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提高运行性能与冷却能力的汞内冷异步电机转子

    公开(公告)号:CN105226896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681450.6

    申请日:2015-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具提高运行性能与冷却能力的汞内冷异步电机转子,转子导体一组为常规固态上层绕组,另一组为由液态汞流动形成的导电回路,电机启动时,依靠上层绕组高电阻产生较大的启动转矩,并向隔离管内通水对电机转子冷却。电机启动后向绝缘隔离管内通入液态汞,不仅起到实现机电能量转换作用,还起到对电机转子自冷却的作用。该新型异步电机转子将电机整个运行阶段由转子损耗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既有效避免通常采用变频启动对电网造成的谐波污染以及串电阻启动所需辅助设备繁琐的问题,又解决以往异步电机从启动到稳定运行过程中冲击电流大引起的转子铁心与绕组过热问题,降低断条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频繁启动时电机的使用寿命。

    一种提高核电发电机绝缘寿命的周向非均匀开槽的定子

    公开(公告)号:CN105226851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681822.5

    申请日:2015-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核电发电机绝缘寿命的周向非均匀开槽的定子,旨在解决发电机不同相绕组间高电压对电机绝缘的伤害,通过定子铁心周向非均匀开槽,实现同相绕组的间距小于异相绕组的间距,有效防止绝缘老化,避免电晕、电腐蚀及放电等造成运行中的核电汽轮发电机短路和绝缘击穿事故的发生,提高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使用寿命。此外,在发电机定子较大齿上开设轴向通风孔,提高发电机大齿和轭的冷却效果,本发明所公开的周向非均匀开槽的发电机定子可以极大地简化发电机定子绕组制造模具,避免传统定子均匀开槽时为了抑制端部绕组电晕而采用多套模具绕制线圈使定子绕组渐开线形成不等间距的巨大缺陷,保障核电汽轮发电机安全、稳定运行。

    大型同步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表面散热系数的获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8197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36038.7

    申请日:2013-0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2

    Abstract: 大型同步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表面散热系数的获得方法,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大型同步发电机的负载越来越高,导致其端部绕组发热越来越严重,但端部绕组的表面散热系数难确定的问题。它首先获得二维流体系统仿真模型、三维端部电磁场计算模型和三维端部流体与传热耦合计算模型,并通过相应的求解器求解获得三维端部流体与传热耦合计算模型的边界条件和载荷并传递给三维端部流体与传热耦合求解器;三维端部流体与传热耦合求解器根据三维端部流体与传热耦合计算模型的边界条件、载荷及材料属性计算获得定子端部绕组表面散热系数。本发明用于大型同步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表面散热系数的计算。

    大型散式绕组同步电机齿轭分离型逆流式通风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36083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1148481.1

    申请日:2022-09-21

    Abstract: 大型散式绕组同步电机齿轭分离型逆流式通风冷却系统,它涉及一种大型汽轮发电机通风冷却系统,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的同步电机冷却方式绕组散热困难和齿部易过热的问题,本发明的定子铁心套装在转轴上,定子铁心由外至内分为轭部和齿部,轭部和齿部之间设有挡板。所述轭部设有多个轭部通风沟,在轭部的两端设有端部结构件,在轭部及端部结构件上均布设有多个轭部轴向通风孔,齿部设有多个齿部径向通风沟,且齿部上设有多个齿部轴向通风孔,定子铁芯的上方和下方各设有一个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和第三冷却器分别设置在转轴左、右两侧的转子进风区处。定子绕组在齿部通风沟内换位并均匀散开。本发明可同时实现直接降低齿部温度和绕组温度,极大地提升了大型同步电机的冷却能力。

    一种宽输入和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001302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696296.X

    申请日:2022-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宽输入和高压交流输出的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属于光伏逆变器领域。它包括输入端、中间支撑端和尾部端,输入端包括第一输入端A0、第二输入端B0和第三输入端C0,中间支撑端包括第一中间支撑端A1~An‑1、第二中间支撑端B1~Bn‑1和第三中间支撑端C1~Cn‑1,尾部端包括第一尾部端An、第二尾部端Bn和第三尾部端Cn,第一输入端A0与A相输出线相连,第二输入端B0与B相输出线相连,第三输入端C0与C相输出线相连,第一输入端A0、第一中间支撑端A1~An‑1和第一尾部端An依次相连,第二输入端B0、第二中间支撑端B1~Bn‑1和第二尾部端Bn依次相连,第三输入端C0、第三中间支撑端C1~Cn‑1和第三尾部端Cn依次相连。它主要用于光伏逆变器。

    新型表贴式永磁电机的定转子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838695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305815.0

    申请日:2021-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贴式永磁电机的定转子结构,包括定子、转子、定子水孔、永磁体和永磁体辅助槽,为了电机输出高转矩并且稳定运行,结构采用内转子,外定子机构,其中内转子采用磁极表贴式,磁极采用两块不均匀永磁体,其内侧和外侧圆弧处于同一圆其比例为6:5,并在磁极上开辅助槽,内定子绕组槽中放置励磁绕组,并在定子齿上开两个圆孔接入水管方便电机散热。本发明利用磁极不对称结构来降低涡流损耗并优化气隙磁密波形,减少漏磁增强气隙磁场正弦性;并利用永磁体开辅助槽来降低齿槽转矩脉动;并利用定子开水孔来减少波形畸变率和控制温升的目的,从而使得电机更加安全平稳运转。

    一种车用多档位调速的永磁同步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0492641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654466.6

    申请日:2019-07-19

    Abstract: 一种车用多档位调速的永磁同步电机属于电机领域;现有电机绕组的利用率降低的技术问题;包括主回路和调磁回路;主回路包括三相绕组,每相绕组结构相同,每相绕组均包括8个开关、一个主绕组两个副绕组;每相绕组的主绕组依次通过当前绕组的第一开关、第一副绕组、第二开关、第二副绕组和第三开关连接到电机中性点N,每相绕组的第四开关一端连接第一开关与第一副绕组之间,每相绕组的第五开关一端连接第二开关与第二副绕组之间,第四开关和第五开关的另一端均与调磁系统连接,每相绕组的第一副绕组和/或第二副绕组能够通过开关控制从主回路中切除,调磁回路包括从主回路切除副绕组和调磁系统;有效的增加了增加了绕组的利用率。

    一种调相机液冷循环系统
    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1125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05031.X

    申请日:2020-08-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相机液冷循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螺旋式水循环槽、蒸发器、工质储罐、发电机、涡轮膨胀机、冷凝器和蓄电池。螺旋式水循环槽环绕在调相机外围,内部装有冷循环水,所述冷循环水沿着螺旋式水循环槽流动,以便对调相机进行散热,并获得热循环水。蒸发器从所述热循环水吸收热量获得冷循环水,所述冷循环水重新流入螺旋式水循环槽内。蒸发器利用吸收的热量将工质储罐中的工质蒸发为气态工质,所述气态工质推动涡轮膨胀机运行并驱动发电机运行,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部并为蒸发器和冷凝器等设备供电。通过所述系统实现了调相机进行降温的同时,能够回收热量,并用于供电,降低了资源消耗。

    抽水泵电机轴承润滑系统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019610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711345419.0

    申请日:2017-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电机轴承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水泵电机轴承润滑系统,包括:电机轴端、轴承、底座轴端盖和油杯,所述电机轴端下端设置有下端收缩的圆锥形开口,圆锥形开口的侧壁上设置有螺旋板,电机轴端侧壁上设置有出油口,出油口位于螺旋板的上方,出油口的出口连接有存油腔,轴承位于存油腔的下端,螺旋板内套接有贮油管,底座内设置有贮油池,的电机轴端插入贮油池内,贮油池通过管路连接有油杯,对轴承提供充分的恒定的润滑,可以在保证轴承润滑的情况下将过量的润滑油送入贮油管,以减小过量润滑油造成的冲击,通过油杯进行补充,保持液面稳定,从而保证供油量不变,进而达到供油量的动态平衡。

    一种大型同步调相机转子轮换式补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921567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371688.7

    申请日:2019-05-06

    Abstract: 一种大型同步调相机转子轮换式补风系统,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调相机强励时转子发热问题,提出补风式冷却结构,使电机转子得到充分的冷却,转子端部安装离心式强压风扇和轴流式吸风风扇,转子设置进风副槽和出风副槽,进风副槽和出风副槽的径向风道通过悬挂式冷却器内的牛角式风道实现风路对接,将进风副槽径向风道输出的气体通过牛角式风道输出至出风副槽径向风道,牛角式风道起到轮换式补充冷风的作用,实现了对出风副槽热风直接冷却,提升了转子侧冷却效果,悬挂式冷却器与外部冷却器直接连接,本发明提出的调相机转子轮换式补风系统增强了调相机转子及励磁绕组的冷却效果,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Patent Agency Ranking