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23869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289199.0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16/245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网基建项目后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核心设备的运行数据,计算核心设备的效益效率指标;根据核心设备的效益效率指标计算电网基建项目评价指标,获取电网基建项目每项评价指标的分值,所得分值按预设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电网基建项目的总分值;获取若干核心设备的年度指标分值,所得每个核心设备的分值按预设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各电压等级电网分值,根据各电压等级电网分值得到各区域电网分值,分析各区域电网分值得到电网投资策略。本发明从核心设备的效益效率指标入手,再计算每个电网基建项目评分,最后将所有项目按区域电网统一,使电网基建项目评价准确与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3723718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295356.9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能源碳排放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一次能源消耗数据、本地发电量数据、外来电量数据和全社会用电量数据;S2、根据S1获取的数据,代入地区能源碳排放总量模型,计算地区能源碳排放总量;S3、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关性系数;S4、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变化值;S5、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关性系数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变化值代入地区总二氧化碳减排量模型,预测地区总二氧化碳减排量。本发明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关性系数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变化值综合使用,准确预测地区总二氧化碳减排量,从而选择碳减排效果好的影响因素,使能源碳排放量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0963600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356210.9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系统负荷预测领域的一种高预测精度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相似日法和PSO‑DBN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包括步骤:提供相似日选取方法,根据日期距离远近、星期类型和气象特征计算相似度,根据相似度的大小筛选相似日;以及构建深度信念网络DBN预测模型,用相似日负荷代替传统的历史日负荷作为部分输入量;并利用粒子群PSO优化DBN算法,优化权重系数,减少算法受初值的影响程度和迭代次数。本发明方法在预测过程中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非常适宜于实际工程应用。解决了模型构造上存在太多人为决定的因素,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319422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410293185.X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电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荷可控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其中,该负荷可控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包括:用电设备;变电站设备,用于生成采集信号,采集信号为采集用电设备的用电信息的信号;以及监测终端,与用电设备相连接,且与变电站设备相连接,用于根据采集信号采集用电设备的用电信息。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负荷可控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安全性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225163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10293189.8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电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配电网的重构方法和装置。其中,该主动配电网的重构方法包括:获取最小发电费用的目标函数;根据最小发电费用的目标函数进行计算,得到第一购电方案;在第一购电方案时,获取第一主网功率和第一分布式电源功率;获取最小网损费用的目标函数;将第一主网功率和第一分布式电源功率代入至最小网损费用的目标函数,计算得到第一拓扑结构;判断在第一购电方案下的发电费用与在第一拓扑结构下的网损费用之和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及如果满足预设条件,则将第一购电方案和第一拓扑结构作为主动配电网的重构方案。通过本发明,解决了在进行主动配电网重构时,无法兼顾购电费用和主动配电网的拓扑结构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9677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78744.0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GIS的线路自动π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发明考虑因素包括GIS、变电站典型设计、网架拓扑动态变化等,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进行地块特征信息提取,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等数据资源,基于π接变电站站址边界范围,结合电网规划典型设计要求,找出需π接线路周边适宜布点站址,考虑线路地理走向,对原来线路拓扑结果进行重构,按照典型设计自动生成新的线路,构建新的拓扑关系,能够自动准确进行电网规划选址;避免现场反复踏勘、工程估算不准等现象,能自动生成规划拓扑,为网架规划进一步合理性验证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8744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73266.7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 , G06F18/23 , G06F18/243 , G06N20/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负荷优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负荷特征提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预设区域内的负荷数据;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生成频率‑幅值图;由频率‑幅值图获取主要构成频率,由主要构成频率和频率‑幅值图生成候选特征集;采用层次聚类法处理候选特征集得到第一聚类结果;采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处理第一聚类结果得到分类结果,从而设重要限度值,由重要限度值筛选得到特征数据集;采用层次聚类法处理特征数据集得到第二聚类结果;比较第一聚类结果与第二聚类结果,吻合度≥预设值输出特征数据集;小于预设值则调整重要限度值。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将负荷数据转换至频域,通过不同频率下的幅值和相位特征,实现负荷特征量化描述。
-
公开(公告)号:CN116996493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263583.2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人工智能平台运行接口的请求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获取请求数据;所述请求数据由应用发送,所述请求数据的格式满足预先设置的请求方式规则和请求参数规则,当请求数据中存在请求头时,请求头满足预先设置的请求头规则;将获取到的请求数据按照预先设置的接口路径规则,通过模型输出以aiApi目录开头的接口路径;将模型输出的接口路径按照预先设置的返回数据规则返回至应用。本发明解决了请求方式、请求头、请求参数和返回结果的规范问题。其他平台也可以借鉴使用;好的接口规范能减少易书写错误问题和调用测试时不必要的麻烦。
-
公开(公告)号:CN116996493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263583.2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人工智能平台运行接口的请求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获取请求数据;所述请求数据由应用发送,所述请求数据的格式满足预先设置的请求方式规则和请求参数规则,当请求数据中存在请求头时,请求头满足预先设置的请求头规则;将获取到的请求数据按照预先设置的接口路径规则,通过模型输出以aiApi目录开头的接口路径;将模型输出的接口路径按照预先设置的返回数据规则返回至应用。本发明解决了请求方式、请求头、请求参数和返回结果的规范问题。其他平台也可以借鉴使用;好的接口规范能减少易书写错误问题和调用测试时不必要的麻烦。
-
公开(公告)号:CN11699570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263599.3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网调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分级源荷匹配方法。对包含分布式新能源出力的净负荷曲线进行时频转换,在不同频段上进行滤波,从而实现削峰填谷的目的,同时改进传统傅里叶变换方法的改进,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进行“变换‑滤波‑逆变换”过程,实现分级进行源荷匹配。在物理层面,中低频滤波可主要通过传统能源发电调峰、需求侧响应等负控手段实现;中高频段主要通过不同类型的储能设施进行有配合的充放电实现。充分利用传统发电手段调峰、负控及不同类型储能设备在响应周期和响应深度等方面的特性,通过合理匹配,最大限度降低峰谷波动,实现提质增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