002979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10227877.4
申请日:2014-05-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4D47/0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支撑结构的热形变自调整支撑装置属于支撑结构热形变领域,涉及一种支撑结构的热形变自调整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筒壁基座、压电复合纤维驱动器和光纤应变传感器,筒壁基座采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成,若干个压电复合纤维驱动器均匀分布粘贴在筒壁基座外表面,所用的粘贴剂为环氧树脂胶;若干个光纤应变传感器均匀分布粘贴在筒壁基座内表面,并与压电复合纤维驱动器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压电复合纤维驱动器通过外接独立电源驱动而产生形变。本发明可调整筒壁结构热形变范围大,调整精度高。本发明自调整能力强,并且可广泛用于各类高精度观测台的支撑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4441698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29868.5
申请日:2014-12-0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调整热压罐内流场温度均匀性的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调整热压罐内流场温度均匀性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有限元的方法模拟复合材料制件热压罐成型工艺,针对模具低温区域进行温度补偿,采用鼓风装置改变热压罐内低温区域流体的流动速度,加快该区域流体和外界的换热速率,使热压罐流场温度均匀。采用Catia软件建立模型,导入Ansys ICEM划分网格;通过流体分析软件模拟热压罐工艺中的流场和温度场,确定热压罐内流场低温区域的位置;在低温区域中确定鼓风装置的安装位置和风速。通过鼓风装置改变热压罐内低温区域流体的流动速度,使热压罐流场温度均匀。该方法提高了复合材料制件成型质量,既节约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385057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476098.8
申请日:2014-09-1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23Q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17/0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薄壁件靠模装夹贴合状态检测与评估方法属于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壁件靠模装夹贴合状态检测与评估方法。该方法中,先将薄壁件靠模装夹到支撑夹具上,并吊装至数控加工机床上;接着,数控机床驱动喷流水浸超声探头按照预先规划的测量路径,分段线性定向扫描测量被测件,上层测量系统自动采集、存储测点波形数据;最后,通过反射子波辨识与峰值提取、灰度比较、数据滤波、灰度匀化等一系列数据处理操作,完成贴合状态的数字化评估。本发明将喷流水浸超声在机检测与数字化灰度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薄壁件靠模装夹贴合状态的准确判断,适于复杂曲面薄壁件靠模装夹贴合状态的在机检测与评估,操作简单、方法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3817368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410072858.9
申请日:2014-02-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激光和机械组合加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激光与机械加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激光与机械切削组合加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激光发生器作为激光源,选定加工参数实现单次扫描切深最大。其中包括功率、聚焦位置、单次扫描速度、扫描次数,经一次或多次扫描,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样件进行所需几何特征的粗加工,完成大部分材料的高效去除;进一步通过机械加工方式一次去除激光加工产生的热影响区及粗加工余量,最终完成碳纤维复合材料样件所需大尺寸几何特征的高质高效加工。该方法有效地降低机械加工量,降低了由于复合材料特性本身决定的不可避免的刀具磨损、加工损伤,减少了加工粉尘,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刀具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342167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187392.2
申请日:2013-05-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64F5/0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机翼复合材料缩比模型的制造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结构和飞机风洞气动弹性试验模型的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翼复合材料缩比模型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根据实际飞机设计尺寸、缩比系数及复合材料性能参数,制造满足模型几何外形相似的模具,选择适当的材料参数和加工工艺参数;制造飞机机翼的复合材料缩比模型中,先制造翼梁和翼肋,再将翼梁和翼肋组合连接成为骨架,骨架与金属根肋连接,再在骨架上填充泡沫后,进行修形;使用模具将修形后含填充泡沫的骨架成型,形成上、下蒙皮。本发明以较小的重量获取较大的刚度和强度,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调节机翼复合材料缩比模型的抗弯和抗扭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077286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19313.7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飞机颤振模型的频率误差修正方法,属于飞机风洞复合材料颤振试验模型的制造技术领域。其特征是该方法根据复合材料结构相似模型,以下称作复材模型,各主要固有频率与设计值的误差,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与优化方法计算得到修正方案,并按照修正方案,采用二次成型工艺在复材模型蒙皮内侧的各个修正区域增加复合材料铺层,在改变复材模型刚度分布的同时,通过配重调整保持复材模型重量分布特征不变,从而实现对复材模型各主要频率误差的修正,使之处于设计允差范围内。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该修正方法针对性强,工艺简便,可以提高复材模型制造的精确性,降低废品率,缩短制造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259137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51835.0
申请日:2012-03-0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5D23/20
Abstract: 一种采用高能束扫描获得可控温度梯度场的加热装置,属于航空航天地面刚度实验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具有多路高能能量束输出的加热部分,用于测量被加热件温度的多个接触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和处理温度传感器信号值的温度信号传输与处理器所组成的温度测量部分,用以接受前述温度测量部分传递的温度场信息并对加热部分输出的高能能量束进行功率和扫描轨迹控制的控制部分以及产生吹向被加热件的冷却风的风冷却部分。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加热装置采用激光作为加热热源,相干性强能量高,加热迅速,加热时间大大缩短,加热过程可控性好,并且对环境温度影响小。
-
公开(公告)号:CN11876710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97500.6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滇西产业发展研究院
IPC: A61K38/06 , A61P29/00 , A61P39/06 , C12P1/00 , C12P1/04 , C12R1/125 , C12R1/25 , A61K36/8984 , A61K36/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石斛多糖和肽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天然产物提取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基于抗炎延缓衰老的机理,通过将石斛和绿茶原料针对性复配,对辅料添加和提取方法进行改进,所得提取物有效成分显著富集,能协同发挥各类活性成分的功效,经试验研究证实,所得组合物富含石斛多糖和多肽,且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较高,整体抗炎功效显著;对炎症小鼠的耳廓肿胀抑制率高达56.5%,功效突出,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