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3600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356210.9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系统负荷预测领域的一种高预测精度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相似日法和PSO‑DBN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包括步骤:提供相似日选取方法,根据日期距离远近、星期类型和气象特征计算相似度,根据相似度的大小筛选相似日;以及构建深度信念网络DBN预测模型,用相似日负荷代替传统的历史日负荷作为部分输入量;并利用粒子群PSO优化DBN算法,优化权重系数,减少算法受初值的影响程度和迭代次数。本发明方法在预测过程中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非常适宜于实际工程应用。解决了模型构造上存在太多人为决定的因素,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59987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356521.5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领域的一种抑制短路电流的联络线电抗快速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电力系统中节点的短路电流,选取短路水平过高需要进行短路电流限制的节点;以该节点作为支路一端的节点,增加一条新的支路,在原有系统的节点电抗矩阵的基础上利用支路追加法形成新网络的节点电抗矩阵;在故障分量网络中计算新网络下该节点的短路电流,在追加支路中获得限制该节点短路电流的最优支路。
-
公开(公告)号:CN105303471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850198.7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领域的电力系统状态的双曲余弦型最大指数平方抗差估计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抗差性好、计算效率高的双曲余弦型最大指数平方抗差状态估计;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提取电力系统节点注入有功和无功、支路有功和无功功率,以及节点电压幅值参数;以此建立双曲余弦型最大指数平方抗差状态估计模型;步骤B.利用原-对偶内点算法,对所述双曲余弦型最大指数平方抗差状态估计模型求解。本发明有效抑制包括一致性不良数据在内的多个不良数据,显示了良好的抗差性,并有很高的计算效率,得到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305441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850056.0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状态与参数联合追踪方法,计算电力系统潮流,将各节点的电压幅值与相角作为系统状态量的真值;辨识电力系统中主导参数,形成主导参数集合,选取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参数,加入误差分量来模拟实际电力系统中有误的参数;模拟在状态追踪过程中,辨识出可疑参数,记录当前断面的状态估计结果;以参数量测残差的加权之和为目标函数;找到多个断面上目标函数值最小的一组状态与参数的估计值;采用对多断面参数估计结果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参数最终估计值。算例表明,本发明在系统中的主导参数存在误差时依然可以准确追踪系统状态,同时修正参数值,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303471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510850198.7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领域的电力系统状态的双曲余弦型最大指数平方抗差估计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抗差性好、计算效率高的双曲余弦型最大指数平方抗差状态估计;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提取电力系统节点注入有功和无功、支路有功和无功功率,以及节点电压幅值参数;以此建立双曲余弦型最大指数平方抗差状态估计模型;步骤B.利用原‑对偶内点算法,对所述双曲余弦型最大指数平方抗差状态估计模型求解。本发明有效抑制包括一致性不良数据在内的多个不良数据,显示了良好的抗差性,并有很高的计算效率,得到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305441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510850056.0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状态与参数联合追踪方法,计算电力系统潮流,将各节点的电压幅值与相角作为系统状态量的真值;辨识电力系统中主导参数,形成主导参数集合,选取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参数,加入误差分量来模拟实际电力系统中有误的参数;模拟在状态追踪过程中,辨识出可疑参数,记录当前断面的状态估计结果;以参数量测残差的加权之和为目标函数;找到多个断面上目标函数值最小的一组状态与参数的估计值;采用对多断面参数估计结果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参数最终估计值。算例表明,本发明在系统中的主导参数存在误差时依然可以准确追踪系统状态,同时修正参数值,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514977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850192.X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0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领域的一种电力系统状态的双曲余弦型抗差状态估计方法,该双曲余弦型抗差状态估计方法包括步骤:提取电力系统节点注入有功和无功、支路有功和无功功率,以及节点电压幅值参数;以此建立双曲余弦型抗差状态估计模型和利用原-对偶内点算法,对所述双曲余弦型抗差状态估计模型求解。算例分析表明,本发明在估计过程中可有效抑制包括一致性不良数据在内的多个不良数据,显示了良好的抗差性,并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非常适宜于实际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303269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849958.2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除杠杆点的最优变换方法,包括:通过对电力系统参数量测所建立的量测方程来求取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雅可比矩阵H;将出线度大于3的节点设为杠杆点,若某节点存在节点注入功率量测,则将雅可比矩阵H中所对应的该节点的列标记成需要旋转的列;求得需要旋转的列所对应的最优旋转矩阵,并将这些矩阵相乘获得雅可比矩阵的最优旋转矩阵Q;通过求取优化问题得到最优伸缩矩阵S,对雅可比矩阵进行最优变换得到最优雅可比矩阵H′=SHQ。本发明可有效消除杠杆点,从而使得随后的状态估计计算可以有效抑制杠杆点不良数据,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514977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510850192.X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领域的一种电力系统状态的双曲余弦型抗差状态估计方法,该双曲余弦型抗差状态估计方法包括步骤:提取电力系统节点注入有功和无功、支路有功和无功功率,以及节点电压幅值参数;以此建立双曲余弦型抗差状态估计模型和利用原‑对偶内点算法,对所述双曲余弦型抗差状态估计模型求解。算例分析表明,本发明在估计过程中可有效抑制包括一致性不良数据在内的多个不良数据,显示了良好的抗差性,并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非常适宜于实际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532727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147806.9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安装点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故障集,其中,目标故障集中任意一个故障发生在电网中任意一个节点上时,电网的暂态电压失稳;对目标故障集中的故障进行时域仿真,得到对应的第一仿真数据;根据仿真得到的第一仿真数据,计算电网中各节点的等效导纳变化量指标,其中,等效导纳变化量指标用于指示对应的节点是否是安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候选节点;根据计算出的各节点的等效导纳变化量指标,确定安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候选节点。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评估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